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进入信都的时间,是531年4月中旬。
此时的河北地界,主要包括八州:
由北往南、自西向东分别是:
定州、殷州、相州;
幽州、瀛洲、冀州;
安州、沧州。
相州、冀州、沧州靠着黄河,定州、幽州、安州在阴山~燕山山脉那个方向。
在高欢出滏口、攻邺城时,河北北部传来一个大消息:率先起兵讨伐尔朱氏的幽州刺史刘灵助,被叱列延庆和侯渊的联军俘虏,然后被斩杀、传首洛阳。
原来,尔朱世隆把控的洛阳朝廷,得知刘灵助造反消息后,刚即位的皇帝元恭,立即诏令驻守平城(大同)的恒燕四州都督叱列延庆,要他南下和定州刺史侯渊联军,讨伐刘灵助。
刘灵助率军攻打博陵郡(河北保定)安国城时,叱列延庆、侯渊二人设计对付他。
侯渊率军与刘灵助队伍交战,假装不敌溃退,让刘灵助放松戒备。
夜里,侯渊、叱列延庆的特种精骑兵包围刘灵助总部,实施偷袭,发起斩首行动。
朝廷军偷袭得手。刘灵助被擒,刘军大败。
刘灵助随后被押至定州斩首,传首洛阳。
巧合的是,刘灵助起事前曾发布谶语:刘氏当王,三月入洛阳。
——他的谶语对了大半:称王,三月入洛阳。错的小半是:他只是首级入洛阳。
……
刘灵助出身范阳(北京)士子,曾经是尔朱荣的亲信干将,而且身为朝廷正牌幽州刺史。
刘灵助甫一宣布起义造反、讨伐尔朱氏家族,立即自然成为河北世家大族心目中的领袖。
刘灵助的失利、被杀,对整个山东、河北地区世家大族打击甚大。
河北地区的起义者们,顿时群龙无首,茫然不知去向。
恰好高欢此时进入信都,所有河北人都把目光朝高欢投过来。
高欢此时的身份却有几分尴尬:
一方面,他是以晋州刺史身份出太行山,宣称代表朝廷赴冀州平叛。
他进入信都后,对外发布的公告是“光复冀州”,也就是朝廷从叛军手里把冀州夺回来了。
正因他的骑墙状态,高氏兄弟中的弟弟高傲曹只认高欢的官方刺史身份,并不承认高欢对世家大族的领导地位。
但是,高家族长高乾、封家话事人封隆之、殷州李家首领李元忠、原河北行台魏兰根等人,坚决支持高欢。
他们表示就赌这一把,无条件服从高欢,生死听天由命。
高欢也识做。
他自己公开称高乾为族叔,同时让自己嫡长子高澄,以孙辈礼节向高傲曹敬茶,尊对方为“族叔祖”,以此获得高傲曹及手下人认可。
在高氏兄弟、封隆之、李元忠、魏兰根这些人的呼吁、斡旋下,高欢在冀州站稳了脚跟。
河北世家大族也纷纷前来归附。
4月底,高欢从叔祖高盛、族弟高灵山率族人来投靠。
5月初,怀朔镇酋帅斛思平、大族族长王怀,代北豪强侯莫陈相,河东豪族领袖薛嘉,带着族人和部曲私兵,前来投奔。
王怀一人就带来3000多家同族及姻亲,人数接近2万。其中6000人具备战力。
高欢的队伍不断壮大。
洛阳朝廷对高欢的动向,一直密切关注着。
掌控朝廷的尔朱世隆性格中庸。他久居洛阳、汉化程度也高。
他深知,在目前情况下,对于高欢最好是拉拢,不要把他推到叛军那边。
高欢从叛军手中收复了冀州,此功不能不赏。
于是,531年5月中,皇帝元恭下诏,册封高欢为渤海王,文职升为东道大行台、大都督兼冀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武职是骠骑大将军、都督冀州诸军事。
这样一来,高欢既因得到当地世家支持、事实上主导着河北大局,又因朝廷册封任命,成为一品大员,官职方面也成了河北最高军政长官。
从此刻开始,高欢才真正成为北魏版图里的一方诸侯,勉强够资格与洛阳的尔朱世隆、并肆二州的尔朱兆、关中陇西的尔朱天光、三徐梁州的尔朱仲远等人,相提并论。
尔朱氏家族需要他稳住河北世家大族,暂时不要搞出幺蛾子。
河北世家大族需要他缓解来自朝廷、尔朱家族的压力,休养生息、整合力量。
高欢集团就是在这种夹缝之中,迅速成长为庞然大物的。
……
5月下旬,高欢刚获得朝廷赐封不久,又一道消息在河北传开:清河崔氏青州房的崔祖螭,率10万人马围攻青州刺史元贵平,遭到彭城王尔朱仲远派出的大军反包。
青州起义军溃败,崔祖螭被都官尚书李浑生擒,押送至洛阳斩首。
崔祖螭身为清河崔氏青州房首领,也是朝廷任命的青州统军、镇远将军。
崔祖螭起兵造反时,除了手上掌握的一万军队,还迅速聚合了10多万来附人马。
如此强大的阵容,也被尔朱氏家族调动重兵镇压下来了
形势十分严峻。
此时大伙都盯着高欢,看他如何选择。
高欢的选择不外乎三选一:
1、站在朝廷立场,帮尔朱氏家族镇压河北起义军。
2、宣布中立,两不相帮。
3、宣布与尔朱氏家族割裂,与河北世家大族一道,起兵造反。
——由以上选择可知,高欢出晋州、驻大王山、滏口会客……一路走到现在,其实已经没得选,只有一条路:起兵造反,讨伐尔朱氏家族。
河北世家领袖清楚这点,高欢自己心里也很清楚。
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现在是该表态的时候了。
……
在起兵之前,高欢还要搞定一件事:六镇降户兵的归属权,或者说掌控权问题。
现在,高欢的军队里,核心是晋州带出来的亲兵。
军队主力分几块:2万多六镇降户兵、1万冀州刺史部朝廷军、8万河北世族大家及小族带来的私兵部曲。
2万六镇降户兵的军籍在朝廷。
六镇兵的调军兵符最初在尔朱荣手上,后来转到尔朱兆手上。
尔朱兆让高欢带走2万六镇兵时,只给了一道军令,没有给兵符。
应该说,高欢要完全掌控2万六镇降户兵,还差一道手续:要么皇帝颁下诏书,要尔朱兆将兵符转交给高欢,确认高欢对这2万六镇兵的统兵权;要么六镇兵随高欢一起造反。
去他嬢嬢的,老子自己说了算。
可领兵造反,那还得参与者都同意才能成。
在六镇兵没表态前,一切猜想、假设都不可靠。
这天,高欢召集孙腾、高骞、段荣、尉景这几个集团老兵,聚在一起讨论这事。
高欢开门见山,提出如何彻底解决六镇降户兵首尾问题。
尉景道:“六镇兵有四名校尉,蔡俊、任延敬、高市贵、尧雄。蔡俊、任延敬是我的旧友,他俩没问题。”
段荣道:“高市贵那里我有把握。”
高欢看向孙腾、高骞。
孙腾道:“有一个办法可以彻底解决此事。不过需要渤海王你亲自参与,在座几位和相熟的三位校尉配合演一场戏。”
几人一起看着孙腾。
高欢问:“孙长史,你说说看,演什么戏、怎样演?”
孙腾清清嗓子,示意大伙凑近些,随即如此这般讲解了一番。
众人听他讲完后,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
几天后,尉景、窦泰、娄昭带着百余名卫士护着高欢,来到六镇兵军营。
蔡俊、任延敬、高士贵、尧雄四位领军校尉得到通传,立即出迎。
高欢要求蔡俊等四位校尉,通知所有队率、百夫长、军侯、司马到演武场集合,有重大军情需要向全体军官通报。
与此同时,孙腾、高骞赴几大世家,与他们家族高层、首领通气。
尉景、段荣、韩轨、高乐、潘隆之几人各领自己的队伍,也做了相应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