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UU文学 >  大明略 >   第478章 兄弟同心

月高高,风微微,屋外寒寒,屋内火旺旺。

樊文予,原蠡县知县,后到刑部照磨所做了照磨,如今是刑部五品郎中;李序南,原蠡县县丞,后到户部做了六品主事,如今暂行知府事。

仲逸,原樊文予幕友,后捐纳入仕进了国子监、韩林院,如今为翰林院六品侍读。

从蠡县来说,是三位故交,对三人交情而言,如今已是同舟共济的兄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朝中做事,拉帮结伙、上蹿下跳,自是不可。但我行我素、独来独往,也难免孤掌难鸣、更是不可。

所谓志同道合者,同心同德,而貌合神离者,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仅此而已。

但常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要有共同目标,或能奔向同一条大道,已实属不易。

面面俱到不必,时时事事同往,则更是同样——不可取。

转眼间,三人在各自衙门中,做着各自的差事,但如今依旧能坐到一起,足见‘相同’与‘不同’。

当然,已有‘不同’与‘相同’。

三人中,樊文予年纪最长,升为五品的时间最早,如同当年在蠡县时,他还是那个名副其实的‘樊大哥’。

“我是大哥,我先来”。

冬日月光下,樊府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围桌而坐,菜上全、酒满杯,樊文首先提议:“为序南老弟再次回京、为他在榆林府艰辛探索而大有成效,连干三杯”。

连干三杯,这也是他们仨人往日一贯的作风。

“多谢两位兄弟惦记着我,榆林府的差事,也承蒙樊兄和仲老弟多方协助,兄弟在这里再次敬二位”。

向来以书生气浓厚着称的李序南,也举杯道:“朝廷命官,本不是江湖侠士,但关起门来,我们就是兄弟,这样的场面,自在、洒脱、痛快”。

再饮一个,走起。

一饮而尽,樊文予举起空酒杯,大声笑道:“出了门,我们还是兄弟,只不过我得你们二位兄弟为:李大人、仲大人,就这么任性,痛快”。

哈哈哈……

李序南刚刚回京,对京城内的话题,还不是很清楚,尤其严氏垮台、才结束不久的东南抗倭战事、皇帝的状况,等等。

当然,这些事,多多少少与樊文予和仲逸有关。

查处严世蕃,有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功劳,有刑部的功劳,说到刑部,自然少不了露面较多的刑部郎中——樊文予。

对此,樊文予毫不避讳,他想借此机会,在圣上面前再次露露脸,五品郎中的品阶,总归不能顶一辈子。

而无论东南江浙、福建的抗倭战事,有俞大猷、戚继光的功劳,有全体将士的功劳,连同作为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也有功劳。

身为翰林院侍读、监军协理的仲逸,自然也少不他。

二人在京城干的不错,至少有明确的差事,有明确的目标,更有可圈可点的‘功劳’,自然值得庆贺。

再饮一杯。

相比而言,远在西北榆林府暂代知府一职的李序南,则似乎有些左右为难。

改良耕田、调整农田、变草为牧、农闲副业,李序南干的如火如荼,结果也比较明显,看得见,也能说的出。

当地百姓也是赞不绝口,他们口中的知府李大人,才是真正的‘父母官’。

盛名之下,其实他心里也很纠结,此次回京之后,李序南的选择却变得更加不确定起来。

这个知府,是‘暂时’代理,这一代理,就是大半年的光景,如今,还是没有去掉那两个字。

离开京城前,李序南刚从户部六品主事升为五品知府同知,才几个月的功夫,因三边镇大煤矿的事儿,原先的知府康祺锒铛入狱,作为知府同知的李序南,便代知府的差事。

知府一职,有四品,也有五品,而榆林府知府,一直都是四品。

如此,便不难理解,才从六品升为五品,若是再将李序南升为四品知府,岂不是一年之内连升好几级呢?

六品与五品之间,还有个从五品,而五品与四品之间,同样还隔着一个从四品呢。

或许,正是因为此,李序南才一直以正五品的品阶,暂行知府之事,就是免得引来非议:一年之内,连连升迁,也快了些吧?

那么,问题来了:李序南此次奉旨回京,是继续留在当地知府任上呢?还是再次回到户部,或者京城那个衙门?

若回到京城的衙门,继续留在户部的可能性较大,毕竟他之前就在户部干的也不错,这是有目共睹的,继续回来,也能衔接上差事,不至于生疏。

可是,若要再次回到榆林府,是继续‘暂时代理’知府一职呢,还是成为真正的知府大人?

李序南纠结的大致还不止于此:榆林府这一年多的探索,到底能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此法,还能不能继续推广到其他府州县?

目前,还不得而知。

确切的说,是要得到皇帝的认可,他老人家不发话,其他人无论怎么说,总归还是觉得心里没有底。

天下之理大多是相通的,说这半天,又绕了回来。

同样在等着皇帝点头,或者认可的,还有樊文予和仲逸。

可是,几乎朝中人人得知,眼下皇帝朱厚熜,有些挺不住了。

……

“樊兄、仲老弟,实不相瞒,我已接到旨意:三日后进宫面圣,若不出意外,万岁最关切的还是当地百姓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这番探索,是否有成效?”。

李序南微微有些醉意,他放下酒杯缓缓说道:“到时,若万岁对榆林府的形势给予肯定,我便设法为二位说几句”。

樊文予大喜,紧接着又自斟一杯,而仲逸则微微摇摇头,确定自己没有喝醉。

‘李兄的心意,我心领了,恕兄弟直言,此举,似有不妥’。

仲逸望望樊文予,继续向李序南说道:“昔日,我们三人同在蠡县衙门做事,这是大部分人知晓的,吏部有据可查,也不能隐瞒,如此一来,我们再将事情做到明面上,是不是有点……”。

犹豫片刻,仲逸还是觉得不吐不快:“我们还是各自说各自的差事为好,严士蕃一案了结后,朝廷自然会给刑部旨意,而榆林府的事儿,想必圣上已经全部知晓”。

说到自己,仲逸则更有打算:“东南抗倭战事已过去,奖赏什么的,也早已过去,大家就不必太过主动啦。眼下这形势,还是少动、少说、少表态吧”。

短暂的沉默,屋内灯光闪闪,微微映出三张红红的醉意。

“好,我们就听仲贤弟的,在蠡县时就是如此,他说的,绝不会错”。

回过神来,樊文予也终于下定决心:“明日,我们只顾在各自衙门做事,其他的,能不问就不问,能不说的,便一句也不提”。

“对,还是仲贤弟想的透彻”。

李序南有些疲惫的说道:“这一年,确实做了很多事,也很辛劳,人啊,做起事来,起初往往能清醒、能坚持,但到了最后紧要关头,就有些撑不住了”。

撑不住,怎么办?发泄、释放呗……

今晚这顿叙旧之酒,终于喝出点意思啦。

“好,不管怎么说,我们三人,还可以把酒言欢、畅谈一番,以后的路,自然越走越宽”。

仲逸还是做了他那个幕友的‘差事’。

“樊大哥,还要一坛好酒,你不要舍不得啊”。

“我要吟诗一首”。

“我……不吟,自饮三杯替之”。

月光渐渐爬上树梢,地上一层白白的薄霜,又该添些炭火了。

……

次日午后,仲逸赶着回府用午饭,抽出些许空闲,他还要见一个人。

确切的说,这个人已经在府上等等一个上午。利用这点时间,帮忙干了点活儿,还趁机与陶朔、陶雯儿说了会话。

“仲大哥,我是来请命的”。

见到仲逸后,罗英便着急开口道:“当初,你担心李大人只身一人去西北,恐遭恶人暗算,可如今我听说那个叫严磬的兵部郎中、叫赵谨的那个户部郎中,都丢了性命”。

这小子,果真是个机灵的脑瓜子,从哪儿打听到这么多的消息?够快的。

从蠡县县衙到京城若一当铺,再到榆林府,一路走来,罗英简直进步飞快。

不用说,他这是不想再回榆林府了。

“罗英啊,我早就为你安排妥当,先回趟蠡县,看看家中二老、兄嫂,一个月后再回京城”。

仲逸笑道:“如今,若一当铺已改为‘诚信堂’,少东家就是穆一虹,姜伯还是主要负责当铺,此外,还有玉器、瓷器等经营,杂货铺目前由小地瓜打理,你就继续为姜伯帮忙协助”。

这时,仲家二夫人,穆一虹的搭档宋洛儿在一旁插话道:“穆少东家已经吩咐过了:罗英兄弟就是分店掌柜”。

分店掌柜?

罗英大喜,不由的笑道:“我已向小地瓜打听过:,正式伙计、大伙计以上的,只要干够十年,品行无不端正、无欺客、不贪私,便可永远留下来。

这么说,我可永远留在诚信堂,也就是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这是个铁饭碗啊。

一番打趣之后,罗英这才收住笑意,一本正经的向仲逸说道:“只要能跟在仲大人身边,无论干什么都行。当初从蠡县走的时候,我就下过决心,如今,依旧如此,就是这么执着”。

“好,回头啊,给你找个媳妇,这安家的银子,就都让你仲大哥出,怎样?”。

在蠡县时,宋洛儿就对仲逸身边的铁杆跟班比较熟悉,除了罗英,还有罗勇,沈尘等。

罗英吃了一颗定心丸,总算是不要再去西北荒凉之地了。

那地方,初夏干燥少雨、冬日严寒多风,简直受不了。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对李序南佩服的五体投地:要么说人家李大人是文采了得、胸怀了得。为了百姓,自己早出晚归,近一年的光景,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对此,罗英极为自豪:他就是蠡县长大的,而从蠡县走出来的樊大人、李大人都是好样的。

当然,还有他最为敬重的‘仲大哥’。

……

午后,翰林院。

仲逸正准备回自己的屋,却见门口程默正与几个人说着话,如同‘对峙’,来人都是有品阶的,至少也是个翰林院的庶吉士。

他一个无品无阶之人,明显有些支撑不住了。

“各位大人,小的都说了,我家仲大人不在屋里,他回来之后,小的自会向各位大人通禀,再请各位大人”。

凭心而论,程默的口才还是不错的,不过身份不对等,也就自然发挥不出来了。

不用说,来人又是仲逸之前在国子监的同窗,还有翰林院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僚。

这些人当中,闹腾最厉害的,还是要属庶吉士的费思应。

为何?

这小子在国子监时就与仲逸来往的多,人家的老爹是礼部郎中,而那个时候,掌管礼部的正是袁炜。

就冲这两层关系,他每次来找仲逸,自然是多了三分理直气壮。

“程默,你小子现在是越来越胆大了,知道我们与你们仲大人是什么关系吗?你一个小小的跟班随从,竟然摆起谱来,信不信我们向掌院学士说一声,让你从翰林院——滚蛋”。

费思应确实够理直气壮,仗着自己有个礼部郎中的老爹,就是平日里掌院学士见了他,都给三份面子,岂能受的了这份窝囊气。

“那你……,要是这么说,你们就去向掌院学士说去,但在滚蛋之前,我还是仲大人的跟班”。

简直欺人太甚,程默也开始嘟囔起来:“再说了,要说,也是仲大人去说,你们凭什么?”。

凭什么?费思应竟然上前,拉住了程默的衣领。

这是要打人的节奏。

“费兄,住手”。

仲逸急忙上前道:“堂堂翰林院衙门,如何能这般闹腾?”。

众人转身,立刻停住了手脚。

“仲大人,你总算是回来了”。

程默见到仲逸后,腰板立刻硬起来,干脆上个台阶,双手插在腰间,简直要俯视众人了。

“吆,这不是仲老弟、仲大人嘛”。

费思应等人急忙围了上来,竟是一脸的委屈:“仲老弟啊,我们这不是着急嘛,与程默开个玩笑,此刻掌院学士不在,也没有外人来咱们院里,这才小小放肆一把”。

费思应从来不知什么叫‘不好意思’。

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同窗兼同僚呢?

咳咳,仲逸没好气道:“说吧,找我什么事儿?”。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大明神医蟠龙谜局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