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县,眠牛山,中元节。
“还得是晴儿,这话说的…妙不可言啊!”杨华明仔细砸吧了一番杨若晴的话,抚着下巴上,他新近蓄的胡须好一番感慨。
其他人也都纷纷露出赞同之色,更有人在微微怔愣了几秒后,脑子里转过弯来,有种被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杨华洲对此深有同感,道:“我也认可这话,这世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是想要跟人比,永远没个尽头的。”
“哪怕是皇帝,都有皇帝的不如意,所以做人最要紧的是知足常乐。”
“即使身无分文,你去看看天桥底下残疾当然人,眼瞎了腿瘸了,浑身长满了脓疮奄奄一息了…才会发现,只要有副健全的身体骨,能跑能走,就是一种福气!”
老杨头在大家伙儿发表感悟的时候,目光挨着顺儿的扫过说话的人。
最后,他的目光落回到杨若晴的身上,眼神里都是欣慰。
“晴儿年纪轻轻,却能有这样的感悟,确实不简单。”
“爷过奖了,您老能提出这个问题,并且您老已经掌握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见您老更不简单。”
老杨头摆摆手,道:“不不不,我不如你,你才多发点儿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活到这把年纪,才渐渐生出这种感悟,说到底你比我强。”
老汉的目光又扫过在场的其他人:“你们都比我强!”
对于老杨头的这份夸赞,大家伙儿有的乐呵呵的坦然受之,有的则谦虚的摆摆手。
总而言之,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一场沿途的辩论,众人的情绪价值都已拉满!
即使是秋老虎盛行的季节,大家伙儿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也都浑不在意。
当他们来到祖坟地附近,大家终于可以停歇一下。
“你们看,那边有条小溪,还有水!”杨永青一眼看到有一条小溪蜿蜒着从附近经过,大家伙儿除了老杨头和杨华忠骆铁匠几个正在那里兢兢业业,满心虔诚的摆放供品外,其他人,都结伴去了小溪那里。
杨若晴也来了,双手掬一捧溪水,哇,这溪水是从地底下出来的,好清凉啊!
把水拍到脸上,每一个被汗水和油脂堵住的毛孔都瞬间张开,贪婪的呼吸着这份来自地下的寒凉。
“太舒服了,我简直是活过来了!”有人在那发出舒服的感叹。
杨若晴也感觉自己像是从热浪中,一下子就扎进了空调房,这种舒服的滋味,简直是妙不可言!
“孩子们,你们要是洗好了就赶紧过来,咱要给祖宗磕头了。”杨华忠朝小溪这边吆喝了一嗓子。
“来了。”
“这就来。”
很快,众人都回到了祖坟跟前,按照年纪,辈分,站了好几排。
老杨头站在一侧,手里端着旱烟杆子,吧嗒,吧嗒的抽着,烟圈飘舞,老汉目光扫过面前这一排排,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一众儿孙,饱经风霜的脸上尽是欣慰。
虽然他一辈子没啥大出息,但是,看到儿孙满堂,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老汉感觉自己这辈子——值了!
众人在磕头的时候,都没说话,估计心里都跟杨若晴那样,都在忙着许愿吧。
呵呵,用后世网友们的调侃,花几块钱就想许哥500万的愿,太难为神灵菩萨啦!
所以今天,如果祖宗真的有灵的话,可能会觉着这顿饭不好吃啊!
毕竟这祖坟跟前站了几排的人,愿望清单估计都有半人高……
磕头许愿,完事了大家伙儿再去溪水边洗了把脸,结伴下山。
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一片林子,那个林子就是上回给杨华安做十周年忌日,大家伙儿撞见李伟和黑凤做丑事的树林子。
不知是谁提了一嘴,说那个林子里有板栗树,上回看到了。
于是大伙儿瞬间就把上回撞见丑事的事儿抛到了脑后,一股脑儿进那个林子摘板栗去了。
“哎哟,还真有一棵老大的板栗树啊!”
“这板栗树少说长了七八年,两人合抱不住哇!”
“好多的板栗啊!”
“这板栗球比我拳头还大。”
“没带柴刀和手套啊,没法搞。”
“哈哈,那是你们,我就带了。”杨永青从他背上背着的背篓里拿出一双粗麻线手套,以及一把柴刀。
“还得是你,这准备的真齐全。”
“那必须滴,我先爬上去,你们在底下负责捡。”
“完事了我们平分哈,你砍的累,咱捡的也费劲儿,这玩意儿戳死人了。”
“哈哈,那必须滴,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这么大一棵板栗树,上面的板栗太多了,即使老杨家众人都已经把板栗球给砸开,只取里面带壳的板栗,都将杨永青带来的那只大背篓给装得满满当当的。
“好家伙,这恐怕都六七十斤了。”
一家分个五六斤,大家都够吃了!
日头偏西的时候杨若晴也回到了家,团团,圆圆,妮妮,都在院子门口等,一饿哥哥好急呀,当看到杨若晴和骆铁匠出现,三个孩子眼睛都亮了。
“娘,你手里拿的啥?”团团一眼就发现了‘不对劲’。
“板栗。”
“哇,这么多板栗呀!”
“我喜欢吃板栗。”
团团和圆圆伸手一人抓一只板栗吃,他们喜欢吃生的。
不管是板栗还是菱角,他们都喜欢直接生吃,但是这回,杨若晴却不允许。
“你们刚刚病好,不能吃生的,等煮熟了再吃。”
“而且你们吃生的,妮妮也眼馋,你们要给妮妮做榜样。好不好?”
小哥俩对望了一眼,都挣扎了片刻,然后一起点头:“好,我们是叔叔,我们要给妮妮做榜样。”
杨若晴俯身抱起妮妮往家里走,说:“妮妮啊,奶奶夜里给你做板栗烧鸡,做板栗酥,做糖炒板栗,做板栗月饼吃,好不好呀……”
妮妮基本是听不太懂的,因为她长这么大,从没吃过杨若晴说的那些,甚至连看都没看过。
但跟在杨若晴身后的两个小尾巴,团团和圆圆,却是被杨若晴口中说出来的那些食物给勾得一个劲儿的吞口水。
杨若晴听到两个儿子那响亮的口水声,真是哭笑不得。
这俩傻小子真是经不得诱惑啊,啥好吃的玩意儿短缺过他们了?
可却偏偏被这村子里和山野里,土生土长的食材给深深吸引。
可能,这就是故乡的味道,就是童年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