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问题,是不明白别人的真实目的,也就无法确定是些什么人。
发现了身份证被人故意盗取后,又放入了原房间里。
这个动作,只可能是这七个人中间的谁干的,
第一目的也比较明显了,就是想要留住丁有才,不让他登机。
这样子做的真正目的呢?尚不得而知。
为了搞清楚是谁干的?有什么目的,小董就临时决定,跟着那七个人一起去大理。
不打交手仗,永远不知道对手的真实目的。
隔日早晨七点,小董与丁有才进入高铁站,候车大厅内,去往大理的旅客,已经排起了长队,7点15分发车,正等待检票入内。
好巧不巧,苗素芬等7人,早已经在队伍当中。
苗素芬最先看见丁有才,忙一边招手一边大喊。
他们昨晚不是说自驾游吗?
但现在已经改乘高铁了,所租来的两台车,程雨雁和马南明,一早就去退了租。
手势示意,打过招呼之后,丁有才与小董,排到了队伍后面。
马上就检票登车了,也没得时间多说什么。
说好了到大理古城汇合,结果在高铁上就又见面了。
两小时的车程,到达大理站,出了站之后,九个人又站到了一起。
苗素芬他们7个人,仍然订的是民宿~屿甜海景民宿;而小董所订的,是大理海湾国际酒店的房间。
相距虽然不很远,但也没有在一起。
吴怡丹,马南明,许艳君,程雨雁等人,都力邀丁有才去和他们一起住民宿,说他们所订的房间够用,要丁有才把酒店的房间退了。
小董果断拒绝了。
时间还早,先各自回房间放置行李,约好待会儿在洱海公园见面。
小董与丁有才,先让出租车将他们送到一处租车房,小董当即租了一台九座的商务车,然后才去大理海湾国际酒店。
检查了一遍房间,放了行李箱,有服务生过来介绍酒店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提醒小董和丁有才注意,不要忘记或者错过。
这时,苗素芬打电话过来,问丁有才出发了没有。
因为屿甜海景民宿,就在洱海公园旁边。苗素芬他们步行过来,也不要多久。
丁有才说马上就到,又说有车…租了一台商务车。
十几分钟后,九个人在洱海公园门口见了面,准备是在公园里先逛一下,然后到兴盛大桥,再到湿地公园,出来后,在崇邑村吃午饭,下午就逛大理古城。
一台商务车刚刚好,小董驾车,丁有才坐她旁边,其他人各自选座,到兴盛大桥,进下关镇市区转一下。
这里被称为网红打卡点,自有它的理由,所以,好几个人提议去打卡。
兴盛大桥,雄跨在下关西洱河上,其突,下关西洱河上有六座桥,兴盛大桥最为有名,据说,是古时候,这里就有桥,当然了,现存的是近些年里改建的。
到下关镇,先在西洱河岸上远眺,才领略到了兴盛大桥的与众不同,通体白色表达的是白族情意,桥构带有十八世纪的欧式风格,现代元素与怀旧情愫相融合,白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相渗透。
卢斯奋卢秘书,早已开启了拍摄模式:拍拍拍…
其他人也不忘拍一两张照来打卡。
小城商品琳琅满目,有人购物放到车上,也有人说回头另找时间来买。
反正有车,又成了自驾信天游,逛得比较随意。
结果,就在下关镇市区,找了一家也还不错的餐馆吃午饭,那儿离丁有才入住的酒店也不算远。
所以,丁有才说,要买东西的话,那晚上可以来逛,先还是去大理古城。
午饭之后,基本上没休息,直奔大理古城。
古城,全国各地突然都有,绝大多数“千篇一律”,如同复制,当然,都商品化了。
大理古城,虽然逃不脱商品化的大趋势,但它仍有许多特别之处。
丁有才急于去寻找出这个南诏王国及大理王国的几朝历史印痕,这可能是他在文史馆里几十年,留下的“职业病”。
大理古城,首先是规模比较大。
比如说,西安古城,南京的六朝古都遗址,姑苏古城,还有杭州的宋城,那也都太小了,同样作为古都王城,大理古城的规模,配得上“古都王城”四个字。
【这让笔者想起上世纪初的京城,通过查阅大量的图片及洋人所拍下来存世的大量照片,其建筑规模不过如此,与当代大量的清宫剧照相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所以说,南诏国,大理国,在历史上,绝不是一个小国的存在。
一行人在大理古城漫步,一时失去了目的地。
小董一直驾车绕着走,其他人走累了,就又过去上车,就这样一会儿车上,一会儿车下,一个下午,到傍晚七点多,总算把古城的主要打卡点逛完。
概括起来,就是“一街二楼三塔”,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小景点,有的被重点光顾,有的被忽略。
旅游就是这样子,毕竟是陌生地方,不同的人可能感到好奇的地方不一样,对自己好奇的地方会多关注,那不一定是主要景点。
比如说南门楼,很多人打一眼就过去了,他们八个人,也没有太多关注,就只有丁有才用手机拍了两张照片。
卢斯奋当然是拍拍拍…
五华楼,同样没引起这一行人的太多关注,因为这就是一座现代化新楼,从中已找不到历史韵味。
历史上的五华楼,比这个现代化五华楼,规模还要大很多,这个只能算是缩小版的缩小版。
所以,他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其它的一些小小景点,还残存有某一些古迹的韵味。
最后他们是去的崇圣寺三塔,这个…据说仍有古塔的成分,虽然不同时期在不断的修补。
所以,不只是丁有才,其他几人,也被引起了较大的兴趣。
古塔,绝大多数是砖塔。
所以,崇圣寺三塔那也不例外,是八角密檐砖塔。
为了减轻塔身重量,减小对塔基的压强,古人很有智慧,上部分采用的是空心砖。
三塔鼎立,中间主塔,据说建于南诏国时期,同期中原王朝大概是唐中期…安史之乱前后的样子…这个历史时间就比较久远了。
主塔名为“千寻塔”,是不是马上想起了灵隐寺前飞来峰上的千寻塔?
【去年同期,笔者特意赶往灵隐寺烧香,再次见到那一座不打眼的千寻塔,感觉塔的“包浆”已经很厚了,而千寻塔似乎突然并没有过去记忆中那么高大…它很矮小。】
千寻塔!这名字真的取得比较好!
寻,本来是一个古代的空间长度单位,千寻,是讲塔很高嘛,这崇圣寺的千寻塔,确实是比较高,高达十六层,将近70米。
但是,寻,还有寻觅的含义。
塔这么高,肯定成了古时的地标,外出赶路的人们,为了确定方向,或者是为了确定位置和距离,是不是会远远的寻找,看这塔它在哪里?
以它为参照物啊!
每日里,千百次寻找…千万人寻找…
就为了确定自己是否走对了方向,就为了确定自己已经走到了哪里。
它,给予千万赶路人的信心与勇气。
南北两座小塔,都是十层,据说建于大理段氏王朝,同期中原王朝,大概是北宋晚期,也有漫长的历史了。
三座塔,都是偶数层。
【笔者最早了解关于这一类塔的古时作用,是笔者的老爸讲本地的一座宝塔,那时候还是小孩子听故事。
这一类塔,一般都称为宝塔,建于临水的山头。
笔者老家附近,就有一座宝塔,但是,笔者没有见过它。
它只留下“宝塔”这样一个小地名~村庄名,该宝塔在1967年上半年被毁,据说许多人抡起家伙一窝蜂上,喊着震天的口号,一上午就全部捣毁了。
那地方有一大片叫做“赶泥洲”,属于是沼泽地,每年春夏涨水,附近常常被洪水所淹,在“赶泥洲”对面的山峰上,修了这么一座宝塔,用来镇水。
也有说是相当于一根撑船的撑竿,用来撑舟,稳固水势。】
所以,绝大多数这一类宝塔,是用来镇水的。
崇圣寺三塔,也就是用来镇水的,并不是寺内佛塔。
同理,那灵隐寺旁的千寻塔,也不是寺内佛塔。
【现在,好像每年一高考,就齐喊“宝塔镇河妖”】
游完三塔,因为在那边待的时间较长,已是傍晚,苗素芬问去哪里吃晚饭为好,马南明说还是回民宿那一边去吃。
因为吴怡丹、卢斯奋、巩晗羽等人,都急于回民宿去,支持去民宿那边吃饭,其他人也没有反对,就都一起上车,回屿甜海景民宿。
卢斯奋当然是急于回民宿来充电,他的两个手机,都没有电了,他这一天里,已经说过好多遍…说忘了带充电宝,等下要去买一个。
巩晗羽好像是身体不怎么舒服,估计是感冒了,想回房休息。
吴怡丹是急于回民宿去上厕所,她不习惯于在景点等地方的公用厕所里上大号。
小董那车子是开得特别快,以至于程雨雁多次提醒她:
“慢点!…你慢点啊!…开慢一点…”
小董是全不会被他干扰到,那地方能开多快,就一定要开到该地方限速的120%的快!
将七人送到民宿,小董要回大理海湾国际酒店,苗素芬留丁有才和她在那边吃晚饭。
丁有才忙解释,说他们这边酒店提供晚餐,餐费是包含在入住费用里面的。
马南明笑着说:“丁局!大家在一起吃,更有气氛,等下可以喝一点酒,反正今晚上也不去哪儿了!”
程雨雁也笑着附和:“丁局!今晚小程陪您多饮几杯,反正也不用开车啊,喝完酒,等下好到洱海公园那里去吹一吹晚风!”
小董假意推辞了一次,随后便笑着说:
“我也感觉到有一点点累,老板,我随你,你要是愿意在这边吃,那我先休息一会儿!”
马南明和程雨雁,一左一右,将丁有才让在中间,走向不远处的一个餐馆~梅子井酒家。
这是一个白族风味美食为主的餐馆,马南明点单:
扒肉饵丝、砂锅鱼、秘制牛肉、海菜花炖芋头、黄焖鸡、乳扇、野生鸡枞炖驴肉、凉拌贡菜、雕梅扣肉,外加几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