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的每一分变化、秦军的每一次号令、孩童的每一声诵读,都在拷问着他的信念,也逼迫着他去凝视那个由秦臻和嬴政共同描绘的,正在强行塑造的、充满了铁血秩序与未知生机的未来图景。
他颤抖的手,再次握紧了笔。
笔尖悬停在粗糙的纸面上,微微颤抖。
墨滴凝聚,却迟迟无法落下。
控诉秦之暴虐? 哀叹韩之将亡?剖析秦臻之谋?
还是…超越国别的、对“秩序”与“人性”、“统一”与“代价”的终极思考?
思想的飓风在他囚禁的方寸之地内肆虐,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咸阳的喜讯、魏地的归附、新生儿的啼哭,似乎都与这座正在艰难消化着巨大战利品、同时孕育着新秩序的城池无关。
在这里,只有挥洒的汗水、压抑的哭泣、冰冷的律法、蔓延的疫病、秘密进行的跨国行动,以及一个落魄公子在囚窗后,无声而激烈的思想风暴。
秦臻的“深耕固本”之路,每一步都踏在荆棘之上与血泪之上,沉重而坚定。
而韩非,则为这幅正在徐徐展开的、宏大而冰冷的历史图卷,增添了一抹最为深沉、也最为痛苦的思想底色。
前路依然漫长,荆棘密布。
但在嬴政与秦臻的合力掌舵下,巨轮的航向,已无可逆转。
韩非的笔,最终在沉重的叹息中落下,在空白的纸上,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化不开的墨点,如同他心中那无法解答的终极疑问。
.........
秦臻所构想的“信义行动”,正以最耗费心血的方式,在韩、魏、赵、楚、燕五国的土地上悄然铺开
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与的挑战。
洛邑城南,“归化营”的高墙之内,压抑的氛围被一种名为“希望”的微弱火苗搅动着,却又被无处不在的铁律和怀疑紧紧束缚。
营墙高耸,哨塔林立,披甲执锐的秦军士卒目光扫视着营内营外。
这里,是“信义行动”成果的第一道检验场,也是脆弱的新秩序与旧日仇恨激烈碰撞的前沿。
一支风尘仆仆的小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抵达了归化营的侧门。
为首的斥候什长李稷,脸上带着数道新鲜的血痕,眼神疲惫却锐利如初。
他身后,跟着两名同样挂彩的同伴,以及一位面色黝黑、神情复杂中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赵国降卒向导赵七。
最重要的是,他们中间簇拥着四个瑟缩的身影:
一个年迈的老妪,紧紧抓着一个年轻妇人的手臂;那妇人怀中抱着一个约莫四五岁、沉睡中的女童,身边还依偎着一个十岁左右、衣衫褴褛、小脸上沾满泥土泪痕的男童。
他们满面风霜,眼中交织着恐惧、茫然和一丝难以置信的希冀。
“口令!”暗影中,低沉的声音响起,几支弩箭在微光中泛着冷意。
“河山一统!”李稷嘶哑回应。
“信义归秦!”对方确认,沉重的木门无声地滑开一道缝隙。
这支小队,潜入的是赵国边陲防陵。
数日前,赵七凭借对家乡山野小径的熟悉,带着李稷、两名斥候和一名墨家弟子陈禾,绕开了主要的关隘哨卡。
陈禾精于机关巧术和市井门道,他用缴获的魏国金饼成功贿赂了赵国边境一个贪婪的地方官,伪造了过所路引。
当众人趁着夜色摸到赵七那间破败不堪的茅屋前时,屋内还亮着微弱的油灯光,赵七颤抖着手敲响了那扇熟悉的门扉。
“谁…谁啊?”门内传来赵七妻子惊恐而警惕的声音。
“桂香,是我…赵七!”赵七压着嗓子,声音带着哽咽。
接着,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赵七妻子桂香那张憔悴的脸出现在门后。
当她看清门外站着的、那个她以为早已埋骨他乡的丈夫时,手中的油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
她捂住嘴,眼泪瞬间涌出,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七…七郎?真的是你?”
屋内传来老母亲颤巍巍的声音,她摸索着走到门口,几乎贴到赵七脸上,手指颤抖着抚摸儿子的脸颊:“我的儿啊…娘以为…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老人泣不成声,泪水滚落。
赵七紧紧抱住母亲:“娘!是我!儿子回来了!”
他拉过桂香,又看向被惊醒、怯生生躲在母亲身后的一对儿女:“虎子,大丫,父亲回来了!”
短暂的狂喜过后,紧接着恐慌瞬间攫住了她们的心。
当赵七急切地说明来意,得知秦军要接走她们去洛邑团聚,桂香猛地后退一步,死死搂住两个孩子。
“去…去秦人那里?不,七郎,你疯了!他们是魔鬼!长平…长平四十万赵人啊!”
老母亲也惊恐地抓紧儿子的胳膊:“七郎,不能去!那是虎狼窝啊!娘宁可死在家里,也不去受秦人的折辱!”
恐惧,远大于惊喜。
“娘!桂香!别怕!你们听我说!”
赵七压低声音急急解释,指着身后沉默的李稷和陈禾:“秦王说话算话!秦少上造持王剑亲口许诺,接你们去团聚,赐田宅,给我们生路!
大哥也在洛邑盼着你们。
你看这二位秦军兄弟,还有这位墨家先生。
他们拼死护着我回来,一路担惊受怕,若有歹意,何须如此?”
此时,一直沉默的李稷上前一步,沉声道:“老人家,秦法昭昭,大王金口玉言。
留在此地,战乱频仍,朝不保夕。
随我们走,虽背井离乡,却能骨肉团圆,安稳度日。时间紧迫,速做决断!”
就在这时,村口方向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和火把光亮,似乎是另一队巡哨发现了异常。
“不好!暴露了!”李稷脸色一变。
“快!跟我来!”
赵七当机立断,一把抱起女儿,引着众人从屋后菜园一个小门钻出,直扑村后那片茂密的山林。
陈禾殿后,迅速在狭窄的路径上布下两枚墨家特制的绊索响铃。
追兵的呼喝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