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南下洛阳前作兵力部署时,定州刺史、抚军将军高翼不服调动。
渤海高氏是河北世族大家。
葛荣起兵叛乱时,高氏家主高翼被朝廷任命为渤海太守,获得授权可以自筹军饷、招募人马抵御叛匪、保卫家园。
等于是拿到建立私家军的执照,拥有本郡执法权。
高翼出资购买兵器、招募乡民,担起守土保家责任,抵抗葛荣军的烧杀抢掠。
因为抗贼有功,高翼后来升任定州刺史、抚军将军。
高翼是传统世族地主,思想主旨是忠君爱国。
他认为,尔朱荣带兵进洛阳,目的是为了加九锡、逼皇帝禅位。
这与高翼的理念背道而驰,他不认可。
尔朱荣要高翼让出定州刺史之位,高升闲职就任他处。
高翼不同意,并表示:除非有皇帝诏书。
尔朱荣岂能容忍他这样反抗,于是下令拿人。
高翼命长子高乾带着家人向东逃走,只留下三子高傲曹与自己一起坚守衙署,反抗尔朱荣。
高敖曹身形高大、体格健硕,他使用的兵器是长槊。
作战时,高敖曹横槊扫荡,能够扫倒冲来的战马。
渤海郡人都知道这位高三爷,称他是西楚霸王再世。
不过,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最后,高翼猝死,高敖曹被放倒捆缚,带到晋阳关押。
这次来洛阳,尔朱荣恐出意外,将高傲曹也带来、禁锢在驼牛暑,也就是牲口交易所。
尔朱荣死后,元子攸的做法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尔朱氏势力。
高氏兄弟是尔朱荣的对头,自然是元子攸拉拢对象。
高敖曹被放了出来,获得自由。
大哥高乾也受召赶到洛阳。
元子攸封高乾为河北大使,任命高敖曹为直阁将军,让他们手持皇帝特诏,回家乡齐州去招募勇士、成立队伍,随时听候皇帝指令。
高乾垂泪接诏,高敖曹拔剑起舞,两兄弟发誓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埋下高氏兄弟这颗暗子后,元子攸又将中书令、尚书左仆射魏兰根派往河北,担任行台都督,负责管理定、冀、殷三州,意图在那里打造一块根据地,作为高氏兄弟的大后方。
这样,在河北暨山东既有根据地,又有中坚军事力量,可作为将来一条退路。
元子攸又命心腹杨侃悄悄前往河西,去联络河部落酋长纥豆陵步蕃,许下重赏,请他袭击尔朱兆的后方基地秀容川。
杨侃受皇帝元子攸之命外出执行秘密任务,逃过一劫。
……
这时,尔朱仲远已从徐州西出,攻下了西兖州治所大梁(开封),然后由大梁北上,攻占滑台。
元子攸之前派郑先护、杨昱前往讨伐。
郑先护在滑台城西门扎营,与尔朱仲远军队对峙,意图堵住后者西行去路。
随后,元子攸又任命贺拔胜为东征都督,要他率军轻装简从,迅速前往滑台,与郑先护一起攻打尔朱仲远。
贺拔胜没带后军(粮草部队),只率先锋、中军,带上七日口粮,快马加鞭赶往滑台城。
然而,这两支朝廷东征军之间,发生了意外情况。
前两年,郑先护代表元子攸掌握禁卫军左卫将军府,贺拔胜代表尔朱荣掌管右卫将军府。
两人分属对立阵营,也结下一些私人间的梁子。
主要是因为,贺拔胜身边的好哥们全是六镇子弟出身,下三滥手段层出不穷。
而郑先护出身荥阳郑氏,身边好友都是大城市世家大族子弟,阴人的办法相比六镇纨绔、盲流,少了许多。
这几年,郑先护在贺拔胜手上吃过不少亏。
当然喽,最主要的是,郑先护是皇帝元子攸的发小,摸清了贺拔胜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并不重。
现在,贺拔胜率军来与郑先护会合,寻求补给。
郑先护却紧闭军营大门,不许贺拔胜的队伍入内。
贺拔胜没法子,只得趁还没断粮,立即发动攻城。
军士们经过长途跋涉,本就疲惫不堪,加上被友军拒绝入营补给,心中都有气,哪里还有战斗力?
贺拔胜的进攻,被尔朱仲远的守军迅速击溃。
贺拔胜再次要求郑先护打开营门,让自己的人马进去休整、补充粮草。
郑先护仍然不同意,并放话:想要给养,攻破敌城进去自取。
贺拔胜大怒,率军转身而去。
他不是去进攻尔朱仲远,而是向对方投降。
——贺拔胜一生,从六镇出来,先归附肆州刺史尉庆宾。
尉庆宾被尔朱荣俘虏,他改投尔朱荣。
尔朱荣刚死,他转投杀害尔朱荣的凶手元子攸。
现在,他受元子攸指令出战,受挫,又反水回归尔朱氏势力。
这一连串操作下来,贺拔胜一世英名尽毁。
然而,贺拔胜的英雄落寞,却是精明强干元子攸的重大失误,甚至可说是致命失误。
因为,贺拔三兄弟代表武川系军事势力,与高欢代表的怀朔系势力齐名 二者都已成型。
只是,武川系成员深耕关中、陇西,久居洛阳深宫的元子攸没有注意到。
或者是他注意到了,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武川系以贺拔三兄弟为核心,首领按规矩是建在的老大贺拔允,其实是三弟贺拔岳。
贺拔岳非常敬佩二哥贺拔胜,只因贺拔胜在洛阳,便由三弟统帅武川系势力而已。
元子攸有意放任郑先护“欺辱”贺拔胜,将来会为这个愚蠢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
再说在陇西剿匪的尔朱天光、贺拔岳这边。
尔朱兆等扶持元晔登基,元晔赐封尔朱天光为陇西王后,洛阳的孝庄皇帝元子攸也颁发诏令,赐封尔朱天光为广宗王。
双方都想拉拢尔朱天光。
11月,尔朱天光与贺拔岳暂停剿匪事宜,从泾州还军长安,召集众将领们,一同商量如何应对突发大事件:皇帝杀死了太原王尔朱荣。
最后,大伙达成共识,制定了行动计划,具体是两点:
1、由尔朱天光率主力去洛阳,争取早于尔朱兆、尔朱仲远先到那里,擒拿元子攸、为天柱大将军报仇;另立新君,掌控朝廷主动权。
2、如果另外两方先占据洛阳,那就争取把元子攸请到洛阳来,与建明帝元晖分庭抗礼。
作出决策后,尔朱天光让贺拔岳暂代雍州刺史职务,并以骠骑大将军身份统领军队,留守关中。
尔朱天光自己带着宇文泰、李虎等将领,率领3万精骑兵,向东出潼关,朝洛阳而来。
……
12月初,尔朱兆准备领兵南下攻打洛阳。
他想起叔父尔朱荣当初说过:如果我遭遇不测,只有高欢有能力统帅我的所有兵马。其他人无此本事。
而叔父对自己军事能力给出的评价是:能统领3000契胡精骑兵。
这在尔朱家族成员中是最高的。
但不及高欢太多。
尔朱兆自然不会请高欢来做自己的老大。
但叔父说高欢带兵能力强、能与叔父比肩,那自己拉上高欢一起南下攻打洛阳,应该更有把握。
于是,尔朱兆以尔朱氏集团首领名义给晋州刺史高欢下令,召他来做南征军统帅。
高欢与连襟段荣、姐夫尉景、妹夫窦泰一起商量对策。
段荣道:“尔朱兆另立新帝、征伐旧帝元子攸,咱们不要掺和这种事。与其支持尔朱氏家族篡位,不如积攒力量,到时支持欢弟你来。”
尉景也道:“没错。咱们现在的力量太弱。尔朱氏家族和皇帝元子攸,任何一方都不是咱们可以招惹的。不过,尔朱兆的号令,也不能完全不理。这样吧,欢弟你找个借口拒绝他,让我率一队人马去配合他作战,算是咱们的态度。”
窦泰:“欢哥,俺的想法是:外头还不够乱,咱们得苟着。等他们狗咬狗撕扯得几败俱伤、乱彻底了,咱们才出手,助欢哥你干大事。”
三人的想法,与高欢设想的差不多。
高欢道:“两位哥哥、泰弟,我的想法同你们一样。我的看法是:虽然太原王有恩于咱们,但他率军入京图谋篡位这事,咱们不能公开表态支持,那样会得罪许多朋友。如果他成了,咱们不敢吱声;但他现在被皇上杀死了,也说明天理昭昭。尔朱兆那里,我就回复拒绝他。就让姐夫领一支人马随他行动吧。”
四人取得一致意见,高欢于是写信急送尔朱兆,称:晋州境内最近叛匪猖獗,自己实在无法离开,否则恐生意外。现派统军尉景率军随大将军行动,支持大王。
尔朱兆对高欢答复很不满意。
但他此刻不愿节外生枝,便没去追究高欢所言真假。
多了尉景一支人马也是好事。
尔朱兆暂不理高欢,心里想着到时再算账。
尔朱兆率军南下,抵达建州治所高都时,发动进攻。
几个月前,尔朱世隆率军由洛阳北上长子时,路过这座城。
将士们将满腔悲愤发泄在这里,把这座城内居民几乎屠光了。
此时的城中,驻扎着元子攸派来的源子恭部军队。
源子恭是源贺之孙、源怀之子、源子雍之弟,职位是尚书右仆射、车骑大将军。
他的属下都督史仵龙与尔朱家族有关联。
史仵龙偷偷打开城门,放尔朱氏大军入城。
源子恭见此,只得弃城,率几骑逃走。
此后,尔朱兆大军一路没遇阻拦,顺利抵达黄河北岸,并拿下北中城。
黄河河桥此前被李苗烧毁,黄河在洛阳附近上下游的船只,全部控制在洛阳守军手中。
此时正值寒冬,今年的河水水位却很高。
元子攸、元徽、杨侃等人都认为,如此大水,实乃天助我也。
只要加强黄河沿岸防务,守住南岸各处要塞防,尔朱兆的军队不可能渡过黄河。
或者说,假如尔朱兆的队伍小股小股地过河,洛阳守军完全有能力分批吃掉他们。
元子攸派人实地勘探黄河水位,得到回报后,长长出了一口气。
他觉得洛阳城防坚固,黄河水赏脸帮忙,将尔朱兆挡在黄河北岸,应该不成问题。
哪知道,古语所谓“吉人自有天佑”这句话,会应在尔朱兆头上。
当尔朱兆大军攻下北中城不久,黄河水位忽然迅速大幅跌落,直至仅仅没过马小腿、不及马腹。
而且,空气中还刮起了强烈北风,黄沙漫天。
这种天赐良机,尔朱兆怎会错过,他立即命令精骑兵大军全部涉水过河。
尔朱兆的大军来到洛阳北城门下,洛阳守军迎着风沙作战,射出的弩矢、箭矢被强北风刮得失去准心,几乎伤害不到攻城军。
守城禁卫军见此,一个个心中大骇,都感觉到很不寻常。
这时代的人们大都信奉神佛,军士们也是如此。
他们把这种异常现象解读为:这是老天在帮助尔朱氏大军,为天柱大将军报仇。
于是,在有心人带头起哄下,守城禁卫军四散而逃。
尔朱兆的大军顺利进入洛阳城,展开大肆抢掠、杀戮。
破城后杀戮、抢劫,这是这时代的战争特点,是对攻城军士们的奖赏,也是他们悍不畏死、奋勇向前的动力。
城内军士、官员、平民都来不及取拿财物,纷纷向南门奔涌。
大伙都想从那里出城,先躲过屠杀再说。
元子攸知道大势不妙,周围之人都不知去向,于是也换身衣服,悄悄朝东中门云龙门而去,想从那里离开皇城。
他虽然匆匆换了便装,但衣服还是太显眼了。
尔朱兆的骑兵队追上元子攸,抓住他盘问。
元子攸很快露馅,被人认出他就是皇帝。
他被扭送到尔朱兆面前。
尔朱兆将他关进永宁寺中。
此时正值严冬,永宁寺寒风刺骨,元子攸被冻得瑟瑟发抖。
他请守卫转告尔朱兆,央求给点取暖衣物。
尔朱兆不予理睬。
尔朱兆率军进驻尚书省,在院子里设漏计时,悬赏捉拿皇子、宗室贵族、政敌官员,放纵军士们在洛阳城里劫掠……
临淮王元彧、范阳王元诲、尚书仆射高道穆……等等,都死在乱刀下。
这时,尔朱世隆来到尚书省,与侄儿尔朱兆会合。
尔朱兆见到这位叔叔尔朱世隆兴高采烈,想起另一位叔叔尔朱荣却已惨死,不禁悲从中来。
他热血上涌,拔出佩刀指着尔朱世隆质问道:“叔叔,你在洛阳经营这么多年,又得到太原王全力支持,手握大权,应该耳目遍布每个角落,却为何让天柱大将军死在洛阳?”
尔朱世隆身为长辈,大庭广众之下被侄子如此质问,颜面扫地。
奈何侄子每句话都是事实!
他苦涩一笑,拔出佩刀,高高托起,跪下,对尔朱兆道:“叔叔实在无颜愧对列祖列宗,请侄儿执行家法。”
尔朱世隆这一跪,注定今后他在尔朱氏集团中,只能屈居尔朱兆之下。
尔朱世隆虽然十分不愿,却又不得不为。
尔朱兆刚才也不过是一时冲动才如此无礼。
他抛掉手中佩刀,上前扶住叔叔,放声大哭。
尔朱世隆也抛下刀,与侄子痛快哭了一场。
所谓执行家法,自然没那回事。
——这场小插曲,来得快去的也快,却为尔朱家族埋下了分裂种子。
……
河阴之变那次,洛阳人觉得完了,尔朱荣的大军入城,洛阳城必定遭劫。
后来,那次避过了劫难。
陈庆之率南梁军队攻入洛阳城里时,洛阳人哀叹完了完了。
那次,虽然也发生了不少抢劫事件,但官军的明令是严禁抢劫的。
那次应该也算避过一劫。
这次,尔朱兆及契胡骑兵带着为太原王尔朱荣报仇的心态入城,洛阳人这次的命运于是在劫难逃。
至于元子攸的后宫,除了皇后尔朱英娥,尔朱兆任凭将士们对后宫妃嫔自由发挥……
一向随风摇摆稳如老狗的元徽,这次运气很不好。
他赶着马车逃出洛阳,找到老部下寇祖仁,躲在他家里。
寇祖仁得知他带着金币,起了贪心。
适逢尔朱兆悬赏捉拿宗室高官,寇祖仁便杀死元徽,抢了他的金币,又拿着他的头颅去领了一笔赏金。
尔朱兆得到元徽首级,自然满意。
可是,他是个把义气看得很重的人。
他听说寇祖仁是元徽一手提拔的官员,曾经得到过元徽许多关照。
而最后,元徽找寇祖仁找地方避难,却被后者出卖。
尔朱兆心里对寇祖仁相当不爽。
他便指使手下人去查元徽随身携带财物的去向。
元徽当时被寇祖仁黑掉的财物是100斤黄金。
查案的人却说,所有人证、物证都表明:城阳王当时带了200斤黄金出走。
难不成城阳王还去了另外人家?
只要寇祖仁找出那家人,即可证明自己的清白。
寇祖仁哪里找得出那不存在的人家,只得卖地、卖屋凑齐那不存在的100斤黄金。
同时,街坊邻居、同事朋友都知道他干了缺德事,并且还得罪了新朝王爷。
寇祖仁破产,最后穷困潦倒死去,终年34岁。
……
尔朱兆有了元子攸在手,心里盘算着如何利用这点,确立自己在家族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在于镇住家族那三位高级首领:叔叔尔朱世隆、尔朱仲远,堂兄尔朱天光。
尔朱世隆应该是搞定了。
还剩下俩。
压住他们仨,也就能坐上家族头把交椅位置。
将来尔朱家族代位,自己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