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我和俊卿结婚时陛下为庆贺赏赐我俩的御酒,就这二十坛,今天是我和俊卿做东,请你们喝完了它。”
虽然说嬴宏不怎么喝酒,不过嬴宏的藏酒肯定是最好的。
众人的兴致瞬间就起来了“快快快,煮上煮上。”
“要不怎么说是俊卿最得陛下宠爱呢,你俩结婚陛下都是赏酒二十坛,这还了得?我家也有十坛,明天叫你们也喝了它。”
禁军们有酒喝,赵悯在赶路。
八月时,是第一封呈奏地方邪事的奏章刚到阿房宫,嬴宏随后就有书信去了晋阳。
赵悯收到书信后就往咸阳赶。
虽然说这不是诏书敕令,但嬴宏的书信份量或许比皇帝的诏书敕令还要重,赵悯哪敢耽搁。
十余天后,也就是嬴宏部署好了禁军后,赵悯就顺着水路直奔到了咸阳,第一时间来阿房宫求见。
嬴宏召赵悯到了内朝堂“来的这么快,路上没能休息吧?”
“臣得陛下手书,不敢怠慢。”
“不用这样拘谨,朕是想和你谈一些事情。”嬴宏叫赵珏将邪事奏章交给赵悯看。
赵悯看后不语。
还得嬴宏发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赵悯又答了一堆官话。
嬴宏不想听“朕知道你曾行走于霍太山,以你的经历怎么看待此事?”
赵悯吓的跪拜求饶“臣那时心有孽障,但臣想改好,求陛下恕罪。”
因为近些年嬴宏打击黑恶反最是严厉,赵悯是怕自己曾经行走于霍太山的经历被嬴宏定性成黑恶反,所以求饶在先。
“朕没那个意思,朕是想听听有人间见识的你在此事上的看法。”
“是。”赵悯得了饶,便能说话了“此奏呈报诸多地方邪事,首在于僭越,……”
赵悯还是不着调,或者说是找不着调,所以嬴宏直接问了“像那些下到地方基层的将士次次剿俘的贼寇盗匪都是怎么来的?”
“……,陛下要听真话?”
“如此害民之事,朕当然要听真话。”
赵悯便明白了,嬴宏什么都知道了“臣有听闻,并有些所见,现在地方上所说的什么贼寇盗匪,有些先前都是百姓。”
“嗯~”嬴宏长叹气,是嬴宏心中有怒要压不住“百姓是怎么成了贼寇盗匪的?”
赵悯有事例。
就不用说赵悯举的事例了,前者有现成的例子。
记得那仆从挛子称呼高老乡为高素封,就说明高老乡原本是有身份的,至少是很有钱,总不会穷困至落为盗寇的。
可事实上当时的高老乡就是盗寇。
因为在高老乡老家高粱的虽然不是顿无错、元恭等人,但顿无错、元恭式的人也不会少。
顿无错、元恭等人需要地方上的人力、生产、资源给自己做政绩,高粱的什么人也会有此需要。
说白了就是下到地方历练的那些人为了能尽快做出政绩,为了能尽快晋升尽快调离,就必须出卖地方上的资源给自己镀金。
皮诹走那一路为什么越走越觉得奇怪?就是因为皮诹知道那些地方那些县镇乡村的生产力和发展还达不到那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