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的声音缓和了些许,但命令依旧如铁。
“加强对西域内部各部落,尤其是那些立场暧昧者,以及已知与赤血盟有勾连者的监控,截断外部供给后,他们必然焦虑,可能会狗急跳墙,提前发动袭击或寻求其他补给渠道。”
“这倒是个问题,他们进来异动频繁,若是不能断绝,恐怕很快就会跟那些叛逆联系在一起。”
宋长老也觉得秦明说的话很有道理,他们现在并不需要对外征讨。
而是需要内部安稳。因此这些摇摆不定的人就成为了霍乱的根源之一。
必须要率先将他们控制住,这样才能够保证西域的发展。
不然他们在西域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刚把城墙建设了起来,各类产业给扶持了起来。
“盯紧了,一有异动,雷霆镇压。绝不能让星火燎原!至于刘闯那边的金矿……告诉他,进度必须加快。”
“您是担心打起来之后这些金矿被袭击吗?”
宋长老很快猜到了秦明的意思,他们现在所需要的其实是尽可能的保护住西域的财富。
至于其他的问题,还有方远渐可以帮忙,方远渐那边有不少的部队一直都在观望。
虽然在他的安排之下,整个南部地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动荡。
甚至有些地方还能够允许百姓们互相之间通商。
但这次的百姓暴动也很快影响到了他们的产业。
只是方远渐现在也没办法找人诉苦找华云鸿说。
人家也不会理会他。
找秦明说就更不可能了。毕竟这是他们封地内百姓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去寻求外援。
“是的。”
就在宋长老领命退下,身影即将融入帐外夜色时。
秦明又叫住了他,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行动务必隐秘、迅捷、狠辣,你们的身份绝不能暴露为大乾暗卫,记住,在神木境内,你们可以是拦路劫财的悍匪、可以是争夺利益的水匪山贼、甚至可以是被神木贵族压榨得活不下去而造反的义军!明白吗?”
“臣明白!暗卫行事,鬼神不知!”
宋长老的眼中闪过一丝凛然杀气。
随即彻底消失在黑暗中。
一场看不见硝烟,却更加残酷的绞杀战,就此在神木王国的阴影地带悄然铺开。
与此同时,在靠近神木王国北部边境的隐秘山谷营地。
常白山和柳月梨已经接到了秦明关于建立三路商人体系。
同时支持神木起义百姓的详细指令。
褚赢的通宝阁分行早已秘密运作起来,开始派遣可靠的掌柜、伙计,拿着柳月梨提供的联络方式,深入那些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村落。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压抑已久的百姓。
一旦获得公开而顺畅的销货渠道,立刻爆发出了惊人的生产热情。
“掌柜的!您看看这布!我家婆娘日夜赶工,比官府收的布捐织得密实多了,您给估个价?”
一个面黄肌瘦却眼中闪着光的汉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匹染成靛蓝色的粗布。
仿佛捧着一件珍宝。
这也确实是他们的珍宝,因为这是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生产工具制作出来的。
每一针一线都掺杂着汗水和期望。
和他们在工坊里被压榨时所生产出来的布匹完全不同,那种赶工出来的布匹一针一线都极为糊弄。
因此双方之间的质量自然是有着天壤之别。
通宝阁的掌柜拿起布仔细捻了捻,又对着光看看疏密。
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好料子!虽粗些,但厚实耐用!这个成色和质地,按市价给你算……八十文一匹,如何?”
“八十文?竟然有这么多!”
汉子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股巨大的喜悦直接涌上了他的心头。
往常神木官府派出的吏员,强征他们的布捐,别说给钱,少交一匹就要挨鞭子,给的布还要自己染色,织好。
成本都收不回!
这八十文可是实打实的银子!
“要……要!有多少你们收多少吗?”汉子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只要质量过关,现钱结清!”
掌柜的回答斩钉截铁。
他们背靠通宝阁手上所拥有的银子完全足够当面结清,而秦明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如此。
必须在收到货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拖延。
之所以这样,主要也是担心那些普通的商户没办法回款。
有时候货物挤压在别人手上太多,自己就先破产了,这样就不行了。
类似的情景在越来越多的村落上演。
纺车飞转,纺线的妇女眼神不再麻木。
水车驱动的磨坊日夜不休,磨出的面粉被通宝阁收走。
换成了白花花的铜钱。
擅长竹编、草编的手艺人,也终于有了除糊口之外的盼头。
有了钱,就有了力量。
拿着他们所制作出来的东西,整个商队开始迅速地做起了买卖。
他们的东西非常便宜,并且质量也好。
这样的东西流入西域之后,也迅速充盈了西域的市场。
昨天晚上柳月梨拿来了三万两白银的银票,将其递给了常白山。
“整整三万两白银,一分不少,这就是他们在十天之内所产出的收益。”
“这么多?”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就连常白山都有些惊讶了,他不可置信的抬起了头,随后就咧嘴笑了起来。
“真好啊。”
原本困扰在他心头的最大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
拿过了对方手中的银子之后,他缓缓的开口道:
“陛下的下一步计划可以实施了。”
“告诉褚赢,准备把武器盔甲之类的东西运过来吧,我给他结钱。”
“知道了。”
柳月梨迅速点头,将事情办了下去。
常白山和柳月梨,连同被派来辅助的,精通低强度训练和基础战术的暗卫精锐。褚赢通宝阁行商的名义作为掩护。
开始深入到支持起义的村落。
打着他们没有一开始就教导复杂战阵。
而是结合这些百姓们所组成部队的的特点,从根本问题入手。
先在本地支起了一个教书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