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和连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波才的队伍。直到此刻,他才猛然意识到,波才的军队人数竟然比他多!一开始,他并没有特别留意这个细节,但现在发现,似乎已经太晚了。
和连心中暗叫不好,他当机立断,迅速调度自己的大军,试图拉开与波才大军的距离。然而,尽管他竭尽全力,波才的大军却如影随形,始终紧咬不放。
在这种情况下,和连决定继续采用骑射战术,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够有效消耗对方兵力的手段。他绝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他下令让骑兵们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不断地向波才的军队射箭。
与此同时,波才也在指挥着他的大军。他果断地率领着部队,将和连舍弃的那一部分鲜卑人彻底包围并歼灭。在完成这一任务后,波才的目光重新落在了和连的周围。
只见和连的身边,密密麻麻的鲜卑骑兵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气势汹汹。这壮观的场景并没有让波才感到恐惧,相反,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兴奋。
波才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枪尖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直直地指向和连所在的大致方向。他高声呼喊:“来人!放箭!”
周围的平州骑兵们听到命令,没有丝毫犹豫,他们迅速弯弓搭箭,将箭头对准了波才所指的方向,然后毫不犹豫地射出。一时间,箭矢如蝗,铺天盖地地朝和连的军队射去。
左右腾挪,和连在大军的掩护下,犹如鬼魅一般,灵活地躲避着箭矢的攻击。他身边的亲兵们,都是他亲手提拔的精英,对他忠心耿耿。这些亲兵们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只要有箭矢靠近和连,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为和连挡住危险。
箭矢的射击结束后,波才见势不妙,立刻下令让夏侯兰和张辽带领平州骑兵发动冲锋。平州骑兵们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席卷而来,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和连虽然早已看穿了波才的意图,但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势,他也只能指挥大军拼命拉开与平州骑兵的距离。同时,他还依仗着箭矢的攻击,希望能够进一步消耗平州骑兵的力量。
然而,尽管平州骑兵们都身披甲胄,但在密集的箭矢攻击下,仍然有不少人不幸中箭身亡。粗略估计,大部分平州骑兵的丧命都是因为箭矢,只有少部分是在与鲜卑勇士的近身搏斗中丧生的。
由于人数众多,和连的军令下达变得有些迟缓,大军的调度也显得有些缓慢。这就给了平州骑兵可乘之机,使得他们能够紧紧咬住鲜卑骑兵,让和连难以摆脱。
缠斗、骑射。
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战场。这混乱的声音让人的耳朵嗡嗡作响,仿佛要被这喧嚣吞噬。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精妙的计策和谋略都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有活下去,取得胜利,才能迎来第二天的曙光。如果不幸丧命,那就只能如古人所说,马革裹尸还了。战场厮杀,从来都是如此残酷,没有丝毫花哨可言。波才深知这一点,他凭借着对这片地势的熟悉,明白此时此刻唯有死战到底,才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
波才其实也希望能够将战斗的消耗降到最低,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可以利用。不过,既然已经和连的大部队纠缠在一起,波才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欣喜的。
毕竟,在战场上,厮杀和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尽管他对士兵们的伤亡感到痛心,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个现实。
所谓的仁慈在现在的局面看来是一文不值。
波才眼见这场战争一时半会儿难以结束,心中暗自思忖,必须得想个办法扭转局势才行。于是,他当机立断,立刻派遣手下的斥候快马加鞭,分头奔向周边的各个郡县和城镇,去请求支援。
此时此刻,波才深知时间就是生命,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到更多的援助。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只要能拖住和连的主力部队,等到援军一到,原本势均力敌的战争局面就会立刻发生变化,胜利的天平也将会向他这一方倾斜。
而在战场上,激烈的厮杀仍在持续,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那些已经精疲力竭的士兵们,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死。而持续不断地弯弓搭箭,对士兵们的体力消耗实在太大了,和连对此也是有心无力。
更让和连感到棘手的是,他所统领的大军被波才的大军死死缠住,难以脱身。如果此时强行下令撤退,虽然可以保全自己,但势必会损失大量的鲜卑勇士,这无疑是一种弃车保帅的无奈之举。
然而,和连并没有轻易放弃。经过一番观察,他发现波才的部队似乎开始出现疲态,而且军心也有些不稳。这一发现让和连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继续缠斗下去,还有一线生机,甚至有可能反败为胜。
波才的军队中,不稳定的因素已经开始滋生。这支军队的构成相当复杂,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新近征召入伍的,他们缺乏实战经验,与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相比,斗志明显不足。
这些新兵们之所以还能坚持战斗,主要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以及对家中长辈的承诺。然而,仅凭这些精神支撑,很难让他们在残酷的战场上长久地存活下去。
事实上,这些新兵的身体素质大多无法适应激烈的战斗节奏。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不仅容易疲劳,而且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反应速度也相对较慢。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平州士卒们大量的伤亡。波才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他却感到无能为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波才已经别无选择,他只能继续带领这支军心不稳的军队,去应对接下来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