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巫将手中的几张纸交给了藏书院的第一任院长熊祀,熊祀接过之后,认真地看了一眼,频频点头,“不错,农耕为我熊部落之根本,故而族中诸事,皆需以农为重……”
“这是熊黑院长写的,准备放在‘农书’的第一个部分,接下来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会在确定后,由族长确定最终的顺序。”
水巫呵呵一笑,编撰书册这种事情可要比整日琢磨怎么跟昊天沟通要有意思的多了,而且通过编撰这些书册,他隐隐感觉到内心中居然有所触动,让他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与昊天沟通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学会很多东西。
故而,他非常喜欢现在的这个任务,每当族中确定了一个部分的内容,他们这些编撰者,就像吃了蜂蜜一样开心,心里也很是自豪,看这些书册,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样。
“好,我这里没什么问题,就拿去雕板吧,就是不知道熊木那里会不会骂我们。”
熊祀想起了最近印刷坊的叫苦连天、焦头烂额,也不禁笑道,“回头我们也要把他们的印刷坊给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印刷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对熊木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不过你这样做,就是不清楚雕板间的匠人们会不会感激你了。”
“哈哈……”
藏书院的主楼的三楼,有一些族人,正在这里将书册上面的内容,全部誊抄到竹简上,这也是熊洪安排的一个工作。
纸张保存的时间自然没有竹简时间长,而且纸张还容易遭受虫咬鼠噬,故而为了安全起见,熊洪便想到了这样的一个办法,将现在部落重要的一些书册,给刻在竹简上,然后放到山洞里进行保存。
“目前藏书院共有书册122本,分为农事、纺织、养殖、冶炼、采矿、制盐、陶器、木工、武器、甲胄等不同的内容,比如其中的农事,就分为田间管理、种植技术以及收割储藏三册。”
熊洪点了点头,对熊祀等人的工作很是满意。
建设藏书院,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从熊洪开始教族人们识字的那一刻开始,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过前两年都是为了部落的生存东奔西跑,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得上处理这件事情。外加熊部落前两年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充足的物资和人力,尤其是高年级的人才,所以藏书院这件事,一直搁置着。
这两年人才和物资都丰富了很多,又加上今年的各项生产任务,基本上已经提前完成了,故而熊洪便让大家在这个冬天,将藏书院给建造起来。
事实上,藏书院的建设从九月份就开始准备了,秋收之后,熊洪便跟在部落里面的队长们商议了一下,决定要建造这个藏书院。
只不过当初熊洪忙着其他事,建造的任务交给了熊木,熊木也忙着做其他的安排,故而整个九月,建设几乎是一点也没有开始,除了一层的地基建好之外,倒是所需要的材料,都被熊木准备好了,堆放在宗庙对面。
有了充足的材料,建造起来自然快了不少。
九月底一结束工作,熊洪便趁着熊巫回来前的十来天时间里,将已打好地基的藏书院给建造了起来,并根据熊洪的要求,将里面的布置也整理完毕。
藏书院里面的书册现在并不算多,而且多集中在各个工坊的生产上,对于普通族人而言,并没有多少的吸引力。要不是藏书院里面还有一年级到五年级所有的教材,这些族人估计也不会往这边来。
故而藏书院建造好之后,跟熊黑熊祀等人的预想不同,在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族人来借阅这种“技术”方面的书册。
不过熊洪还是能分析出来,这些纯粹各个工坊的技术书籍,自然不会有多少吸引力。
就像熊洪后世上学的时候,谁没事去图书馆为了看“高等数学”、“四六级英语”,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找一些小说、人物传记、志异小说或者是一些杂志看,这些可要比这些专业的书籍好看多了。
虽然熊部落提早了十万年将图书馆给“搓”了出来,但依旧没办法改变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习惯,更没办法强迫族人天天抱着这些专业的书册,锻炼成全能型的人才。
但熊洪还是有办法。
既然这些专业的书册你看不下去,那就增加考核的知识点,这些增加的考点,将全部从这些新编撰好的书册中寻找。新增的考点不多,占比也不大,大概一成的样子,但对于想要考核通过的族人,以及想要更进一步提升的族人来说,还是得多看一看。
另外,熊洪也知道,即便是通过这种办法,最多也只能筛选出愿意学习和不愿意学习的,实际上并不能提升族人对藏书院的喜爱程度,故而,他现在也在将后世一些兼具趣味、做人道理或者事物规律的故事给整理出来,准备刊成书册。
所以这些天,他的房间里几乎每晚都是灯火通明,因为只有在夜间的时候,才不会有那么多事打扰他,让他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回想起后世的一些故事。
“真是见鬼,在前世看别人写小说,没想到到这里来,还要给原始人写小说。”
熊洪自嘲地笑了笑,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继续在纸上写着:
“……传闻极东之地,其海甚大,如无坚船,无法渡矣……可沿东北方之沿岸,一路向北而行,有峡湾者,最窄处不过八十余里,船可通行。”
“亦或者待冬日结冰,海面上冰层甚厚,可达丈许,以雪橇爬犁度之,即可到达对岸。”
“到岸后可沿岸折向东南,翻过千余里荒原、密林、山峦、峡谷后,便可达一处大平地,方圆可达千里,水草丰茂、土地肥沃,若农耕于此,则需一两载,便足以自足,故而称之为‘美’也……”
“……若朝东沿海而行,行十余日后,若气运足够,则可见陆,实为岛也,岛者,四面环水也……岛上多山川密林,山谷中亦有不少田地可做耕种,然岛上多厉瘴,多震,亦有喷火之山谓之‘火山’,其喷天崩地裂,浓烟蔽日……”
“……然此岛亦可为我族所用,其上山林、矿产等,皆丰富也……”
“然此岛之岛民不知有否,若有,亦与禽兽无异……”
写完这些,熊洪才放下笔来,相比较专业的书册,这些含糊其辞甚至有些只是臆想的内容,反而更能吸引族人的注意力。
现在熊部落只能待在目前所探明的这些区域里,但不代表以后永远待在这里,虽然说不清楚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但熊洪还是决定让族人们知晓这个世界的情况。
就算以后有其他的文明取代了熊部落,那他们也可以从熊部落留下的这些书册、古籍中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情况,从而传承下去熊部落的探索精神。
当然,以现在熊部落领先于这个时代好几个“版本”的文明发展程度,只要不出什么大的问题,那几乎可以肯定,短时间里,没有那个文明会比熊部落还要厉害。
故而熊洪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美洲、澳洲、欧洲等这些遥远的地方写在书册中,作为一个故事给族人们留下印象,保不准那天有能力的族人实现了他的想法,从白令海峡跨过去,到达美洲建立文明呢?
或者等熊部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技术越来越好,生产出足以远洋航行的船只,发现了澳洲,那部落的冶炼还用担心原料的问题吗?
亦或者,发现了某四个岛屿,就可以记录下“自古以来……”
总之,在十一月初一,这册被熊洪命名为《四方志》的书籍,成为熊部落第一本非技术、专业的书册,正式放在藏书院,供族人借阅与抄录。
“族长,《四方志》已经印刷出来一百余册了,是否需要继续印刷?”
熊木来到宗庙,身后跟着几个族人,抱着一摞厚厚的书册,一边来交货,一边询问熊洪的看法。
“继续印刷吧,再印个两百册,今年冬天我要多写一些出来,等开春之后,往东边的部落那边多送上一些,让他们拿牛来换。”
熊洪放下手中的笔,示意白茅等人将书册接过来,他拿过一本看了看,上面的字迹很是清晰,内容也跟他所写的一样,甚至有些地方还配有插图,这让熊洪很是欣喜,毕竟书册制作的精美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摩挲着写着“四方志”的封面,熊洪感慨万千,部落还需要更多的图书,用来让族人们增长见闻,学习知识,同时也需要向外传播,让各个部落都认同、学习熊部落的文化。
“这些书册肯定会受他们欢迎的……不过族长,这些书册,真的要给他们送过去吗?”
熊木有些纠结,“这些可都是我们部落花了大心思大力气才制作出来的,而且你不是说过,知识是无价的,这一下给他们这么多,会不会对我们自己有影响。”
熊木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这也是很多族人疑惑的问题,与这些部落交流中,他们已经占了部落很大的便宜了,再让他们学会部落的知识,会不会让熊部落自己越来越吃亏。
比如在一些族人看来,这些部落从熊部落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甚至还有不少学会了纺线、绩线,制作肉干,这样一来,部落很多的东西都换不出去,即便能换出去,那得到的收益也少了很多。
原来几斤盐便能换一个族人回来的做法,在这些部落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