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摔泥炮的比赛,参加的人是越来越多,数量是越来越庞大,现在几乎是变成全民比赛了。
为了增加过年的气氛,也为了依靠百姓的力量,获得更多的上等田,府衙一直是非常支持这个活动的。
所以,近几年,因为参加比赛的人数太多,也从一开始只在除夕这天举办,现在是从初一到十五,天天有人比。
比赛前,这些百姓各处寻找合适的淤泥后,做成自己想要的大小和形状,一般都是长一米五,宽一米左右的椭圆形泥托盘。
在泥托盘边缘捏出一个小口,这样摔泥炮的时候,不仅声音更响,还能让泥条开裂的更长更漂亮。
因为是比赛,所以摔泥炮考核的,就是两点,第一,声音必须响亮。第二,开裂的泥条越长越好。
在西昌,有经验的人都能制作出泥炮,也都会玩摔泥炮,但是为了得第一,就有很多讲究了。
首先,要制作出能举起来的泥托盘。不能还没举起,泥盘就是一堆散沙了,那肯定不行。
第二,泥盘制作出来了,摔泥盘比赛的时候,就要选对角度,注意力度,用对技巧,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泥炮要么没声音,要么直接散架。
听完万通判说得这个摔泥炮比赛后,花蕾立马提出了,以自己的名义,每天提供十五斤玉米种子做彩头。从大年除夕到正月十五,连续提供十六天。
每天的十五斤玉米,分成三包。分别为七斤,五斤,三斤,奖励给当天摔泥炮得前三名的人。
得到玉米种的人,可以在自家田地自行种植玉米不说,到时翻地时,还可以向府衙免费租借三天的驴子。
万通判一听,立马安排了礼部去组织今年的摔泥炮活动。他可是知道的,前面田笑府送腊货过来的时候,给花蕾又送了一批玉米种过来。
这些玉米种,原本是给上京城的百花庄,花盈庄等几个田庄留种的,但是,花蕾考虑到因为要借给隔壁西安府的鲍知府一千斤玉米种,西昌府可能会有空缺。
所以,又调度了一部分玉米种到了西昌府这边,加上镇北侯府也挪出了一部分玉米种送过来。
因此现在,花蕾私人的库房里,堆着不少的玉米种。花蕾愿意拿出玉米种当做彩头,奖励给摔泥炮的人,那对于玉米的推广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
于是,三天后,府衙的门口贴出了一则告示。不过,上面除了花蕾用玉米种做彩头的事情奖励给摔泥炮的前三名外。
另外还有府城的很多富绅商贾,也纷纷拿出了自家出的彩头,作为摔泥炮前三名的奖励。
他们比照着花蕾的模式,出稻种,麦种的有之。出糙米,面粉的有之。除面料,衣饰的有之。
更有甚者,直接出银锭,铜板的也有之。吃穿用,品类繁多,都是贴合百姓实际生活的用品,但是,价格都不是很大。
原来,花蕾决定自己用玉米种做彩头后,觉得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西昌府城还有很多的富绅商贾,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下。
于是,花蕾让万通判把自己用玉米种做彩头的事情,故意放了消息出去,并且暗中推动了一下舆论。
不仅让府衙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知道了,还让他们的家人也都知道了。就这样,不知不觉,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没过两天,府城消息灵通的富绅商贾们,也听到了花蕾用玉米种做彩头的消息,稍稍思索了一下后,就派人直接找到了万通判。
表示自家也愿意出些彩头,给摔泥炮比赛凑个热闹。一个人来了,后续的人也来了。
花蕾的玉米种精贵,他们没有,但是家里有其他的东西,可以适当的拿出一些来,得个好名声。
很多富绅商贾,都是家财万贯的,因此都不太在乎这些小钱,但是,他们在乎名声,在乎府衙对他们的态度。
于是,他们比照着花蕾的模式,拿出了自家的彩头。有些心善的富绅觉得,只出一份太少了。
于是,自己出了一份彩头后,又以家里其他人的名义,出了一份。
比方以为家里的高堂祈福的名义,出八百斤糙米做彩头。或者为了给待嫁的闺女博个良善的名义,出一百匹夏布做彩头。
花蕾得知后,心里当然高兴,于是,亲自写了表示感谢的字条,让府衙的衙役给送了回去。
当然,这一招,是花蕾在漠北的时候,向章侍郎学到的,她觉得这一招很好用。
另外,又把所有出彩头的人,让容瑾按照彩头从多到少的顺序,写了一张仁善榜,贴到了府衙外面的告示栏里。
一番操作下来,后面送彩头来的人就更多了。品类也是五花八门,吃穿用一户都有了。
看着堆在户房仓库一大堆的彩头,花蕾觉得,要稍稍改变一下比赛规则了。因为如果所有的彩头都只给前三名的话,那就又不合适了。
一个普通的百姓,一下子得了几十份彩头,很可能会有人眼红,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花蕾又制定了一个方案。以彩头为吸睛点,分成了很多的摔泥炮比赛队伍。
如果你想得到玉米种的,就报名到彩头是玉米种的参赛队伍里参加。如果你想得到糙米,面粉的,就报名到彩头是糙米面粉的队伍里参加。
一共十六天,可以轮换着参加,也可以一直在这个彩头的队伍里参加。但是,只要在这个队伍里得到了彩头,就不能继续参加了。
每个彩头下面,每天可以报名的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免得一天下来,都比不完,影响第二天的比赛。
告示加仁善榜一贴出,立马引起了百姓的注意,加上有衙吏敲锣打鼓的宣传,很快就在百姓之间口口相传,一时间,参加摔泥炮的人员就更加的多了。
于是,府衙各房的人员因为这个比赛,也都忙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