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完成,接下来就该大肆封赏了。
刘晋从不觉得一群人跟着自己,全是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
魅力或许有,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身份。
刘晋脑子又没进水,自然不会矫情的精神内耗,觉得其他人有这个身份会怎么怎么样,手下是不是会离他而去,那纯属无病呻吟。
人格魅力也好,大义名分也罢,甚至运气、情谊、利益等等,只要在自己身上,那就是自己的,没有那么多如果。
所以不管因为什么,只要是真心跟着刘晋的,那他就不会吝啬赏赐。
爵位到顶的加军衔,军衔到顶的加爵位,没到顶的就各自往上加,什么都没有的随便封,什么都有的就赏家人。
总之现在还不到封无可封的地步,刘晋完全没压力。
蹇硕取出封赏圣旨,直接开始念了起来,这活他熟。
册封李丹为皇后,刘昊为太子,刘贞为长乐长公主……
刘晋则趁机准备签个到,今天还没签呢,就等着登基这一刻呢。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齐活了,不出点好东西,他跟系统绝交。
“系统!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可借由死者的遗传物质复活死者,死者复活后保留理性并受宿主完全掌控,除非宿主主动解除或者死亡,否则死者能够一直活动。”
“复活次数:无限制。”
哇~哦!
出金了!
即便刘晋心态已经很平稳了,但看到这个奖励还是瞪大了眼睛。
逆转阴阳,复活死者,这不就是加强版的秽土转生吗。
只要我有你身上的零部件,哪怕是一根头发丝、一滴血、一个细胞,那我就可以复活你,真真正正的复活,不是行尸走肉那种。
这个技能,属实有些牛逼啊。
打个比方,皇甫嵩和朱儁欠我几葫芦茅台酒,生前没还完,本来人死债消,现在嘛,咳咳,爬起来继续给老子打工还债。
当然,说说而已,刘晋又岂会如此下作,死者还是要尊重一下的。
顶多,没人可用的时候,抓几个壮丁应应急。
至于一次性能抓几个壮丁,那就跟刘晋的实力挂钩了。
虽然没有试验,但刘晋觉得,复活个几十万的军队出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挑战伦理底线了,还是不要做的太过为好,容易引发混乱,不利于社会发展。
刘晋也没想过整支亡灵大军出来,这个技能对他的作用,应该会在几十上百年后才能体现。
毕竟他寿命悠久,亲朋好友迟早会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形单影只。
那种孤寂,想想都是煎熬。
现在嘛,无所谓了,以后想谁了,就拉出来唠唠嗑,不想了,就尘归尘土归土,也算是一种精神慰藉。
系统还是很贴心的,憋了这么久,终于憋了个大的。
美滋滋。
另一边,蹇硕也念完了封赏圣旨。
文武百官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知道从龙之功霸道,但没想到居然这么霸道。
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连他么周异都封了个不大不小的爵位,彻底端上了铁饭碗,就离谱。
周异的儿子周瑜更是直接去了大将军麾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点培养的节奏。
面对这份恩宠,周异在朝堂上面哭的稀里哗啦,指天发誓如有二心不得好死。
没有人笑话周异,换做他们,可能表现的更夸张。
袁隗对刘晋的封赏也很是满意,因为袁绍去了卢植的尚书台。
尚书台虽然名义上挂在九卿之一的少府下面,俸禄也比较低,但人家属于皇帝的秘书机关,只要皇帝愿意,任何事情尚书台都可以插一手。
就像卢植这个尚书令,因为刘晋的信任,三公在他面前都端不起架子来。
尤其是最近几年,尚书台分走了三公不少权利,可以预见,脱离少府那是迟早的事。
所以袁绍去尚书台,也算是出息了,未来说不定能混个尚书令当当。
封赏完毕,轮到了正儿八经的朝会。
“陛下,先帝明日下葬,该定谥(shi)号了。”
卢植站出来提醒刘晋,恩也好,仇也罢,现在可不是任性的时候。
刘晋点点头,所谓谥号,就是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或褒或贬,不一而足。
“诸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没有的话,我可就要独断专行了。
“这……”其他人面面相觑,这个不太好评定啊。
论功绩,刘宏开疆拓土,各种高产粮种推广,虽然跟他没多大关系,但确实是在他的治下。
论过失,刘宏卖官鬻爵,任由宦官横行,引发黄巾反叛,又算计虐杀亲子。
严格来说,刘宏是功大于过的。
但他娘的架不住你遭了天谴啊,古往今来有记载的,你刘宏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所以这个谥号,真的很难评。
刘晋看了一圈,见一时半会没人答话,便开口道:
“不若就叫‘孝灵皇帝’吧,‘灵’字表示先帝的行为比较灵活,‘孝’字强调宗法伦理,诸公以为如何?”
百官:……
神他么孝灵皇帝。
你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孝灵”两个字顿时不能看了,嘲讽的意味直接拉满了好吧。
行为比较灵活,那不就是没底线吗。
强调宗法伦理,也不知道是谁把董太后赶去皇庄养老的,也不知道是谁连自己儿子都不放过的。
可以说,“孝灵”两个字对刘宏来说,骂的多少有点脏。
但是吧,他们还没法反驳。
“灵”字又指乱而不损,朝纲确实混乱了一阵却又没有覆灭,很中肯的评价。
至于“孝”字,大汉以孝治天下,加个“孝”字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孝灵就孝灵吧,后世子孙如何解读,不关我们的事。
“陛下……英明……”
众臣也摆烂了,两位帝王的关系,没给取个“纣、幽、厉”之类的谥号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可争辩的。
讨论完刘宏的谥号,剩下的就简单了,公事公办即可。
刘晋想了想又对刘宏的嫔妃做出了安排。
愿意出宫的就发放出宫,从此桥归桥路归路,一别两宽。
不愿意出宫的就到皇庄养老吧,一应所需朝廷管了。
当然,要是有人愿意和刘宏同生共死,那刘晋也不反对殉葬。
总之,刘晋主打的就是个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