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赢得军心之后,手下将士接管朝廷大军就顺利多了。
大家都很配合,没有人拒绝,更别说是阻挠了。
很快,这数十万大军便被全部接管。
李恪准备让他们先在高句丽呆着,等接受完思想教育学习后,再把他们安排到各州镇守。
“薛延陀方向战况如何?”在回高句丽都城的路上,李恪向旁边的姚广孝问道。
听到秦王提起薛延陀,周围的将士们都竖着耳朵,想要听听北方草原那边的进度如何了。
姚广孝道:“主公,霍去病此刻就在狼居胥山,李牧将军在瀚海附近。
他们二人基本上已经拿下了薛延陀,敌方主力也被我们尽数诛灭,”
“突利失呢?”许褚问道。
“薛延陀可汗突利时乔装打扮,向着西面逃跑,此刻已经与康国军队汇合。”姚广孝回答道。
啊?
众人感到了惊讶,居然让突利失这家伙谈了!
虽然突利失无能,但他毕竟是薛延陀的可汗,没有干掉他,还是挺可惜的。
“怎么就让他给逃了呢?他运气也太好了吧。”许褚有些失落的说道。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他并非运气好,而是我们故意放他走的。”
哦?
众人再次感到疑惑,为何还要故意放他走呢?
“莫非……是想让突利失去到康国,看一看康国的反应?”一旁的陈庆之猜测道。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是的,之前听说康国方面有军队调动,主公便通知了霍去病等人,把往突利失西面赶。
最好是赶到康国境内,看看康国作何选择。若是康国接收了突利失,那就说明他们有心与我大唐为敌。”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主公的安排呀。
“主公。现在突利失已经和康国的军队汇合在一处,说明康国是要跟咱们为敌的,咱们进攻吧。”陈庆之满怀期待地询问道。
这次高句丽之战虽然打了很长时间,但陈庆之感觉打的不够痛快,还想再打。
“再等等吧,康国军队在遇到突利失之后直接停了下来,这两天一直都没有进军,本王先看看他们的态度如何。
通知霍去病和李牧,让他们好好解决北方草原上的残余敌人。至于康国的军队不需要他们去管,卫青会盯着的。”李恪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听从皇上的安排。
李靖他们三个归降的将军,就跟在李恪等人的后面。
刚才的谈话,他们三个人也都听到了。
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三人来到李恪面前,请求进攻康国。
他们和秦王达成约定,不去进攻朝廷,但他们也不能躲在后方啥也不干。
现在康国那边有动静,他们很想为秦王立功。
“三位将军,你们有这份心,本王很是欣慰。但你们现在还不适合率军进攻。”李恪淡淡的说道。
“啊?秦王殿下,我们为何不适合进攻呢?”牛进达问道。
“因为你们三个人的军事能力还不够完善。”
三人都愣住了,没想到秦王给了这么一个理由。
他们三个人可都是南征北战,经验丰富的大将军,什么样的战争没见过?什么样的仗没打过?
如今秦王这般说,应该只是随便找个理由,不让他们率军出战罢了。
“本王在益州成立了一座军事学院,想必你们都有所耳闻吧?”李恪笑问道。
他们当然知道,而且前几天还讨论过这件事。
“本王准备让你们三人去益州军事学院学习一段时间。”李恪继续说道。
牛进达道:“殿下,我们三个人就没必要去学习了吧?”
他们三个又不是初出茅庐的将军,真没必要去学习。
就算去了军事学院,那也是当老师的。
“你们可知道本王的军队为何能够百战百胜,任何人都不是对手吗?”李恪盯着三人问道。
三个人思考了一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士兵强大、武器先进、晋升制度透明等等。
李恪淡淡一笑,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但并非最根本的。”
三人更感好奇,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吗?
“你们说的都是比较基础的,只要给你们充足的条件,你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你们依旧做不到百战百胜,而本王能够做得到,是因为本王的将士们都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理念,
有了先进的军事理念,自然百战百胜,无人可及。”李恪对三人解释道。
李靖三人很是心动,充满了好奇。
秦王的军事理念是什么?这么强大的吗?
“在本王手下做事,首先要学习好军事理念,然后你们就能百战百胜了。”
三个人点了点头,他们愿意去军事学院学习。
“对了,你们的老相识段志玄也投降了本王,现在你们跟着军师去找他,带他一起去益州军事学院吧。”李恪又说道。
李靖三人与秦王分别,和姚广孝一起去找段志玄。
三人走后,许褚和典韦两个人凑了上来,嘿嘿的笑着。
“你俩犯病了?”李恪瞥了二人一眼。
“嘿嘿,主公,你刚才所说的军事理念是什么?我们也想学习学习,我们也想百战百胜。”
“是啊,是啊,主公。要不也让我俩去军事学院学习一段时间?我俩学习天赋很高,绝对能学的会!”
两个人笑眯眯的,将心中想法讲了出来。
李恪笑了笑,道:“你们两个人是榆木脑袋吗?军事理念是本王提出来的,跟本王学习不是最合适吗?”
两个人愣了一下之后,连连点头。
主公说的对呀,跟在他身旁学习,最适合不过了。
“本王这次让李靖三人去益州军事学院,除了让他们学习咱们的战争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造他们的思想。”
李恪继续对二人说道。
“让他们三人对我们足够的忠诚,彻底改变他们的立场。”
这才是李恪的真正目的。
想要征服一个人,首先要征服他的心。
只要这个人的心在你这里,无论他在何处,都会对你忠心耿耿。
无论是投降的数十万朝廷大军,还是李靖的人,都要先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再做其他的。
众人恍然大悟,主公的眼光比他们要高得很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