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廷的鼓励生育政策下达之后,那相关标语贴得到处都是。
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多子多福,朝廷有赏”“生儿育女,利国利民”之类的标语。
百姓们看到这些标语,纷纷议论起来。
一位老农看着墙上的标语,咧开嘴笑了,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娃啊,你看这朝廷的政策多好。以前咱想多生几个娃,可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养不起啊。现在朝廷鼓励生,还给钱、减税,娃看病买药还报销,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年轻人也兴奋地点点头,说道:“爹,我也正想着呢。咱赶紧回去和媳妇商量商量,多生几个娃,以后咱家也能人丁兴旺。”
古代原本就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而且避孕方式非常简陋,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不好,和常年战争不断,缺衣少粮,这才导致人口不多。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朝廷鼓励力度如此之大,简直闻所未闻。
百姓们可不得一个劲地生,一对夫妇,生上个五六个都是很平常的。
一时间,大汉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生育热潮。
妇人们纷纷挺起了大肚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回荡在每一个村庄和城镇。
然而,看着国库资金一笔一笔地往外出,刘轩真是痛并快乐着。
只见刘轩坐在书房里,看着账本上不断减少的数字,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忖:“这鼓励生育政策虽然好,可这财政支出也太大了。只希望扶余那边的小国能给力一点,好让马超和庞统能打捞一笔,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压力。”
而刘轩看到技术研究的财务支出之后,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突然涌起一阵疑惑。
那账本上清晰记录着技术研究方面的财政支出数额不小,一笔笔款项如流水般划出,可现在的成果倒是少得可怜。
刘轩坐在书案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暗自思忖:“难不成自己这段时间没有太关注这一方面的事情,下面的人偷懒了不成?技术研究可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
想到这里,刘轩立刻吩咐身边的小太监:“去,把工部尚书马钧给朕找来,朕要问问情况。”
小太监领命,匆匆退了出去。
没过多久,马钧便急匆匆地赶到了刘轩的书房。
只见马钧一路小跑,额头上满是汗珠,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陛下突然召见自己所为何事。
一进书房,马钧便连忙跪地行礼,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臣马钧,拜见陛下。”
刘轩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马钧,开门见山地问道:“马钧,朕看政策每年对技术研究上的政策支出越来越大,但成果好像并不理想啊。你身为工部尚书,给朕解释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轩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和质问。
闻言马钧自然知道刘轩这是对自己的不满,心中委屈得不行,连忙跪拜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和委屈说道:“陛下,现在的无线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啊。臣等日夜钻研,不敢有丝毫懈怠。”
听到这话,刘轩白了一眼马钧,没好气地说道:“你可别提无线电通信了,朕给了你们这么多相关资料,你们都弄成什么样子了?还记得孔明之前出征外族的时候,就带着你们研制的无线电。先不说传送距离短的问题,就是开机没一会儿就没电了,而且信号又不好。孔明用了两次之后就没有再用了,显得很鸡肋啊。朕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得到这样的结果?”
刘轩越说越生气,手中的账本也被他重重地拍在了书案上。
马钧被刘轩的话吓得浑身一哆嗦,抬起头,满脸委屈地解释道:“陛下,那这也是电池技术的问题啊。无线电通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电池的续航能力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它的使用效果。臣等一直在努力改进电池技术,可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我们现在以及在无线电上取得了很大进步,现在电报通信距离可以达到百余里,且信号也稳定了许多。这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啊。”
马钧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刘轩的脸色,心中充满了担忧。
其实刘轩也知道技术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后面的一些技术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才行。
刘轩看着马钧那委屈的模样,心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了一些,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哎,行吧,你先起来,朕也知道技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朕现在有些等不了了,如今国家各方面发展都需要技术支持,可技术研究却进展缓慢,这让朕如何能不着急?还有其他方面的吗?”
闻言马钧这才松了口气,站起身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回答道:“陛下,还有就是机械制造方面,我们虽然有了相关的技术,但奈何橡胶实在是太少了,好多东西都无法量产,进步缓慢。比如一些需要橡胶密封的机械部件,没有足够的橡胶,就无法保证其质量和性能。而且橡胶的缺乏也限制了我们在交通工具、军事装备等方面的研发。”
马钧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份报告,递给刘轩。
“陛下,这是臣整理的关于橡胶缺乏对机械制造影响的详细报告,您请过目。”
刘轩接过报告,仔细地看了起来。
报告中详细列举了橡胶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橡胶短缺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刘轩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心中明白,橡胶的缺乏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个事情刘轩也是知道的,早些年他就派人去海外找过橡胶。
刘轩记得当时秦岩主动请缨,带着一队人马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带回来了一些橡胶,以及一些橡胶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