住房建设的同时,其他人类体系配套设施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
陈帆严格规定仅开发星球表面的10%,剩余90%保持原生态。
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工业开发,仅允许科学研究。
围绕在星球的两颗卫星作为科研基地,不进行大规模殖民。
滞留在龙城号的人类等待建设的周期里手中的工作少了很多,人们每天除了相互讨论装修风格,就是关注各部门的建设直播。
这是几千年来,全人类难得的“集体放假。”
......
工业区距离住宅区有300公里。
这里正在调试最后一座能源中心。
它将会提供给生活在星球上全人类所需的所有能源。
这套能源与龙城号上的能源体系完全不同,它所提供能的能源远不如龙城号,但是它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环保。
就像围绕着能源中心建设的所有工厂、制衣、食品、生活用具厂一样,能在星球上建设的需要绝对的环保。
至于那些带有污染的研究和工厂,都被陈帆要求建设在两颗卫星上。
其中,b-1卫星为工业星,熔炼、化工、放射性物质处理、垃圾回收站、武器试验场等等。
b-2卫星韦科研星,反物质实验室、生物危险实验、基因改造、星际通讯阵列、病毒研究、以及那个挽救了人类的重要科学——新&维度之门。
而前往这两颗星球的工作人员也不必担心回家问题。
因为,在蒂加登星b的住宅区边上,一座银白色的庞然大物正在成型。
这里是星际客运中心。
它将会接送每天进出星球与卫星的上班人员。
以如今的飞船速度,人们每天都可以乘坐飞船来回蒂加登星b和卫星,过程只需半小时。
晚上可以回家休息。
提到休息,不得不提陈帆给大家的休息福利。
在蒂加登星b工作的人,每天还只需工作7小时,每周都有三个休息日。
而在两颗卫星上工作的人条件更好,每周有四天休息,而且还有航行补贴。
当得知这则消息后。
这段时间热衷于装修风格的人们,开始查看探索部门发回的星球旅游指南。
拥有超快飞船的当下,他们可以在一小时内到达这颗星球的任何角落,山川、河流、草原、湖泊、原始森林等风景宜人的地方被他们标记,约定好休息日去探险。
此时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开始陆地上的新生活。
可惜即便智能机器人的速度再快,也需要等等。
于是,人们又把关注度放到建设进程中。
这种期待的过程是快乐的。
......
星球上最早开工的当属飞船加工厂。
这个工厂是龙城号里其中一个模块,直接搬运到星球上即可,所以几乎不需要建设。
311岁高龄的张教授是最早一批来到星球居住,并且开展工作的人。
今天他站在透明工厂的观景廊上。
下方,纳米3d打印机正在建造一艘星际游艇,没有火花,没有噪音,就像在看一场默剧。
地球末世前,这样一个工厂需要至少5000名员工。
而现在仅需80人即可。
“张教授,您的咖啡泡好了,”机器人助手将咖啡端来。
从这个互动中,观看直播的人们能感受到张教授的悠闲生活,不过没人妒忌他早早来到星球,毕竟在宇宙航行的300多年,他一直是龙城号里的飞船生产总负责人。
提前落地享受生活是他应得的。
工厂已经全自动化,张教授的工作只有创新和学习, 除非头部部门有研发计划,否则他将会轻松的过完余生。
而在农业部新设立的海洋养殖场,299岁的吕教授往海面丢下一桶碎肉,引来了漫天的六眼飞鱼。
此刻,他突然明白为何祖先总说“海阔凭鱼跃”。
中午,当第一道肉质鲜美的六眼飞鱼上桌后,馋哭了留在龙城号的人们。
直播平台里,吕教授满嘴流油,“这鱼跟蓝脊金枪鱼有得一拼,而且蛋白质含量超地球鱼类30%”。
“吃着这等美味,让我想起了古时候地球上的一首歌......”
所有观看直播的观众期待着这位渔业一把手准备一展歌喉。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六眼飞鱼.......”
弹幕........
即便如此,当晚龙城号餐厅的六眼飞鱼半小时内售罄。
......
当第一批转基因小麦在蒂加登星b的平原上种下后,主播向观众们讲解:“这些麦穗比地球品种大两倍。”
“而且富含硒元素,完全不需要农药。”
镜头转向数百台播种机器人在麦田中忙碌。
人们看见每台机器人都戴着滑稽的草帽,这显然是某个程序员的恶趣味。
“我爷爷临终前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吃到蒂加登星b出产的面粉。”
“我很期待丰收那天......”
......
6313年元旦之前,全人类正式完成了从地球到新星球的迁移。
全人类进入了新纪元。
龙城号的使命并未结束,他将再次起航,去寻找第二颗可宜居星球。
哪怕将来这颗星球末世再次来临,人类,也将有备选星球。
而陈帆,打算归隐一些日子,非必要他不会出山。
在这颗星球的森林深处,他过着简单的生活......
房子简简单单,只比地球上的皇室庄园小一些。
女友也没多少,只有1、2、3......40多个,而已.......
庄园里,陈帆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英俊的脸庞和健美的身材皱眉,“妈的,我都那么帅了,还是比不过那些给五星好评的读者。”
全书完......
......
(谢谢支持我到这里的朋友们,祝你们事事顺利,身体健康,我们......新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