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宁五年九月初二,秋意渐浓,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成熟与安稳的气息。
安国公府坐落于繁华地段,朱红的大门高大威严,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彰显着府邸主人的尊贵身份。
这安国公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秦业,秦业表字维邦。
他是当今陛下的岳丈,早年陛下未封他任何爵位,是担忧他会滋生结党营私的念头。
经过数年观察,见他行事谨慎、为官老实,才封他为安国公,且准许爵位袭三代。
一来是认可他多年来的忠诚与本分,二来,秦业今年已六十五岁,最多再担任三年户部尚书便要致仕,封个国公也是给足了他面子,大家彼此都好看。
清晨,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停在了安国公府门前。
车帘微动,牛管家敏捷地跳下马车,他身着整洁的服饰,恭敬地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快步走到府门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不一会儿,府门打开,一个门房小厮探出头来,牛管家赶忙拱手,笑着说道:“烦请通传一声,徐国公牛继宗大人前来拜访安国公!”
小厮见是徐国公府的人,不敢怠慢,连忙点头哈腰地说道:“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此时,秦业正在书房中翻阅着账本,虽已年迈,但他眼神依旧锐利,对户部的事务依旧一丝不苟。
听到小厮的通报,他微微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账本,整理了一下衣衫,说道:“快快请到花厅相见。”
牛继宗在牛管家的陪同下,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花厅。
秦业早已在厅中相迎,两人拱手作揖,相互寒暄了一番。秦业笑着说道:“知节贤弟今日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牛继宗也笑着回应道:“维邦兄客气了,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两人分宾主落座,丫鬟们端上了香茗。牛继宗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秦国公,我那嫡次子牛进,今年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
这孩子自幼聪慧,品行端正,一直是我和夫人的心头宝。”
秦业微微点头,笑着说道:“牛公子的名声我也有所耳闻,是个难得的好青年。”
牛继宗接着说道:“实不相瞒,牛平安与保龄侯吏部尚书史鼎的侄女史湘云姑娘两情相悦,情投意合。
我和夫人也十分喜欢史姑娘,觉得她温柔贤淑,端庄大方,是个能持家的好媳妇。
只是这中间缺少个合适的媒人,我便想到了秦国公您。
您德高望重,又是朝廷的肱骨之臣,若能为这桩婚事牵线搭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秦业听了,心中暗自思量。徐国公和保龄侯都是朝中的重要人物,这两家联姻,对朝廷的稳定和家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牛平安和史湘云两情相悦,若是能促成这桩婚事,也算是一件美事。
但他表面上并未立刻答应,而是说道:“知节贤弟,这婚姻大事,需得慎重考虑。不知史姑娘的家人是否也有此意?”
牛继宗笑着说道:“我已派人去保龄侯府探过口风,史叔恒和夫人对我家平安也颇为满意,
只是还未正式提亲。我想着,有秦国公您从中斡旋,这婚事定能圆满促成。”
秦业心中已有了决定,开口说道,“知节贤弟,此事包在愚兄身上!”
牛继宗连忙站起来深鞠一礼说道:“多谢维邦兄!小弟感激不尽!”
牛继宗告辞后,秦业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桩婚事一旦促成,不仅能增进徐国公府和保龄侯府的关系,也能为秦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
九月初三,巳时,天色大亮
牛继宗身着一袭宝蓝色锦袍,袍上绣着金色的云纹图案,头戴黑色乌纱帽,帽上镶嵌着一颗圆润的明珠,器宇轩昂地站在安国公府门前。
牛继宗见秦业从里面出来,上去口中说道:“此次提亲,关系重大,就拜托维邦兄了!”
秦业来到牛继宗身边前,拱手说道:“知节贤弟放心,叔恒贤弟一向明事理,且平安与史姑娘两情相悦,这门亲事十有八九能成。”
牛继宗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说道:“有安国公陪同,我心里也踏实些。”
牛继宗和秦业登上马车,队伍缓缓出发。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对这豪华的队伍议论纷纷。
“瞧这阵仗,怕是哪家的公子要娶亲了。”
“这肯定是大户人家,你看那礼物,得值多少钱啊!”
不多时,马车来到了保龄侯府门前。
府门高大巍峨,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一排排金色的门钉,显得庄严肃穆。
门前的两个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府邸。
牛继宗和秦业下了马车,整了整衣冠,带着队伍走上台阶。
牛管家轻轻叩响了门环,不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小厮探出头来,看到牛管家四五步外站着的牛继宗和秦业,连忙躬身行礼,说道:“原来是徐国公和安国公大人,我这就去通报老爷。”
小厮快步走进府内,不一会儿,便传来史鼎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徐国公和秦国公大驾光临,真是让敝府蓬荜生辉啊!”
史鼎身着一袭紫色长袍,头戴黑色方巾,迈着大步从府内走了出来。
牛继宗和秦业拱手行礼,笑着说道:“史大人客气了,今日冒昧前来,是有一事相商。”
史鼎将牛继宗和秦业迎进府内,两人来到客厅,分宾主落座。丫鬟们端上了香茗,史鼎笑着说道:“两位大人,不知今日所为何事啊?”牛继宗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史大人,我今日前来,是为我家嫡次子牛进(表字平安)与贵府的史湘云姑娘提亲。”
史鼎听了,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道:“哈哈哈哈……知节兄,你可算来了,我那侄女可是思念你家平安许久了!”
秦业听到这里,在一旁笑着说道:“叔恒贤弟放心,牛公子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而且为人正直善良,品行端正,是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徐国公府也是名门望族,家风严谨,与贵府是门当户对,还请叔恒贤弟同意这桩婚事!”
史鼎还没答话,牛继宗接着说道:“叔恒,我对这门亲事十分重视,您看我此次带来的聘礼,虽不算多,但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说着,牛继宗命人将聘礼抬进客厅。只见一箱箱的聘礼被抬了进来,打开箱子,里面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玩字画等让人眼花缭乱。
史鼎和夫人仔细地查看了聘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史鼎笑着说道:“牛大人,您这聘礼太丰厚了,可见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史鼎又说道:“只是,湘云姑娘是我侄女,我还需听听她的意见。”
史鼎自然是同意的,这么说是为了面子,当场就同意,岂不是显得史家姑娘非常恨嫁,上赶着不是买卖嘛!
牛继宗连忙说道:“史大人,这是自然。若湘云姑娘不愿意,我们也不会强求。”
史鼎点了点头,说道:“牛大人放心,我会尽快询问湘云姑娘的意见。若她也愿意,我们便择日举行纳采之礼。”
牛继宗和秦业告辞后,史鼎便将此事告知了史湘云。史湘云听了,脸上泛起了红晕,心中既羞涩又欢喜。
她早就对牛平安心生爱慕,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表达。
如今牛平安托人来提亲,她自然是愿意的。史湘云红着脸对史鼎说道:“叔叔,我愿意嫁给牛公子。”史鼎听了,笑着说道:“既然你愿意,那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
三天后,史鼎派人前往徐国公府,告知牛继宗自己和侄女都同意了这门亲事,愿意择日举行纳采之礼。
牛继宗得知后,欣喜若狂,立刻开始准备纳采的聘礼。
此次纳采的聘礼比提亲时更加丰厚,除了之前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玩字画外,还有二十家铺子、稀有的香料、精美的瓷器等。
纳采那天,徐国公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牛继宗亲自带领着队伍,抬着聘礼,前往保龄侯府。
秦业作为媒人,也一同前往。队伍浩浩荡荡,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当队伍来到保龄侯府门前时,史鼎和夫人早已在府门前等候。双方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举行纳采仪式。
牛继宗将聘礼一一呈上,史鼎和夫人仔细地查看了聘礼,
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史鼎笑着说道:“牛大人,您这聘礼太丰厚了,可见您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牛继宗笑着说道:“史大人,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家平安能娶到湘云姑娘,是他的福气。”
随后,双方交换了庚帖,确定了下一步的事宜。纳采仪式结束后,史鼎和夫人热情地邀请牛继宗一行到府内用餐。席间,大家欢声笑语,气氛十分融洽。
秦业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知道,自己成功地促成了这桩婚事,为徐国公府和保龄侯府牵起了一条红线。
同时,他也知道这桩婚事为他秦家收获了牛家史家的友谊,也算是为秦钟积累了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