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郭绍不同,肖广云因为距离第四营的军阵更近,对刚才发生的那一幕,看得比郭绍更清晰,也更震撼。
一直以来,他虽然身在唐山军中,却始终没有想过,在自己身边,竟然会有一群如此疯狂的同袍存在。
他从小文武全才,向来自视甚高,即便后来适逢巨变,家资十不存一,也不曾动摇过高人一等的观念。
后来无奈之下,为了生计,投了当时还没形成气候的行军司,看向主将郭绍的时候,一如既往的俯视。
甚至为了不让郭绍发现自己的才能,他还专门装傻充愣了一段时间。
他把行军司看作是临时吃饭的地方,但凡以后有一个更好的去处,他相信自己肯定会立刻舍弃这边的一切,重新投入新的怀抱。
他不认为自己有背叛之心,始终觉得自己就是史书上的国士。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这个道理,早已在他的脑海里过了无数遍。
在这期间,无论行军司发展多么快,占据地盘多么大,聚拢兵士多么多,他始终不觉得这里有何可留恋之处。
对于郭绍,他更是有些不屑。
一个不够聪明的好人,是他对郭绍的评价。
论治军,他觉得郭绍不够严苛,对犯了大错的手下太过放纵。
论治政,他觉得郭绍不分轻重,对那些一穷二白的愚夫蠢妇倍加关爱,却对能帮助行军司飞速发展的世族富人,毫无亲近之感。
对待忠心耿耿的手下疑心过重,对待图谋不轨之徒心慈手软。
上不能规划奋斗目标,致使襄汉不少地方好不容易打下来,又轻而易举放弃掉,让手下将士白白流血牺牲。
下不能精通兵书战策,每次战斗获得胜利,要么运气使然,要么以多欺少,要么投机取巧,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巧思妙计。
除了一手箭法还可一观外,简直一无是处。
他想不明白,这样的人作为一军之主,究竟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肖广云自谓高明,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麾下有用不竭的勇士。
但从来都不觉得,郭绍会拥有一群愿意为他而死的下属。
可今天发生在他面前的这一切,彻底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
他想不明白,这些第四营的袍泽们,怎会如此维护一个无能之辈?
那种奋不顾身的英勇,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神,让他产生了巨大的自卑感。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刚才鹰扬卫这支骑兵在纵马冲阵时,他的心脏曾陡然收缩,连命令都差一点说错。
这种面对巨人一般的慌乱感,使他更加怀疑眼前的一切,究竟是不是发生在梦中?
只是无论他怎么想,这次郭绍亲身诱敌的策略,勉强也算成功了。
潘华率领的这支鹰扬卫骑兵,被第四营仅仅两千多名将士阻于阵中。
虽然伤亡超过半数,但却为周边唐山军将士围拢歼灭他们,争取了足够多的时间。
尤其是最后郭绍亲自出手,将潘华一箭射落马下,更是彻底令这支骑兵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肖广云的第十三营,虽然距离第四营最近,但第一时间赶过来保护郭绍的,却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人。
刘时中!
这个蓝州城的降将!
有些兄弟不耻他的为人,总感觉他后脑生有反骨,担心他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在众人背后来上一刀。
这谁能受得了!
所以,自他归降以来,除了郭绍三番五次邀请他参加宴会外,其他唐山军的将校,很少跟他搭话。
没想到这次他竟然捞到头彩,第一个带兵加入第四营的战团,将这支骑兵最后一线逃离的希望瞬间掐灭。
而他所带领的那支蓝州降兵,这次表现出的战力,更是令郭绍欣喜异常,以致战后还对刘时中赞不绝口。
随着潘华“擒王”的计划失败,被赵信的前军所围拢的那部分世族骑丁,也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这些人都是拥州各个世族豢养的强硬底牌,文化水平都不低。
当发现自己被围住后,立刻舍弃战马,选择聚团步战。
前军将士在潘华的骚扰下,还真难以短时间内拿下他们。
直到潘华放弃营救,转头冲出重围后,这些人才开始面临前军将士们狂风暴雨的攻击。
而潘华等人的失败,直接影响到了这些人的心神,稍一犹豫后,他们很快选择了弃刀投降。
在主战场那边,魏孝和一直在高岗上关注着潘华等人的动静。
当他看到潘华率军冲进第四营的军阵,正自满怀期待,突然发现他们的速度骤然降低,最后更是完全陷入阵内无法寸进,心中大骇。
他无法想象能阻挡潘华骑兵冲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更看不清楚第四营到底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
但他却知道,潘华完了,自己和鹰扬卫这次也完了。
恐怕就是大帅命自己看守的拥州城,这次也要落入红贼之手了。
事实上,这次战争确实如他所想。
在解决了鹰扬卫所有骑兵后,郭绍立刻下令大军发起总攻,彻底将鹰扬卫分割包围起来。
到这个时候,任何人都看得出来,鹰扬卫已经大势已去,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这其间,不少鹰扬卫官兵心明眼亮,趁唐山军围拢之前,狼狈地逃了出去。
可是,魏孝和却没有选择逃走。
他独自站在高岗上,望着苍天悲凉一叹,抽出腰侧宝剑架在脖颈,在几个唐山军士卒围过来之前,干净利落地抹了自己的脖子。
郭绍战后得知此事,亲自整理了魏孝和的遗容,给他备了一副上好棺木,连同阵亡的鹰扬卫将士,一起葬于骊山脚下。
至此,这场唐山军来到关中的立足之战,终于结束了。
可鹿鸣坡这里结束,并不代表郭绍会率军返回蓝州城。
相反,他只留了伤亡惨重的第三营与第四营退回蓝州城。
剩下的唐山军将士在匆忙打扫战场后,不顾劳累,立刻拔营直奔拥州而去。
甚至为了快速拿下已经少有守军的拥州城,他还亲自出面,力劝那部分已经投降的世族骑丁,许以重利请他们帮忙,配合唐山军攻取拥州。
大罗泰贞元年九月初三,关中至关重要的拥州城,轻而易举落入郭绍手中。
时至此刻,位于商山道上的商州城,依旧为侯贡把控,始终未曾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