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和神农,在山上紧锣密鼓的布置着,虽然说是叫常羊山,但是他所在的位置,是一片绵延的小山包,位置相当广,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山。
论地势也没有多高,只是超过了地表,看着是一处高地罢了。
刑天这种情况,就是说想要在所有地方都布置上人,也没有办法了,因为他们人少,但是地方比较广,地势也借用不上,他明白,就这么点人,加上并不高的地势,优势并不是很大。
他只能把重心,放在了神农居住的地方,那里还有着神农氏祭祀的祭坛,神农以及神农氏的祭祀点,才是他们整个神农氏的核心,只要这两个能够保住,那么神农氏还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甚至说,神农都可以没有,但是祭祀不能够断绝,神农的孩子很多,随便哪一个,都可以继承,或者就是炎居,祝融,戏器那些部落里,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够作为新的神农,因为他们都属于神农一脉,都是正统的,血脉传承不会出错。
只要华夏和轩辕部,攻打不上来,哪怕他们就是剩着没有多少人,那神农氏也不算灭亡。
几天时间之后,周边部落陆续收到了族长神农发过来要支援的消息。
众部落族长知道,神农氏现在面临着内忧外患,可是他们以为现在局势还是可控的,却没有想到,已经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方了。
那些没有亲自带兵出去征战的族长,看着自己部落中,剩下的一点点战士,心中不免忧虑,这点人去了,能够干什么?
要是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刑天部都打不过的对手,恐怕他们加一起,也只能是勉强抵抗。
要是他们的战士都在族中,没有出去的话,确实是可以考虑全力支援的,但是现在族中又有多少人可用呢?
祝融询问使者:“刑天说没有,那华夏和轩辕,还有多久到常羊山?”
使者也是日夜兼程,他早就疲惫不堪了,但好歹把消息也传递到了,面对祝融的询问,他也是老实回答:“刑天族长说了,就在他们后面,用不了几天就能够追上来。”
祝融再问:“那距离刑天回来,有多久了?”
“现在已经有三天了!”
“坏了!”祝融心中暗道不好,因为三天时间,他就是现在召集族人,再安排一下后面的事,半天时间也过去了,然后再赶路过去,再三天,恐怕华夏和轩辕部,已经把常羊山都攻下来了。
祝融虽然相当不喜欢这一任神农,并且也是深受其害,可是这是他们神农氏的族长,要是神农氏真被灭了,对于他来说,也不是好事,因为他不知道华夏和轩辕,对于他们这种部落,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是会平稳接收,还是会直接当成奴隶,当成战利品。
如果是前者,倒也还好,因为轩辕他是知道的,也是神农氏出去的,祭祀的祖先都是相同的,也不算彻底的让神农氏给灭了,但如果是后者的话,他们面临的局面,可就要比在神农手下还要糟糕。
如何选择?祝融相当焦虑,其他的族长同样面对着一样的问题。
“祝融族长!快快安排吧!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面对催促,祝融不为所动,他在权衡利弊,以及猜测最大的可能性,自己就是现在召集所有的男人过去,又能够顶多大的用?
自己族中现在可以算是战士的,也没有多少人了,他们还要负责去打猎,干活,以此来维护族人的生存,并且居住的相对分散,全部召集过来,也得明天再出发了,可是,他们一走,食物从哪里来?
每年的出征,已经消耗掉了他们存储的所有食物,现在在镇压其他部落的战士,恐怕都还是饿着肚子的,自己这里又要人,又要食物,自己的族人难道就不活了吗?
无奈之下,祝融决定,就带自己营地周边聚居村落的战士,但是只带上个几百人过去,意思一下就行了。
如果说华夏和轩辕部,已经将常羊山攻打下来,那么自己这一次过去,也可以谈判,让自己顺利的加入他们就行,不用开战。
如若不行,那就让其他的族人赶紧逃,自己少带一点战士,就能够有更多的战士留在族中,以后找新的地方生存,也能更加容易一点。
若是正在攻打,那也不怕,自己就能少消耗一点战士了,神农要是追问为何,那他自然有推脱借口,毕竟他的其他战士,已经去其他地方了,都是在为神农氏拼搏。
所以,在使者疑惑不解的情况下,祝融就只召集了三百多战士,携带上很少的食物,就准备出发,且在离开之前,已经把后事安排好了,他要是没能够回来,就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要是他的弟弟能够从南方顺利回来,那就让他当族长。
他会在到常羊山后,派人回来传递情况的,一旦说没有谈妥,那就带上所有能够带走的东西,逃,去找他弟弟,和其他的祝融部战士汇合之后,寻找新的地方生存,也不需要为神农继续做战了。
使者问为什么祝融只带这么点战士,完全不够,祝融便将准备应付神农的说辞应付使者,祝融并不怕这个使者,只是不想多惹麻烦而已。
周边部落中,只有戏器部最实诚,因为他们族长不在,留下负责的人,对于使者的话,是非常听的,一下子就将自己整个部落的战士全部抽调出来了,也不管部落能不能够有食物吃,也不管他们有没有像样的武器,反正还一下子就抽调了一千出头的人,但完全可以说是乌合之众了。
而听袄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族长第一反应,是直接让人杀了使者,就当没有见过他,他并不想将自己的部落全部搭进去,去维护一个已经要灭亡的神农氏,更何况,他早就听姜榆罔他们讲过,华夏和轩辕部,对于他们这种部落,会是怎么对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