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都城濮阳那宏伟而庄严的皇宫内,天子曹操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大新帝国的一举一动,根据局势判断,如今已至年初,大新帝国极有可能出兵攻打曹魏。然而,至今却仍未得到确切的出兵消息,这让曹操心中充满了疑惑,完全摸不清罗彦究竟在谋划着什么。
就在曹操陷入沉思之际,一名斥候匆匆进入殿内,单膝跪地,急切地禀报道:“陛下,刚刚得到消息,大新帝国罗彦派出自己的六个儿子,各自领着一两万人马前往了各地军营。其中,大新帝国五皇子罗凡领着一万精锐骑兵前往了冀州邺城外的军营,与罗彦在冀州的大军汇合。”
曹操听闻,心中愈发困惑,实在不明白罗彦此举的意图。思索片刻后,他决定召集司马懿、戏志才和程昱前来商议。
不多时,三人来到殿中,向曹操行礼。曹操看着他们,将斥候传来的消息详细说了一遍,而后问道:“汝等说说,罗彦这是何意?”
三人听闻,纷纷陷入沉思。片刻后,程昱率先开口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这可能是罗彦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他派儿子们在明面上有所行动,实则自己在暗中谋划,准备发动突然袭击。之前鲜卑轲比能便是因中了类似的计谋而战败。”
曹操微微点头,觉得程昱所言颇有道理。
司马懿接着说道:“不管罗彦究竟有何计谋,咱们只要小心戒备,加强防备。他的阴谋诡计迟早会浮出水面。只要咱们做好万全准备,便无需太过担忧。”
曹操深以为然,赞同道:“仲达所言极是。不管大新帝国耍什么花样,咱们加强自身防备总是没错的。传令下去,让各地守军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大新帝国的动向。”
与此同时,东吴的都城内,孙坚正与周瑜、鲁肃在议事厅中商议着同样的事情。周瑜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大新帝国派皇子前往各地军营,恐怕是在为战事做准备。咱们不可大意,必须加强防备。”
鲁肃也点头附和:“公瑾说得对,大新帝国势力强大,若其来攻,咱们必须严阵以待。不仅要加强军事防御,还要安抚好百姓,稳定民心。”
孙坚面色严肃,说道:“好,就按汝等说的办。传令下去,让各郡县加强巡逻,整顿军备,做好应对大战的准备。”
在荆汉的皇宫内,刘备与诸葛亮同样在商讨着应对之策。刘备忧心忡忡地说道:“孔明,大新帝国罗彦派出他的儿子来到了襄阳,怕是在为战死做准备,恐怕对咱们不利。汝看咱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手摇羽扇,神色从容地说道:“陛下无需担忧。大新帝国此举,看似来势汹汹,但咱们也并非毫无准备。咱们应加强边境防御,多派探子打探消息,同时整军备战,训练士卒,提升吾军实力。只要咱们应对得当,便可保荆汉无忧。”
刘备听了,心中稍安,说道:“一切就依军师所言,还望军师多多费心。”
而在辽东燕国的皇宫内,天子袁尚却沉浸在安逸享乐之中。此前,曹魏派人前来游说,希望与燕国联盟,共同对抗大新帝国。但袁尚一直犹豫不决,自从他退守辽东之后,大新帝国便未再进兵,他也因此享受了数年的安逸生活。而且,他曾被罗彦打得大败,心中对罗彦充满了恐惧,实在不敢再与大新帝国交战。尽管许攸一直在劝说他出兵,但他始终没有答应。
这日,袁尚正在后宫与几个宫女玩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这时,下人前来禀报:“陛下,许攸大人求见。”
袁尚心中有些不悦,玩兴正浓之时被打断,着实扫兴。但他还是说道:“宣他进来吧。”
许攸进入殿内,行礼道:“拜见陛下。”
袁尚不耐烦地回应:“免礼,说吧,这么急找朕有何要事?”
许攸神色急切地说道:“陛下,刚刚收到八百里加急,说大新帝国把张辽以及麾下的五万大军调来了渔阳,而且罗彦还派来了他的儿子罗裕前来。看来,大新帝国是要对咱们燕国出兵啊!”
袁尚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原本轻松的神情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恐惧与慌乱。他一时之间失去了主张,急忙问道:“许攸,汝可有何良策?”
许攸见状,赶忙说道:“陛下无忧。大新帝国虽然强大,以咱们燕国的实力确实难以对抗。但天下还有曹魏、东吴和荆汉。咱们应该答应与曹魏联盟,一同对抗大新帝国。同时,加强防备,训练士卒,随时准备大战。如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袁尚听了,心中有些犹豫。一方面,他实在害怕再次与大新帝国交战;另一方面,如果大新帝国没有攻打他燕国的打算,他与曹魏联盟,会让大新帝国仇视他的燕国。但思索再三,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最终还是答应了许攸的提议,说道:“好吧,就依汝所言,去安排此事吧。”
许攸见袁尚答应,一脸得意地离开。他觉得自己终于说服了袁尚,为燕国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而袁尚见许攸离开,仿佛刚刚的惊恐只是一场短暂的插曲。他转身回到后宫,继续与宫女们嬉戏打闹,饮酒作乐,很快便将大新帝国随时可能打进来的事情抛诸脑后。在他心中,似乎只要暂时有了应对之策,便无需再担忧,却不知危险正一步步向燕国逼近。整个天下,正因为大新帝国的举动,陷入了一片风云暗涌之中,各国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未知局势,各自谋划着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