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涨到最高点的时候,海面上的两栖登陆部队刚好发起冲击。
这个时间点是经过计算的。前期的地形侦察、水文侦察就是为了知晓潮水涨到最高点的时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缩短登陆部队冲击滩头距离。
但这并不意味着海面能够让登陆部队越过事先布置好的反登陆拒马等拦阻工事,它们像是龙牙反坦克群一样,露出地表的只是小小的一截,地表之下是巨大的坚固地基。
如果气垫船、冲锋舟、两栖载具撞到上面,轻则减速部分受损、严重情况会被顶翻在海面上翻覆或者直接沉没。在登陆区域内沉没任何载具都可能变成后续冲击波次的路障,加大后续登陆作战的难度。
吃水深度越大的载具,面对这种东西越无力。
但这些威胁已经被排除掉了,这就是前期蛙人部队渗透的重要意义。
“可以了。”潜藏在海岸线一带的渗透部队开始行动
他们手上的电子表已经走到规定时间,目视已经能看到第一批登陆集群。最后再由无线电确认后,所有无线电手动、定时双起爆炸药开始爆破。
海面上有大量的水柱升起,海底的泥沙被爆炸卷起让水体开始浑浊。而那些水柱更像是一道道信标一样,在没有参照物的海面上给登陆部队指出一条干净安全的登陆通道。所有两栖部队全速往通道方向冲,甚至有冲锋舟已经冲击到滩头。
搭乘冲锋舟的士兵趴在左右两边的干舷上,只有趴着用非射击手揽住绳索才不会被甩下冲锋舟。
高速的冲锋舟在经过海浪的时候,并不会向吃水深的舰艇斩开海浪。而是直接在浪头上飞起来,经过短暂的滑翔后拍在海面上。每经过一次浪头,士兵就立刻感觉到一股短暂的失重感,随后就是船拍在海面上的冲击过载。
就像是蹦极一样,上下甩动。
很遗憾的是,坐冲锋舟冲滩远远要比蹦极的失重、过载重复频率要高。没有经历过系统性训练的人,能晕船晕到不省人事,想在海面上飙车可不是没有代价的。
“散开!散开!”冲击小队登岸后迅速拉开班组之间的间距
“副班长带分队向右占领有利位置,机枪手、火箭筒跟我来。”步兵班长迅速拆分班组,将9人班组拆成两队,副班长带三个人组成突击分队,班长带加四个人组成支援火力组,在滩头展开冲击梯队。
如果是落后体系或者说旧式登陆战术,现在就应该由步兵携带爆炸物在滩头跃进,由舰队的大口径舰炮压制滩头阵地纵深,纯步兵撕开防线占领滩头阵地让后续的装甲载具开始登陆。
而这其中会伴随相当大的伤亡率,毕竟你步兵就算有舰炮等大口径压制性火力,你也不敢在敌我双方脸贴脸的时候开轰。步兵冲筑垒地带伤亡一定会比一般情况要大,毕竟你没有重装甲。硬顶肯定会伴随巨大伤亡,越是猛打猛冲伤亡越大。
而这一次塞浦路斯岛战役,也是欧罗巴国防军对新式战术战法的一次实战检验。
由海向陆,信火一体。
以火力为主要战斗手段,以火力为主要控制手段。
当有未被侦察到的暗堡开火时,这个敌人工事会被迅速标记出来。
冲击班组的班长有自己的火力权限,他们不需要用无线电一句句按格式上报那么低效的沟通方式。而是直接取出他们的小平板,标记出敌人的坐标、类型、对他们班组的威胁程度和友方位置等信息。
这些数据会直接上传到连一级决策层,分配打击方式以及火力通道。当连一级火力不够时就会上报到营一级,而中间决策的时间就几秒钟。
用数据链传输的形式,也能够最大限度去砍掉无效、重复的消息。
当有能够抵抗的暗堡开火时,不只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队能够看到,而是大量的临近单位会注意到。
如果是无线电汇报,那就会有大量的通讯时间浪费在这个目标身上。一个小队一个小队重复的描述一个目标,沟通效率极其低下。数据链下,这个目标只会被各个小队从不同方向、不同视角迅速描述出来,以图像等更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决策层。
火力的第一梯队就是冲击滩头步兵手中的火箭筒,但依靠手中的火箭筒可能并不能够有效持续压制。
破甲弹确实能够很好的消灭暗堡中的火力点人员,但能穿第一道暗堡外壳并不意味着能够穿第二层的内部墙体。应对破甲弹最好的方式,其实是装甲与装甲之间空间。即使这个空间里面都是空气,也会让破甲弹的金属射流穿深锐减。
当一发破甲弹做掉暗堡火力点人员时,其躲在更深处的人员会接替被做掉的人。
想要持续性压制暗堡火力,步兵班组手头上没有这种重装备,但呼叫远处的舰炮火力很有可能会造成友军误伤。毕竟大型战舰的吃水深度,无法抵近海岸线去近距离轰击阵地。
两栖装甲冲击梯队迅速响应,开始用30毫米自动炮或者105低压榴弹炮开始给冲击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支援。压制、甚至是直接摧毁大大小小的火力点,而不需要步兵顶着永驻工事的火力冲击防线。
它们不需要一直轰击压制,只需要让冲击步兵跃进到喷火器的有效射程内就好。
海面的载具冲击梯队,放下防浪板边执行支援任务边沿着开辟出来的通道登陆滩头,没有任何一辆载具因为没有登陆通道而只能停在海面上漂浮,每个环节都衔接紧密。
气垫船登陆后直瞄火力优势达到顶点,首先气垫船上的舰炮级别30火神炮能压制任何火力点,其次气垫船已经打开前舱门放下携带的bmp3、4步兵战车。越来越多的装甲载具直接撕开了滩头阵地,工兵趁着这个间隙继续排查并爆破反登陆桩设施,为后续的更大型登陆载具提供便利。
内陆上空,大量的卡52、卡50伴随运输直升机返航。
在冲击滩头的那一刻起,塞浦路斯岛上所有攻势也在同步进行中。
登陆部队冲击的海岸线后方大概1公里外,就是小城市RAF。
RAF城市的北边就是这次战斗的重头戏:塞浦路斯岛的南边小机场。
利用冲击登陆部队所引起的巨大动静,两栖登陆舰上起飞的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机群。直接在登陆场西北方向往机场低空突防,他们从不能登陆的海边悬崖、礁石区域上空突击入场。
那里因为树林、灌木丛的存在,极度适合在其中的小范围空地上垂直机降。
步兵分队绳降时,武装直升机在周围盘旋警戒、并用观瞄设备搜索林地的任何潜在敌人。对任何非友方单位进行火力清扫,运输直升机机降途中就是最危险的时刻。稍有差池那就是一整架飞机的人被做掉,不能有一点点的侥幸。
机组搭载的最后一个战斗步兵抓住绳索往下降,他的双手一手在上一手放在腰后,双脚张开就像是扎马步一样在接触地面的时候用脚缓冲并在几秒前就开始减速。
解开空降鞍座上的安全挂钩,朝机组乘员比出大拇指表示机降结束。
留在机舱的机组成员,解开舱门上方的绳索挂钩,将绳子直接丢到地面上并关闭运输直升机舱门,运输直升机升空离场。
最早绳降下来的战斗步兵,也并没有像一个傻子一样在原地杵着看后续队友下来。
而是直接展开阵型警戒周围,所有人都陆续开始警戒不同方向。当最后一个成员机降下来,所有分队在营长的命令下开始直接往机场方向V字阵型散开,搜索攻击队形行动。
在树林区域机降的好处是:当真的有登陆场能够让你把人丢下来时。
就算复国主义实体武装知道你在这里有动作,也无法短时间去知晓这个区域你到底投入了多少的战斗部队。
近卫重型合成化一师,是欧罗巴的t1级别常备武装部队。
老陆需要干的活,他都需要能够去干,甚至于本属于空军的空中突击部队、属于海军的两栖登陆科目他们也有专门的营级单位去负责,这里并非只有一个专业营而是根据需要快速组建需要数量的营级单位。
一万八左右的人数,甚至因为这一次大远征而继续加强补充了部分营级单位。
接近两万人数的部队规模,让这支部队是欧罗巴国防军中规模最大的行动单位。
这么庞大的编制在欧罗巴内部是非常特殊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军队体制改革当下。以旅级别的合成化改革,将大量火力装备下放并让指挥链扁平化为主流,如此庞大的编制显得格格不入。
合成化改革的难度在哪?在于对所有指战员、战士的要求急速升高。
一般列兵能熟练使用自己手中的轻武器、一些基本中的基础作战技能,至少需要新兵连六个月。
分兵下连才会接触更深入的作战技能培养,比如通讯兵、装甲兵、防空兵等单一专业、单一职能的深度培养。
欧罗巴虽然实施义务兵役制度,但义务兵役的期限仅仅是三年左右。
新兵连六个月,下连到退伍剩下没多少时间。对于一个步兵来说可能够用,但对于合成化改革后的合成旅来说就是不够格。
抛开合成化,就算是信息化也对基层指战员、战士,相比以前轻步兵、摩托化步兵时代的要求急速上升。
火力下放就意味着原本那些师一级别的东西下放到旅一级别,甚至是营一级别。
合成化的基础节点是营,以营为单位展开战场宽度、连级单位投入战斗进行具体任务。
没有团这个级别,营直接由旅级别指挥。原本团一级指挥机关,大量下放到营级别去协助越来越复杂的指挥任务。
这种缩小编制下放人员岗位的方式,不是每一个国家或者是组织都能够进行的。
组织度低的国家可能会因为这种将团长变营长的军事改革,直接引起军队哗变甚至是军事政变。
不是每一个国家或者组织都能够对自己的武装力量基层,有着超乎寻常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大部分国家或者组织的军事力量,还停留在那种听调不听宣的军阀状态中。
缩军阀的编制,就等于要这群人的命。
以前营级单位的职能单一,兵员素质要求也相对较低。
所以当欧罗巴进行全面动员开启战时经济体系的时候,能够快速将大量适龄人口转变成战斗单位。
而现在的合成营单位,需要执行更复杂的战斗任务,而他们手上就有应对大多数困难的装备,不需要层层上报才能够调到装备支援。
就比如以前当进攻迟滞的时候,班级转排级、排级转连级以此类推。
而现在可能排级单位就能够拥有以往连级单位甚至是营级单位才能调得动的火力,不需要层层上报。
大量火力下发就意味着如何使用并规划火力打击行动等,对于指战员的要求瞬间增加了大量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以往三主官能够应付过来。
团级撤编就是让这群人与火力单位一起下放到营去担任各种参谋协调行动。
现在步兵班的班长需要火力打击时,甚至仅仅需要一个火力授权通讯频段。就能过呼叫吊在他们班后方一到两公里左右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让它去解决步兵班解决不了的东西。
甚至于三公里开外,还有自行的红箭十反坦克导弹车在机动待命。随时去处理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解决不了的东西,火力梯次层级分明。
远、中、近,高、中、低的火力打击体系。
让这个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效能,对合成化部队的所有人都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而近卫重型合成化一师,他的门槛就是一期士官。
士官与列兵的区别就是:士官是从义务兵转化来的职业士兵,他们的服役期延长并以军队为职业。
还有更深层次考虑:士官作为职业士兵,其本人与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既然是职业士兵就一定会考虑到可能的伤亡问题,接受不了就不会成为士官。
对外干涉、对外战争出动义务兵,会有潜在的反战情绪极速上升,而士官与军官则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个问题。
服役期长,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比三年义务兵知晓更多的东西,去熟练使用或者呼叫自己能够叫到的任何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