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秋分刚过,枣乡的晨露就带了三分凉意。百草堂的门板被王宁推开时,檐下挂着的一串干枣轻轻晃了晃,阳光透过枣皮上细密的纹路,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暖光。

王宁穿件月白色长衫,袖口磨得发毛却浆洗得笔挺,左手食指第二节有块浅褐色的药渍——那是去年炮制药枣时烫的,至今没褪。他站在阶前深吸一口气,鼻腔里满是晾晒的枣干混着陈皮的醇厚香气,这是他守了十五年的味道。

“哥,该翻枣了。”后院传来王雪脆生生的声音。

王雪扎着青布包头,露出的鬓角沾着点碎枣皮,粗布围裙上绣着半朵枸杞花——那是张娜去年给她缝的。她正蹲在竹匾前,用木耙子扒拉着新收的鲜枣,动作急得带起风,好些枣子被她扒到了地上。

“慢些。”王宁走过去,捡起地上的枣,指尖抚过果皮上薄薄的白霜,“这灵武长枣皮薄,得顺着纹路翻,不然晒出来容易裂。”他接过木耙子,手腕轻转,耙齿像长了眼睛似的,贴着枣子边缘画弧,整个枣子均匀地翻了个面,没掉下来一颗。

王雪撇撇嘴,往竹匾里丢了颗枣,咯嘣咬开:“不就是个枣吗?晒裂了也能吃。孙掌柜昨天还说,他们济生堂新进的长白山人参,那才叫药材。”

“人参是好东西,”王宁把她丢的枣核捡起来,放进旁边的陶瓮——那是林婉儿说的,枣核留着煮水最能消胀,“可咱枣乡人的身子,未必都消受得起。你看李婶那脾胃,去年吃了半支参,反倒胀得三天没下床。”

正说着,巷口传来李婶的咳嗽声,越来越近。王雪探头一看,赶紧往屋里躲:“她准是来要枣泥糕的,每次都夸嫂子手艺好,我听着就烦。”

王宁没拦她,转身迎出去。李婶揣着个粗布帕子,颧骨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咳嗽时腰弯得像张弓:“王掌柜,你闻闻我这嗓子,昨晚咳得直冒火,嗓子眼跟撒了把干枣皮似的。”

张娜端着个粗瓷碗从里屋出来,鬓边别着朵晒干的枣花,围裙上沾着些米白的粉末。她把碗递给李婶:“刚熬的小米粥,搁了三颗蒸枣,您先暖暖胃。”碗里的粥面上浮着层米油,埋在底下的枣泥被搅开,像朵慢慢绽开的红梅花。

李婶吸溜着喝了两口,眼睛亮了:“还是弟妹懂我。昨儿去济生堂,孙掌柜给我抓了副药,好家伙,一小包就要三百文,说是麦冬配川贝,结果喝下去跟吞了团火似的,更燥了。”

“让我看看舌苔。”王宁蹲下身,手指轻轻掀起李婶的舌头。舌质红得发亮,苔薄得像层蝉翼。他沉吟道:“秋燥伤了肺胃,您这是虚火,得润着来。”

他转身进了药房,药柜上百十个抽屉都贴着泛黄的标签,“大枣”那格里,码着整整齐齐的红枣,个个饱满,蒂部带着点干枯的枣花。王宁取出三枚,又从旁边抽屉抓了把酸枣仁,用桑皮纸包好:“回去把枣掰开,核留下,跟酸枣仁一起煮水,煮到枣肉烂了就行。记得别加糖,您这脾胃受不了甜腻。”

“哎哎。”李婶接过药包,又瞅着张娜手里的枣泥糕,“弟妹,那糕……”

张娜笑着往她篮子里放了块:“刚蒸的,放了点山药泥,您当点心吃,一次别超过两块。”

李婶千恩万谢地走了,王雪从里屋探出头:“哥,你就惯着她,每次来都又要药又要吃的,这枣泥糕用的可是今年头茬蜜枣。”

“头茬蜜枣怎么了?”张娜擦着手出来,鬓边的枣花掉在地上,被她捡起来夹进账本,“去年春天李婶给咱送了一筐新摘的苜蓿,你忘了?”她走到王宁身边,指尖碰了碰他袖口的药渍,“今早钱掌柜派人来说,今年的若羌灰枣要涨价,问咱要不要定。”

王宁还没答话,巷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郑钦文举着面幌子从街上跑过,幌子上“济生堂”三个金字晃得人眼晕,他扯着嗓子喊:“都去济生堂瞧啊!孙掌柜的人参汤治秋燥,一喝就好!别信那破枣子能治病,吃多了堵肠子!”

王雪噌地站起来,抓着木耙子就要冲出去:“他胡说!”

“坐下。”王宁按住她的肩膀,目光越过郑钦文的背影,落在街对面的济生堂。孙玉国正站在自家门首,穿件藏青缎面马褂,手里盘着串油亮的紫檀珠子,看见王宁望过来,故意举着个锦盒晃了晃,盒里露出半截黄澄澄的参须。

“哥!”王雪气得脸通红,“他这是明着欺负人!”

“让他去。”王宁拿起竹匾边的一个干枣,捏在指间转着,“去年冬天下雪,他济生堂的煤不够,还是李婶悄悄送了两筐枣炭过去。人心是秤,不是喊出来的。”

话音刚落,西头的赵伯拄着拐杖来了,没进门就喊:“王掌柜,给我来两斤干枣!昨晚又睁着眼到天亮,你嫂子说再睡不着,就把我这把老骨头扔去喂枣园的狗!”

赵伯的声音洪亮,郑钦文跑过去的脚步顿了顿,回头狠狠瞪了百草堂一眼。孙玉国脸上的笑淡了些,转身进了济生堂,马褂下摆扫过门槛时,带起片从对面飘来的枣叶。

王宁给赵伯称枣时,张娜已经泡好了一壶茶,茶杯里浮着两颗掰开的枣,还有几粒酸枣仁。“赵伯,您回去用这茶送服枣肉,记得把枣核留下,我给您攒着。”她把茶杯递过去,杯沿印着圈淡淡的枣红色——那是常年泡枣茶渍的。

赵伯端着茶杯,看着竹匾里正在晒太阳的枣子,忽然叹了口气:“还是你这枣看着顺眼。济生堂那参汤,我前天偷偷买了碗,喝下去夜里浑身发烫,跟揣了个炭炉子似的。”

王雪在旁边听见,忍不住接话:“就是!孙玉国那人……”

“小雪。”王宁打断她,把称好的枣倒进赵伯的布袋,“药无贵贱,对症为上。赵伯,您这两天别吃炕头上的腌萝卜了,让嫂子给您做枣泥山药粥,比吃药管用。”

赵伯连连点头,揣着枣走了。日头渐渐升高,巷子里的人多了起来,大多是往百草堂来的,有来买枣的,有来要药膳方子的,竹匾里的鲜枣慢慢见了底,王宁翻枣的动作始终不紧不慢。

王雪蹲在旁边帮着捡落在地上的枣,忽然发现墙角的阴影里站着个穿青布衣裙的姑娘,头发用根木簪挽着,手里拎着个竹篮,篮子上盖着块蓝布,隐约能看见里面放着些晾晒工具。姑娘看见王雪望过来,轻轻往墙后躲了躲,露出的半张脸白得像宣纸,唯有眼尾一点红痣,像颗熟透的小红枣。

“那是谁?”王雪拽了拽王宁的袖子。

王宁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那姑娘已经不见了,只留着墙根处一片被踩扁的枣叶。他笑了笑,拿起木耙子:“许是来走亲戚的。快翻完这匾,下午带你去枣园看看,今年的晚熟枣该摘了。”

王雪撇撇嘴,手里的动作却快了些。她没看见,王宁往墙根处瞥了一眼,嘴角噙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姑娘篮子里露出来的,是把刻着枣花纹的竹制晒匾,和林婉儿去年送他的那把一模一样。

日头爬到头顶时,济生堂的幌子还在晃,但郑钦文已经不喊了。孙玉国站在柜台后,看着对面百草堂门口来来往往的人,把手里的紫檀珠子盘得咯吱响。刘二狗从外面跑进来,手里的帕子捂着脸,嘴角破了块皮。

“掌柜的,那些村民油盐不进!”刘二狗啐了口带血的唾沫,“我刚跟赵伯说百草堂的枣是去年的陈货,他抬手就给了我一巴掌,说我瞎了眼,去年的枣哪有这么饱满的!”

孙玉国的手指猛地收紧,紫檀珠子硌得指节发白:“废物!”他走到窗边,看着对面王宁正弯腰帮一个抱孩子的妇人挑枣,阳光落在王宁的月白长衫上,像蒙上了层枣肉的暖黄,“去,把钱多多请来,就说我要加大人参的进货量。我倒要看看,是他的烂枣子管用,还是我的人参管用!”

刘二狗捂着嘴跑出去时,百草堂里,王宁正把一颗枣塞进那妇人怀里孩子的嘴里。孩子含着枣,咯咯地笑起来,口水顺着嘴角流到王宁的手背上,温热的。他抬手擦了擦,指尖沾着点枣肉的甜香,抬头时,看见巷口的老枣树上,有片叶子正悠悠地往下落,朝着百草堂的方向。

日头偏西时,枣乡的风裹着股焦糊味。王雪蹲在百草堂门槛上,看着对面济生堂的烟囱——那烟是黑的,混着烧不透的煤渣味,和百草堂后院飘来的枣木香气格格不入。

“还在气呢?”张娜端着碗枣仁茶出来,瓷碗沿结着层浅褐色的茶垢。她把碗递给王雪时,鬓角的碎发滑下来,沾在刚熬完粥的额角上,带着点水汽。

王雪没接茶碗,脚边的青石板被她碾出个浅窝:“孙玉国太过分了!刚才刘二狗在街口说,咱的枣是用糖水浸过的,吃了要坏牙!”她抓起旁边的木耙子就想站起来,被张娜按住了手。

张娜的手心温温的,带着常年揉面的薄茧:“你哥去枣园了,临走前让我给你说个事儿。去年你风寒发烧,吃了三副药都退不下去,最后是靠啥好的?”

王雪愣了愣。去年那场病她记得清楚,浑身烫得像火炭,嗓子眼冒白烟,是王宁把枣肉蒸熟了,混着姜汁捣成泥,裹在粗布里给她贴在脚心,一夜就退了烧。那股又甜又辣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在舌尖打转。

“是枣泥配生姜。”张娜把茶碗塞进她手里,“孙掌柜说啥不重要,要紧的是咱自己知道,这枣子能做啥。”她转身往柜台走,围裙下摆扫过药柜,带起一串细微的响动——那是抽屉里不同年份的枣干在相互碰撞。

这时,李婶扶着门框探进头来,脸比早上更红了,嘴唇干裂得像久旱的土地:“娜妹子,王掌柜在不?我这肚子……哎哟……”话没说完,就捂着肚子蹲了下去,粗布帕子从手里滑出来,掉在地上沾了层灰。

王雪赶紧扔了木耙子跑过去,想扶她却被甩开。李婶疼得额头冒汗,手在肚子上乱揉:“都怪我……刚才路过济生堂,孙掌柜说我这是虚不受补,给了包‘消胀散’,说是吃了就好……”

“他给你吃了啥?”张娜快步过来,指尖搭在李婶手腕上,另一只手掀开她的眼皮看了看,眉头渐渐蹙起,“这药里有巴豆!”

王雪吓得倒吸口凉气。她虽学医不久,也知道巴豆峻烈,像李婶这样脾胃虚弱的,沾一点就受不了。

“我去找他算账!”王雪转身就要冲出去,被张娜拉住了。

“先救人。”张娜的声音很稳,她扶着李婶往里屋走,“小雪,去后院陶瓮里取枣核,要陈了三年的那种,再抓一把炒麦芽。”

王雪跑进后院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墙角的陶瓮上。陶瓮有半人高,上面盖着块青石板,边沿刻着圈模糊的枣花纹——这是林婉儿前年送来的,说枣核“陈三年,性始平”。她搬开石板,一股带着土腥气的微酸扑面而来,瓮里的枣核码得整整齐齐,按年份分了层,最底下那层泛着深沉的褐色。

“找到了吗?”前屋传来张娜的声音。

“来了!”王雪抓了把陈年枣核,又从药架上扯下把炒麦芽,跑回去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里屋的炕桌上,张娜已经生好了小炭炉,砂锅里的水正咕嘟冒泡。她接过枣核和麦芽,先用清水把枣核冲了冲,指尖捻起一颗对着光看——核上的纹路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深且密。“这核得敲裂了煮,药效才出得来。”她从抽屉里拿出个铜杵,把枣核放在青石臼里轻轻捶着,发出笃笃的轻响,像春雨打在枣叶上。

李婶趴在炕上,疼得直哼哼,额头上的汗把枕头洇湿了一大片。“娜妹子,我是不是快不行了……”她的声音发颤,手死死抓着炕沿,指节泛白。

“别瞎说。”张娜把敲裂的枣核和麦芽倒进砂锅,又添了几片生姜,“您这是吃了峻烈的药,伤了脾胃。这枣核是收涩的,麦芽能消积,熬好了喝下去,保管舒服。”

王雪蹲在炭炉边添炭,听着砂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忽然想起王宁说过的话:“药有性情,枣核性涩,能制巴豆的燥烈。”她看着张娜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平凡的枣核,好像藏着她还没看懂的门道。

正煮着药,门外传来王宁的声音。他背着个竹篓,篓里装着半筐刚摘的鲜枣,枣叶沾在他的月白长衫上,袖口还挂着根枣枝。“怎么了?”看见里屋的情形,他把竹篓往墙角一放,快步走过来。

“孙玉国给李婶开了含巴豆的药。”张娜往砂锅里加了勺清水,“我用枣核和麦芽着呢。”

王宁摸了摸李婶的脉,眉头微蹙:“巴豆用量不小。小雪,去拿点枣肉来,蒸软了给李婶含着。”

王雪跑去灶房,揭开蒸笼时,一股甜香涌出来——那是张娜下午蒸的枣肉,专为脾胃弱的人准备的。她捏起一块,枣肉软得像棉絮,指尖一按就陷下去个小窝,带着温热的水汽。

李婶含着枣肉,果然不哼哼了,眼神也亮了些:“王掌柜,我对不起你……孙掌柜说,你那枣子治不了根,只有他的药能去根……”

王宁坐在炕边的小凳上,轻轻拍着她的背:“不怪您。是我没说清楚,这枣子虽平和,却不是包治百病的,得看怎么用。”他抬头看见王雪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块没送出去的枣肉,便朝她招招手,“过来看看,这枣核煮出来的汤是什么颜色。”

王雪走过去,砂锅里的汤已经变成了浅褐色,表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沫。张娜舀了一勺,倒进粗瓷碗里,碗底沉着些碎枣核。“你看这汤,”她指着碗里的颜色,“新枣核煮出来是红的,性偏热;陈三年的是褐的,性平,最能护脾胃。”

王雪忽然想起早上自己还说枣子“平凡无用”,脸颊微微发烫,低下头去看李婶的手——那手上布满老茧,指甲缝里还沾着枣泥,是早上帮张娜揉枣泥糕时蹭的。

药熬好时,天已经黑透了。李婶喝了两碗,很快就放了几个响屁,脸上的痛苦渐渐散了,居然靠在枕头上打起了盹。王宁让张娜铺了床薄被盖上,自己则和王雪收拾药柜。王雪在整理陶瓮时,发现里面的陈年枣核少了些,她小心翼翼地把新的枣核填进去,学着王宁的样子码得整整齐齐。

“哥,孙玉国这是故意的!”王雪跟出来,油灯的光在她脸上晃出明明暗暗的影子,“他就是想让咱百草堂出丑!”

王宁没说话,打开药柜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放着本泛黄的《神农本草经》,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枣叶。他翻到“大枣”那页,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批注:“枣肉甘温补中,枣核酸涩敛肠,一物两性,贵在活用。”这是他爹生前写的,墨迹已经发暗。

“小雪,你爹当年给人瞧病,遇到棘手的,常说‘药无好坏,在医不在药’。”王宁的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批注,“孙掌柜用巴豆,未必是不懂药性,只是忘了医者该有的心。”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三长两短,很有节奏。王雪愣了愣,这是林婉儿的暗号——去年她上山采药崴了脚,就是林婉儿这样敲着门,送来了治跌打损伤的草药。

王宁吹灭油灯,走到门边拉开条缝。月光下,林婉儿的青布衣裙沾着露水,手里的竹篮里放着个布包,散发着淡淡的枣香。“王掌柜,听说有人用巴豆伤了人?”她的声音很轻,像风拂过枣花。

“劳你挂心了。”王宁接过布包,里面是些晒干的枣皮,颜色暗红,摸上去有点粘手。

“这是今年头茬枣的枣皮,蒸过三遍的,能养脾阴。”林婉儿往门里看了眼,“那妇人若是醒了,让她用枣皮泡水喝,比单吃枣肉更稳妥。”她顿了顿,又从篮子里拿出个小陶罐,“还有这个,枣花蜜,掺在粥里,能解巴豆的余毒。”

王雪站在阴影里,看着林婉儿的侧脸。月光落在她眼尾的红痣上,像颗凝结的露珠。这姑娘总是神出鬼没,却每次都在最要紧的时候出现,她篮子里的东西,从来都和枣脱不了干系。

“多谢。”王宁把陶罐揣进怀里,“对了,枣园的晚熟枣熟了,明天我让小雪送些新枣给你。”

林婉儿摇摇头,往后退了两步,青布裙摆在石板路上扫出轻微的声响:“不必了。我听说钱多多明天要去济生堂,你……”她的话没说完,身影已经隐进了巷口的槐树影里,只留下句飘在风里的话,“枣要晒得透,心要放得平。”

王雪关上门,转身看见王宁正对着那包枣皮出神。“哥,林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头?”她忍不住问。

“她是林老先生的孙女。”王宁把枣皮放进药柜,“当年你爹还在时,常跟林老先生讨教枣的炮制法子。”他拿起那本《神农本草经》,“你爹说,林家用古法晒的枣,能放三年不坏,药效还越发醇厚,靠的就是‘三分晒,七分等’的耐心。”

王雪没说话,走到窗边看着月亮。对面济生堂的灯还亮着,隐约能看见孙玉国的影子在窗上晃动,手里好像还拿着个算盘,噼啪打得震天响。她忽然觉得,那算盘声和刚才张娜捶枣核的笃笃声,像是两种较量,一个急,一个缓。

后半夜,李婶醒了,喝了枣皮泡的水,又吃了碗掺了枣花蜜的小米粥,精神好了许多。王宁让张娜送她回家,自己则和王雪收拾药柜。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百草堂的门板又被推开了。这次王雪没急着去翻枣,而是蹲在竹匾前,学着王宁的样子,用木耙子轻轻扒拉着鲜枣。阳光透过她的指缝,落在枣子上,照出果皮里流动的红光,像藏在里面的小太阳。

巷口传来马车轱辘声,越来越近。王雪抬头望去,看见钱多多穿着件藏青绸衫,正指挥着伙计往济生堂搬箱子,箱子上贴着“上等参”的红签。孙玉国站在门口迎客,马褂上的盘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极了他眼里的光。

“小雪,把灶上温着的枣茶端出来。”王宁的声音从柜台后传来,平静得像刚沏好的茶。

王雪端着茶盘走出来时,正好看见钱多多的目光扫过百草堂门口晾晒的枣干,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又很快舒展开,跟着孙玉国进了济生堂。门关上的瞬间,有片枣叶从门楣上飘落,正好落在王雪的茶盘里,沾了点枣茶的甜香。

她低头看着那片枣叶,忽然觉得,这看似平静的早晨,藏着比她想象中更深的波澜。而那一颗颗沉默的枣子,或许正是掀动波澜的风。

晨露还没褪尽,枣园里的雾气就漫到了脚踝。王宁踩着沾露的枣叶往前走,月白长衫的下摆扫过灌木丛,带起一串晶莹的水珠,落在藏在叶底的青枣上。

“哥,你等等我!”王雪背着竹篓跟在后面,粗布鞋底沾满了泥,每走一步都发出噗叽的轻响。她手里的木杆敲打着路边的酸枣丛,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地掠过头顶的枣树枝,带落几片沾着露水的叶子。

“慢些,别惊了枣子。”王宁回头叮嘱道。他的脚步很轻,像怕踩疼了地里的土,指尖不时拂过垂到眼前的枣枝——那些枝桠上挂着的青枣还没熟,表皮带着层细密的绒毛,被露水打湿后,像裹了层薄纱。

这片枣园是王宁家传的,少说也有几十年了。最老的那棵灰枣树,树干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树皮裂开的纹路里嵌着青苔,枝桠却依然遒劲,每年结的枣子最甜。王宁小时候,常蹲在这棵树下看他爹晒枣,看阳光把枣子从青变红,把水分蒸成蜜。

“哥,你说林姑娘昨晚的话啥意思?”王雪终于追上他,把木杆往地上一戳,竹篓里的空篮子晃了晃,“什么叫‘枣要晒得透,心要放得平’?她是不是知道孙玉国要干啥坏事?”

王宁没直接回答,而是指着老枣树上的一个鸟窝:“你看那窝,搭在最粗的枝桠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可你知道吗?去年春天刮大风,细枝上的窝都吹掉了,就它还好好的。”他摘下一颗半红的枣子,用袖口擦了擦,递给王雪,“做药材跟搭窝一样,看着简单,实则得懂根在哪里,风从哪来。”

王雪咬了口枣,酸甜的汁液在舌尖炸开。这半红的枣子比全红的多了点清冽,像带着晨露的气性。她忽然想起张娜做的枣泥糕,用的都是全红的熟枣,甜得绵密;而王宁入药的枣,常有半红半青的,说是“留三分生,能制燥”。原来这枣子的生熟,都藏着讲究。

正说着,前面的枣树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王雪立刻举起木杆:“谁在那儿?”

树丛分开,露出个青布身影。林婉儿背着个竹筐,筐里装着些刚采的苍术,根茎上还沾着湿泥。她看见王宁兄妹,眼尾的红痣动了动,像是笑了:“王掌柜也来巡园?”

“林姑娘早。”王宁拱手道,“这些苍术是刚采的?看着成色不错。”

林婉儿把苍术从筐里拿出来,根茎饱满,断面泛着白霜:“后山阴坡采的,带点湿气,正好配枣子用。”她的指尖划过苍术的纹路,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枣核,“昨天李婶的事,我听说了。孙掌柜用巴豆,是看准了秋燥时节人多虚火,想借‘泻’字立威。”

王雪听得一愣:“立威?他就不怕治坏人?”

“治坏一两个,他有参汤顶着;治好了,就显他手段厉害。”林婉儿把苍术放回筐里,“商人算利,医者算安,不是一路人。”她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递给王宁,“这是我按古法晒的枣干,比寻常的多晒了七日,性更温,你拿去给李婶补补脾胃。”

王宁打开纸包,里面的枣干颜色暗红,捏在手里沉甸甸的,凑近闻,有股淡淡的焦香,不像百草堂晒的那样带着清甜。“这是用枣木火烘过的?”他问道。

林婉儿点头:“枣乡的老法子,连枝带叶一起烘,能借点木气。”她抬头看了看天色,“钱多多这会该到济生堂了,你们……”

话没说完,就见枣园入口处跑进来个小孩,是李婶的孙子狗蛋,手里举着张纸,边跑边喊:“王掌柜!孙掌柜贴告示了!说要免费给咱枣乡人体检,还送人参汤!”

王雪接过告示,上面的字写得龙飞凤舞,末尾盖着济生堂的红印。“免费体检?他孙玉国啥时候变得这么好心?”她把告示往地上一摔,“我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小雪。”王宁捡起告示,仔细看了看,眉头微蹙,“他这是要挑出‘体虚’的人,好推销他的人参。你看这上面写的,‘秋燥伤津,非大补不能回春’,分明是故意夸大。”

林婉儿蹲下身,用指尖沾了点露水,在地上写了个“枣”字:“人参是阳火,枣是阴土。阳火能暖人,也能烧人;阴土不起眼,却能载万物。”她抹去地上的字,站起身,“我先回去了,这苍术还得趁湿切片。”

看着林婉儿消失在枣树丛里的背影,王雪忽然觉得这姑娘像极了枣园里的苍术,看着普通,却藏着股韧劲。她踢了踢脚下的枣叶:“哥,咱就看着孙玉国骗人?”

“不。”王宁把林婉儿给的枣干揣进怀里,“他要体检,咱就陪着。他说人参好,咱就让乡亲们自己品品,是他的参汤暖,还是张娜的枣粥香。”他转身往园外走,竹篓里的空篮子晃出轻快的声响,“对了,摘些半红的枣回去,让你嫂子做枣汁,给来的乡亲们解渴。”

回到百草堂时,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孙玉国站在济生堂的台阶上,穿着件簇新的宝蓝马褂,手里举着个银质药碾子,正唾沫横飞地讲着:“……这人参汤,是用长白山六年老参熬的,一口下去,能把秋燥连根拔起!不像某些人家,拿些烂枣子糊弄人,吃多了还胀气!”

刘二狗在旁边敲锣,郑钦文则给围观的人发着小纸条,上面写着“凭条可领参汤一碗”。钱多多站在孙玉国身后,穿着件绸缎马褂,手里拿着个算盘,正和孙玉国低声说着什么,脸上堆着精明的笑。

“王掌柜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自动分开条路。

孙玉国看见王宁,笑得更得意了:“王掌柜来得正好,要不要也领碗参汤补补?我看你这百草堂,是该补补人气了。”

王宁没理他,走到人群中间,从竹篓里拿出刚摘的半红枣子:“乡亲们,孙掌柜的好意咱心领了。只是这秋燥有凉燥、温燥之分,就像这枣子,有青有红,不是所有身子都适合大补。”他举起一颗青枣,“脾胃虚寒的,吃青枣会疼;但内热重的,吃红枣反会燥。”

李婶挤到前面,手里还拿着块张娜给的枣泥糕:“王掌柜说得对!我昨儿喝了孙掌柜的药,差点没缓过来,还是人家枣核汤管用!”

这话一出,人群里起了骚动。有人说自己也觉得参汤太燥,有人问王宁该怎么调理。王雪趁机把张娜刚熬好的枣汁端出来,用粗瓷碗盛着,分给众人:“这是用半红枣子榨的汁,加了点梨片,解燥又不伤脾胃!”

枣汁清甜,带着点微酸,喝下去嗓子里顿时舒服了不少。乡亲们边喝边议论,刚才围着济生堂的人,渐渐都挪到了百草堂这边。

孙玉国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手里的银药碾子差点掉地上:“你们……你们别听他胡说!这枣汁哪能跟人参比!”

钱多多在旁边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道:“孙掌柜,别跟他们计较,咱们的生意在后面呢。”他眼珠一转,对着人群喊道:“凡是今天在济生堂抓药的,买两副送一副枣干!咱这枣干,可是西域来的极品!”

“哟,钱掌柜也卖枣了?”张娜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碟枣泥糕,“我这枣泥糕,用的是咱枣园自己产的枣,没加西域的香料,乡亲们尝尝?”

托盘刚放下,就被抢空了。赵伯嚼着枣泥糕,含糊不清地说:“还是咱本地枣子对胃口,那西域的枣,甜得发腻,跟吃糖似的。”

孙玉国气得脸通红,钱多多却忽然笑了,走到王宁身边,压低声音:“王掌柜,你这枣子确实不错,不知有没有兴趣批量卖给我?价钱好说。”

王宁看着他,忽然想起林婉儿的话:“枣要晒得透,心要放得平。”他笑了笑:“钱掌柜若真心要,我可以给你,但有个条件——得按咱枣乡的规矩,不能掺假,不能抬价。”

钱多多愣了愣,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半晌才点头:“行!就依你!”

孙玉国没想到钱多多会变卦,气得一脚踹翻了旁边的药箱,里面的药材撒了一地,其中就有几包他刚才还在吹嘘的“西域枣干”,掉出来的枣子皱巴巴的,上面还沾着点可疑的白色粉末。

“这是啥?”有人捡起一颗,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怎么有股糖精味?”

人群顿时炸了锅。孙玉国的脸白得像纸,拉着钱多多就往济生堂里跑,刘二狗和郑钦文也赶紧跟着关门,门板“砰”地撞上,震落了门楣上挂着的一串干枣,滚了一地。

王雪看着地上的枣子,忽然哈哈大笑:“哥,你看他那怂样!”

王宁弯腰捡起一颗滚到脚边的枣,擦了擦上面的灰:“不是他怂,是这枣子不骗人。”他抬头看向枣园的方向,晨光正好落在百草堂的檐角,把挂着的干枣照得透亮,像一串串小灯笼。

张娜走过来,往他手里塞了块刚出锅的枣糕:“钱掌柜让伙计来问,啥时候能供货。”

王宁咬了口枣糕,甜香在舌尖漫开。他想起林婉儿留在筐里的苍术,想起老枣树上的鸟窝,忽然明白,这枣乡的日子,就像这枣子,看着平平淡淡,实则藏着无数耐人寻味的真意。而那些急于求成的花哨,终究抵不过一颗踏实做事的心。

巷口的风又吹起来,带着枣园的清香,把济生堂紧闭的门板拍得轻轻作响,像在提醒里面的人,有些东西,不是关上门就能躲过去的。

寒露这天的风裹着碎雨,打在百草堂的窗纸上沙沙响。王宁正用竹刀剖着鲜枣,刀刃划过果肉时,渗出的糖汁在青石板上凝成小小的珠,像被雨打落的枣花蜜。

“哥,钱掌柜的马车在巷口等了。”王雪抱着捆油纸进来,粗布围裙上沾着些枣绒,是今早打包枣干时蹭的。她把油纸往柜台上一放,溅起的雨珠打在油纸上,晕开点点深色,“他说这次要的枣干得加急,说是要送城里的大药铺。”

王宁手里的竹刀顿了顿。钱多多自从上次在济生堂翻了脸,转头就跟百草堂订了大批枣干,不仅给本地铺子供货,还往城里送。这几日来拉枣的马车,把巷口的青石板都碾出了新辙。

“让他再等等。”王宁把剖好的枣放进竹匾,果肉朝上码得整整齐齐,“这筐灵武长枣得挑过,有虫眼的不能要。”他拿起颗枣对着光看,果皮上的纹路在雨雾里显得格外清晰,“钱掌柜要的是‘百草堂’的招牌,咱不能砸了自己的名声。”

正说着,巷口传来凄厉的哭喊声,越来越近。王雪探头一看,赶紧回身:“哥!是钱掌柜的管家!抱着孩子在雨里跑呢!”

王宁丢下竹刀就往外跑,月白长衫被雨水打湿,贴在背上凉飕飕的。巷口泥地里,钱家管家正抱着个孩子跪在雨里,孩子烧得满脸通红,嘴唇干裂得像块枯枣皮,呼吸时胸口起伏得厉害。

“王掌柜!救救小少爷!”管家看见王宁,声音抖得不成调,怀里的孩子突然抽搐了一下,眼睛闭得死死的,睫毛上挂着雨珠。

王宁赶紧把孩子抱进百草堂,张娜已经生好了炭炉,屋里顿时暖了起来。她解下围裙擦着孩子脸上的雨水,指尖触到滚烫的皮肤,不由得皱起眉:“这烧得太厉害了,怕是有惊风。”

孩子约莫四五岁,穿着件锦缎小袄,领口绣着金线,此刻却被汗水浸得皱巴巴的。王宁解开孩子的衣襟,指尖搭在他细弱的手腕上,脉搏快得像打鼓,跳得毫无章法。

“怎么回事?”王宁沉声问。

管家抹着脸上的雨水和泪水:“昨天小少爷吃了块月饼,夜里就开始发烧,孙掌柜给开了退烧药,喝下去更烫了,刚才突然就抽起来……孙掌柜说、说他没法治了……”

“孙玉国给开的什么药?”王雪端着热水进来,听见这话,手里的铜盆差点脱手。

“说是、说是柴胡配石膏……”管家的声音越来越低,“钱掌柜已经去请城里的大夫了,可这雨太大,路不好走……王掌柜,求您发发慈悲,救救小少爷吧!”

王宁没答话,掀开孩子的眼皮看了看,瞳孔缩得小小的。他转身打开药柜,手指在抽屉上飞快地滑过,最后停在标着“生姜”的抽屉前——里面的生姜是新收的,带着泥土的腥气,切面黄澄澄的,汁水饱满。

“小雪,拿三枚蒸枣,去皮去核捣成泥。”王宁的声音很稳,把生姜放在砧板上,竹刀落下时,姜肉裂开的纹路里冒出辛辣的水汽,混着屋里的枣香,奇异地让人安心。

张娜已经找来小瓷臼,把蒸软的枣肉放进去捣着,枣泥黏在瓷杵上,拉出细细的丝。“要加蜂蜜吗?”她抬头问,鬓角的碎发被炭炉的热气熏得微微卷曲。

“不用。”王宁把生姜切成薄片,每片都薄得透光,“孩子脾胃弱,蜂蜜太腻。用枣肉的甜中和姜的辣,正好。”他把姜片放进砂锅,加了两碗清水,坐在炭炉边守着,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他侧脸忽明忽暗。

孩子又抽搐了一下,牙关咬得紧紧的。管家急得在屋里转圈,棉鞋踩在湿泥上,在地板上留下串串脚印:“王掌柜,这能行吗?城里的大夫还得半个时辰才能到……”

“钱掌柜上次来,说小少爷爱吃你们铺里的蜜饯枣。”王宁忽然开口,眼睛没离开砂锅,“那蜜饯是用糖精泡的吧?吃多了伤脾胃,再受点风寒,就成了现在这样。”

管家的脸腾地红了,搓着手不敢说话。王雪在旁边听见,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王宁说过,小儿发烧,若是脾胃受损,单用退烧药只会更伤元气,得先护住根本。

砂锅里的水很快开了,姜味混着枣香漫了满室。王宁舀出半碗姜枣汤,又从张娜手里接过枣泥,用汤调开,稠得像碗琥珀色的糊。“把孩子嘴撬开点。”他示意管家按住孩子的肩膀,自己则用小勺一点点往孩子嘴里送。

第一勺刚进去,孩子就呛了一下,眉头皱得紧紧的,像是尝到了姜的辣味。王宁停了停,等孩子呼吸匀些,又慢慢喂第二勺,动作轻得像在哄襁褓里的婴儿。

雨越下越大,打在屋顶上噼啪响。百草堂里静悄悄的,只有炭炉偶尔爆出的火星声,和孩子微弱的呼吸声。王雪蹲在炉边添炭,看着王宁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爹生前说的“医者三心”——仁心、细心、定心。以前总觉得是套话,此刻才明白,这三颗心,都藏在喂药的勺子里,藏在切姜的刀工里,藏在这平平常常的姜枣汤里。

孩子又抽搐了一下,牙关咬得紧紧的。管家急得在屋里转圈,棉鞋踩在湿泥上,在地板上留下串串脚印。王宁却依旧稳当,喂完最后一勺枣泥姜糊,才轻轻拍了拍孩子的后背,低声道:“别怕,很快就好了。”

没过多久,孩子的额头渗出细汗,烧得通红的脸颊渐渐退了点色。管家摸了摸孩子的手,惊喜地喊:“不那么烫了!王掌柜,真的不烫了!”

王宁没说话,把剩下的枣泥姜汤温在炭炉上,才松了口气,额角的汗顺着脸颊滑下来,滴在沾着姜沫的衣襟上。“让他睡会儿。”他站起身时,腿蹲得有些麻,踉跄了一下,被张娜扶住。

“你也歇歇。”张娜递过块干净的布巾,“看你后背都湿透了。”

王宁刚接过布巾,门外就传来钱多多的声音,又急又躁:“王掌柜!我儿子怎么样了?城里的李大夫来了!”

门被撞开,钱多多披着件油布雨衣冲进来,后面跟着个背着药箱的老大夫。孙玉国居然也跟在后面,马褂下摆沾满泥点,脸上带着看热闹的笑:“钱掌柜,我就说嘛,这种急病还得看名医,某些人只会用些枣子生姜糊弄……”

话没说完,李大夫已经给孩子诊完脉,捋着胡须沉吟道:“这孩子是外感风寒,内有食积,烧得太急,差点伤了津液。好在刚用了温中和胃的药,护住了脾胃,现在只需要开剂解表的方子就行。”

“温中和胃的药?”钱多多愣了愣,“我们没吃别的药啊,就喝了王掌柜的姜枣汤……”

“姜枣汤?”李大夫眼睛一亮,看向砂锅里剩下的汤,“生姜散寒,大枣补中,这两味药看似平常,却最合这孩子的症!孙掌柜,你刚才说什么糊弄?”

孙玉国的笑僵在脸上,支支吾吾说不出话。钱多多这才反应过来,转身对着王宁深深作揖:“王掌柜,大恩不言谢!是我有眼无珠,以前总觉得贵药才管用……”

“钱掌柜言重了。”王宁扶起他,“药无贵贱,对症就好。就像这枣子,在您眼里是生意,在我眼里是药材,在孩子嘴里,是能救命的甜。”他指了指炕上熟睡的孩子,“等他醒了,让他喝点小米粥,加几颗枣,别给吃甜腻的东西了。”

钱多多连连点头,让管家去安排,又掏出个沉甸甸的钱袋:“王掌柜,这点心意您务必收下……”

“诊金该多少就多少。”王宁把钱袋推回去,“只是以后给孩子吃的东西,得仔细些。咱枣乡的孩子,吃自家产的枣子最养人,不用总惦记那些花哨的。”

钱多多看着王宁,忽然叹了口气:“王掌柜,我算是明白了,为啥林老先生总说‘百草皆可医,贵在知其性’。以前我总觉得您守着这枣子没出息,现在才知道,是我太看重金银,看轻了本事。”他转身对孙玉国冷冷道:“孙掌柜,以后我济生堂的药材,只从百草堂进!”

孙玉国的脸瞬间变得惨白,想说什么,却被李大夫打断:“孙掌柜,刚才我路过你药铺,看见你门口扔的药渣里,有几味药都生了霉。做药材生意,心术不正可不行啊。”

孙玉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在众人的目光里,灰溜溜地转身冲进雨里,背影很快就被雨雾吞没。

雨渐渐小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百草堂的竹匾上,里面的枣干泛着温润的光。王雪看着钱多多和李大夫低声交谈,忽然捅了捅王宁:“哥,你看,还是咱的枣子厉害。”

王宁没说话,走到窗边看着巷口。雨后的青石板上,枣泥的甜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空气里慢慢散开。他想起林婉儿说的“枣要晒得透,心要放得平”,此刻才真正明白,这平平常常的枣子,藏着的何止是药效,更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像这姜枣汤,姜够辣才能散寒,枣够甜才能护胃,刚柔相济,才能恰到好处。

张娜端来刚熬好的枣姜茶,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茶汤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姜的辣和枣的甜在舌尖交织,暖得人从喉咙一直热到心里。钱多多喝着茶,看着竹匾里的枣干,忽然说:“王掌柜,以后你的枣,我包了!多少钱都要!”

王宁笑了,拿起颗剖好的鲜枣放进嘴里,清甜里带着点微涩。窗外,被雨水洗过的枣树叶绿得发亮,叶尖的水珠滴下来,落在刚发芽的冬枣苗上,像在孕育着新的希望。

冬至这天,枣乡飘起了细碎的雪。百草堂的屋檐下挂着两串红灯笼,被雪一衬,红得格外热闹。王宁正在柜台后写方子,狼毫笔在宣纸上划过,留下的字迹像他剖枣的竹刀一样,沉稳里带着韧劲。

“哥,林姑娘送的枣炭够烧整个冬天了。”王雪抱着最后一筐炭走进来,粗布围裙上沾着雪沫,包头的青布边缘绣的枸杞花已经磨得快看不见了。她把炭倒进灶边的陶缸,里面的枣炭泛着深褐色的光泽,是林婉儿用今年修剪的枣树枝烧成的,烧起来带着淡淡的甜香。

张娜正在蒸枣糕,笼屉掀开时,白汽裹着枣香漫了满室,在窗玻璃上凝成水珠。她用竹片把蒸得发胀的枣肉刮下来,指尖沾着黏糊糊的枣泥:“钱掌柜刚才派人来说,城里药铺要的‘四季枣饮’方子,催着要定稿呢。”

王宁放下笔,走到药柜前。柜台上并排放着四个陶罐,分别贴着“春”“夏”“秋”“冬”的红签。春罐里是枣干配薄荷,绿的叶混着红的枣,看着就清爽;夏罐里是枣肉配莲子,白的莲心嵌在枣泥里,像落了星子;秋罐里是枣皮配梨片,褐的皮衬着黄的梨,透着温润;冬罐里是枣核配桂圆,裂的核裹着圆的桂圆,藏着暖意。

“这方子还得改改。”王宁拿起春罐里的薄荷,指尖捻了捻,“薄荷太凉,得用蜜炙过的,不然伤脾胃。”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蜜炙薄荷,颜色比生薄荷深些,带着点焦糖香,“就像这枣子,生着吃能醒脾,蒸熟了能补气血,炮制不同,性情也不同。”

王雪凑过来看,忽然笑了:“哥,你现在说这些,跟林姑娘似的。”她想起刚学医时,总觉得大枣“平凡无用”,直到看见李婶喝枣核汤消胀,钱家小少爷靠姜枣汤退烧,才慢慢明白,最寻常的药材里,藏着最深的学问。

正说着,赵伯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进门就喊:“王掌柜,你看我给你带啥好东西了!”布包打开,里面是些晒干的枣花,黄澄澄的,还带着点当年的香气,“我老婆子说,这枣花泡茶,配着你的枣干喝,比城里的龙井还好!”

王宁接过枣花,放在鼻尖闻了闻,香得清冽,像春天枣园里的风。“赵伯,您这枣花晒得好,一点霉气都没有。”他找出个小陶罐,把枣花装进去,“等下让张娜给您装两斤冬枣,刚摘的,脆甜。”

赵伯笑得眼睛眯成条缝:“还是你懂我!孙玉国那济生堂,前天就关张了,听说欠了钱多多一屁股债,跑了!”他往门外指了指,“你看巷口那棵老槐树,他以前总说那树荫挡了他的财路,现在倒好,树还在,人没了。”

王雪往巷口看,济生堂的门板上贴着张“转租”的告示,被雪打湿了边角,风吹过时哗啦啦响。门楣上挂着的“济生堂”牌匾,积了层薄雪,看着灰蒙蒙的,不像百草堂的牌匾,被枣香熏得油亮,透着暖光。

“哥,孙玉国跑了,钱掌柜说想把济生堂盘下来,让你扩大百草堂。”王雪想起早上钱多多说的话,眼睛亮晶晶的,“到时候咱就能开成枣乡最大的药铺了!”

王宁没说话,走到檐下,伸手接住片飘落的雪花。雪花落在他掌心,很快就化了,留下点凉意。他想起爹临终前说的话:“药铺不在大,在能治病;药材不在贵,在能用对。”他回头看了看百草堂的门脸,虽然不大,却被张娜收拾得干净,窗台上摆着的枣盆栽,叶子上还挂着雪珠,透着生气。

“不用扩大。”王宁走进屋,拿起笔在“四季枣饮”的方子上添了笔,“咱守好这百草堂,守好这片枣园,就够了。”

张娜端着刚出锅的枣糕出来,听见这话,笑着把糕放在赵伯面前:“他呀,就认死理。钱掌柜说要给他在城里开分店,他都不去。”她鬓边别着枝干枣枝,是早上插上去的,看着朴素,却比任何珠钗都顺眼。

赵伯咬了口枣糕,枣泥在嘴里化开,甜得绵密:“不去好!咱枣乡的大夫,就该守着枣乡的人。你看这枣糕,换了城里的厨子,未必能做出这味来。”

正说着,门外传来车马声。钱多多穿着件貂皮大衣,从马车上跳下来,脚边的雪被踩得咯吱响。他身后跟着个伙计,扛着块新做的牌匾,上面写着“枣乡百草堂”五个金字,是请城里的书法家写的。

“王掌柜,给你送牌匾来了!”钱多多搓着手进屋,哈出的白气在暖空气里很快散了,“以后咱这百草堂的枣,不仅要供药铺,还要供酒楼、茶馆,让全天下都知道,咱枣乡的大枣,既能治病,又能养人!”

王宁看着那块牌匾,金字在炭火的映照下闪闪发亮。他忽然想起林婉儿,自从钱家小少爷病好后,就没再见过她,只偶尔在枣园里发现她留下的东西——有时是包晒好的枣皮,有时是张写着炮制法子的纸条。

“钱掌柜,牌匾先放着吧。”王宁指着柜台后的药柜,“我这百草堂,还是老样子最好。”他拿起颗干枣,放在手里转着,“就像这枣子,不用镀金,本身就带着甜。”

钱多多愣了愣,随即笑了:“你呀,真是个怪人。”他转身对伙计说,“把牌匾挂在巷口那棵老槐树上,让过路人都知道,这巷子里有个能把大枣用活的百草堂!”

伙计应声去了。不一会儿,巷口传来敲钉子的声音,混着雪花落在枣叶上的轻响,像支特别的曲子。王雪跑到门口看,回来时眼睛发亮:“哥,林姑娘在槐树下呢!”

王宁走到门口,看见林婉儿站在老槐树下,穿着件青布棉袄,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是些新收的枣核。她看见王宁,眼尾的红痣动了动,像落了点胭脂:“听说你要定‘四季枣饮’的方子,我送些陈年枣核来,冬天配桂圆煮水,最能暖肾。”

王宁接过竹篮,枣核沉甸甸的,在手里泛着温润的光。“多谢林姑娘。”他想起第一次见她,是在枣园里,她背着苍术,像株默默生长的药草,“改日请你尝尝张娜做的枣泥糕。”

林婉儿笑了,转身往巷外走,青布棉袄的下摆扫过积雪,留下浅浅的脚印。雪落在她的发间,像撒了层碎盐,却掩不住那股清劲,像极了枣园里经冬不凋的枣枝。

王雪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说:“哥,林姑娘说,明年春天要教我古法晒枣呢。”

王宁没说话,抬头看向老槐树。新挂的牌匾在雪光里闪着,下面围着几个孩子,正伸手够着树上残留的干枣,笑声像串银铃,在枣香弥漫的巷子里荡开。张娜站在他身边,手里端着刚沏好的枣花茶,热气氤氲了她的眉眼,鬓边的枣枝上,落了片小小的雪花,慢慢化成了水,像颗凝结的露珠。

雪还在下,却不冷了。百草堂里,炭炉上的砂锅咕嘟作响,煮着新配的“冬枣饮”,枣香混着桂圆的甜,从敞开的门里飘出去,和巷口的雪、檐下的灯笼、老槐树上的牌匾融在一起,成了枣乡最暖的风景。王宁知道,只要这枣香在,这百草堂就在,这枣乡的日子,就永远带着股踏实的甜。

UU文学推荐阅读:港片:我还没出位,老大先出殡了皓月和正义重生18:从借钱炒期货开始暴富四合院:从卫生员开始的快乐人生民间高手,从街头卖艺开始让我住在你的心里终极一班:我魅魔被美女们包围了世界大杂烩,主角大乱斗是你要分手的,我走了你又哭啥?商海激情:触底反弹之超越剑御九霄:昆仑秘境传重生之打造属于我商业帝国驭手一首青花瓷,我,掀起了国风狂潮东星乌鸦兑变,注重武力和谋略!灵气复苏,从虚拟现实开始开局继承九重雷刀,我横推万族我把校花渣了,她还觉得我深情妃礼勿视,王爷你也重生了山村尤物俏美妇都穿越了,谁还上班啊转职召唤师,开局十连SSS天赋神豪的学霸生涯诸神来犯,我在现代重演神话都练纯阳功了,你给我婚书?一路生香四合院,贾家老大女尊高武:从幼儿园开始拒绝表白兽血沸腾22012就有系统,随便赚钱我是都市之无敌武神:李昊血量1滴盾1万,你就这么玩狂战重回八一:长嫂的奋斗让你建设山村,你把娱乐圈炸了王者归来小说洛天重生之女配的美满人生社牛直播:去婚礼亮出嫂子小视频无敌之后,我选择了下山召唤之我真没想统治世界刚获得永生,就判无期徒刑强龙下山,回归都市无敌手重生1990:九龙城寨逆袭大亨天才神医混花都成仙后:我竟飞升不了彩云下的约定绝境吃鸡重生之八十年代我做镇长荒岛生死:最强佣兵带美求生前世仇人绿我,今生抢他女人!神豪大一新生,千万身价很合理
UU文学搜藏榜:重生之从做个好爸爸开始人在斗罗,开局被比比东活埋皇后成长手札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掌欢完美战兵四合院:这个保卫员坏,痞,帅!梦游妈咪:谁是我爹地千树万树情话开疯狂从2000开始叫我女王(GL)赘婿之杀神回归县城青年之入世萌妻羞羞:BOSS,慢点撩!松小姐今天喝酒了吗千金大佬她slay全场小乞丐掀翻三界高武:刀镇星空故事无限我真不想当女主角都市霸道医仙人间凶狗直播:穿书炮灰反成人生赢家皇上今天掉马了吗重生七零我靠种田暴富了叶君临李子染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退婚后我嫁给了渣男他叔头条婚约都市崛起之开启万界交易序列为零东京泡沫后的文娱时代逍遥渔场妖孽男神在花都最废女婿战神她在娱乐圈杀疯了胭尘团宠寨主种田忙开局我被系统一直坑地府微信群军少,有点喜欢你娱乐之中年危机错婚试爱病娇惹不起重生2014:一个人的豪门想支持乡村教育,却成为商业大佬逍遥明星娶夫不易[穿书]重回1981从退婚开始不凡兵王我的篮球生涯养废青梅的我,只好负起责
UU文学最新小说:重回1991都重生了谁还白手起家,我选择当富二代重生御兽,立志躺平却被女神契约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快穿归来,网黑真千金杀穿娱乐圈乡下来的真千金,竟是玄学大佬替弟从军五载,归来全家夺我军功?全球高武:我背后一口棺,专业的捡尸随母改嫁旺新家,重生嫡女嘎嘎乱杀出道十年查无此人,圈内全是我前任?重回1960:渔猎白山松水我和富二代灵魂互换城市求生之牛小二的奇葩人生四合院:易中海的养老心思,被我扒个底婢女扶瑶我带小萝莉找上门,校花无痛当妈尚书千金投井后通灵?全京城慌了神医农女:我靠种田富甲天下七零随军:穿书作精她撩又甜重生后另择良婿,王爷红眼求名分踏出女子监狱后,三千囚徒誓死追随都市:女儿重生后,我成互联网教父了重生08:从拿下极品校花开始重生70,从给妻女煮碗白粥开始仕途风云:升迁消失三年回归,九个女总裁为我杀疯了大国军工:重生1985,为国铸剑香烬欢SSS警报!真龙踏出女子监狱!沪上名媛随军当晚,长官他破戒了大国房枭重生归来,我是战神也是首富女子监狱归来,我无敌于世知青下乡:从当赤脚医生治疗中风开始召唤之王:我手搓九星大魔神,你哭什么分开四年,容总他又带崽来求婚了捡漏我是认真的,空间里全是帝王绿复读一年,你攒了7个前女友?每日情报,从洗浴中心拯救校花开始!重生七八:从上山采药开始致富重生76:觉醒空间,宠妻致富我都要疯了吧,谁家实习警察一等功挂满了神医绯途一天一骷髅,我稳坐枯骨王座职场:让你去养猪没让你日赚十个亿校花你别哭,教父来投资你浮香美人皮断亲后,我鉴宝天师身份震惊全球暗区提现成神豪,前女友哭着求复合疯了吧,校花给我生了三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