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
陈晓带着老婆孩子踏上了去秦家屯的车。
年关将近,公交车上的人陆陆续续变得多了起来。
陈晓怀里抱着妞妞,看着窗外不时略过的景色,不由得让他想起了第一次去秦家屯的场景。
也是坐得这趟车,没想到一晃十来年就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呀,陈晓如今也不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了,翻过年他就三十八岁了。
看了看身旁一路陪伴自己的人今年也有三十五岁了吧,不过陈晓和秦淮如当初都吃过系统购买的药,岁月在他们脸上并未留下太多的痕迹,只是相较十年前更加的成熟稳重了而已。
车子不快,四十来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同样是秦家屯外的岔路口,一家人下了车。
看到熟悉的路,陈晓秦淮如相视一笑,陈晓把妞妞放在地上,让她自己走。
这次带的东西比较多,所以除了妞妞之外手里都提了东西。
“似乎没怎么变啊!”
陈晓一边看着这段进村的沿路风景,一边说。
远远的能看到老丈人家了,此时的屋前早已有人在那里等待了,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自家老丈人,丈母娘,每次来都是这样的场景。
不过当陈晓走近时才发现老丈人丈母娘似乎比几个月前苍老了一些。
“爸,妈”
“哎,陈晓回来了,呵呵~快,快进屋~”
“姥姥~姥爷~”
“姥姥~姥爷~”
“哎呦,我的乖乖妞妞来了”
几个孩子乖巧的喊着两人,秦母同样的哄着最小的,这次妞妞,以前是大小双,小当槐花。
对于陈晓带来的大包小包,丈母娘也不再唠叨了,习惯了,现在生活也比早几年好了,同时也知道自家女婿底子厚,所以就不再说什么了。
进屋刚放下东西,大双小双小当就跑得没醒了,妞妞在陈晓怀里哭唧唧的控诉自家哥哥姐姐没有带上她,陈晓只能让她去找她三姐槐花了。
小当大小双是皮猴子性格,在家呆不住,槐花性子文静乖巧,这会儿已经跟妈妈一起在厨房里帮姥姥干活了。
“这次回来待多久?”
秦父跟陈晓在堂屋喝茶抽烟聊起了天。
“待不长,最多过了十五就走,这次来也是有个事儿跟您商量。”
“啥事儿呀?”
“过完年,我在港岛那边基本上就能安顿下来了,到时候我准备把淮如和孩子们都带过去。”
“是不准备回来了吗?”
陈晓听得出话里的不舍。
“这几年回来的次数会比较少了,所以我想您二老到时候就跟着一起去。”
秦父听了女婿的话,没有回答,默默的抽着手里的烟,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跟你妈商量一下再决定吧。”
秦父此时内心是十分的纠结的,舍不得女儿外孙,又不想离家,俗话说故土难离,就是这样的。
跟秦父闲聊了一会儿,陈晓提着一个手提袋就出门往村卫生所去了。
他要去看秦老。
村卫生所,外面有一个院坝,此时院坝上放着不少木架子,木架分为上下好几层,每层有一个竹编的簸箕,陈晓知道,这是晾晒草药的。
一人正在那里在架子中来回走动,不时翻看一下草药,此时陈晓当然认识了。
“京茹,忙着呢!”
“哈~姐夫,什么时候来的?”
“刚到没一会儿,老爷子呢?”
“师傅在屋里呢!”
秦京茹,陈晓记得第一次见才十一二岁,那时候小丫头羡慕姐姐嫁到了城里,所以也是一心想嫁入城里。
只是自从那次进城跟傻柱儿相亲,被许大茂忽悠了一次就再没提过嫁进城了,回了村,起初是应陈晓所托照顾两个老人,后来机缘巧合下被秦老看中收为了关门弟子。
几年过去,秦京茹已经替代了秦老成了这所村卫生所的村医了。
而且听说她好事将近了,跟上次看到的那个带眼镜的知青,日子都定好了,正月初五。
这次回,秦淮如也是给妹妹添嫁妆来的。
和男知青的交往听说也不怎么顺利,主要是男方家里父母不同意。
知青家本来就有点实力,这才就近把儿子安排到了秦家屯,这样的人家又怎么能看得起一个农村丫头。
最后还是秦老出手了,一下子把对方镇住了,秦老只是写了封信给一个故人,让对方去找知青父母见了一面。
结果第二天知青父母就拎着许多彩礼上门提亲了。
陈晓走进屋里,看到秦老正窝在窗前的椅子上看书。
“师叔祖~”
“哦~陈晓回来了,来,坐”
秦老看到进来的人是陈晓也放下了书,让他坐。
陈晓坐下后拿出了表姑表叔等人给老人家的书信,又说了手提袋里都是几人让带回来的东西。
秦老先看了书信,见里面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后就跟陈晓聊了起来。
“去港岛后怎么样?”
于是陈晓就把到港岛后发生的事情简单的说了出来。
“呵呵呵~不错,不错,非常不错!不过我还是要叮嘱你几句,虽然我不知道你具体领了什么任务,但做事一定要有底线,守好底线也是在保护自己,另外我知道那边现在非常混乱,你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的,师叔祖!”
陈晓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带任务南下的,都说是应亲戚的邀请去那边工作的。
不过像秦老这样的老革命,一听就知道事情不同寻常,甚至他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接下来陈晓详细给老人说了表叔和表姑的情况。
陈晓边说边看着眼前苍老的老人,心里也不怎么感受。
秦老今年都八十八岁了,身边一个至亲都没有,为国家奋斗了一辈子,哎!快了,还有几年,希望老人长命百岁吧。
正跟秦老聊着,突然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戴着眼镜。
此人正是秦京茹的对象,对方喊了声姐夫,又做了自我介绍,陈晓才知道人家叫郑军。
上次见过一面,当时他和秦京茹还没有征求家里人的同意,所以上次都没有正式介绍,只说是村里的知青,和秦京茹是男女关系还是秦淮如私底下给他说的。
于是陈晓又跟郑军聊了起来,主要是简单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情况。
郑军是家里老幺,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个,父亲是四九城棉纺二厂的副厂长,母亲在区妇联工作。
上面四个哥哥姐姐现在都在城里,也都成家了。
本来郑军也是可以不下乡的,家里都把工作给安排好了,结果是郑军偷偷把名给报了,父母知道后也晚了,名单都已经提交了,肯定是取消不了的了。
最后还是郑父托关系,以给郑军准备的工作名额换来了就近安排的结果。
婚事定了,和秦京茹都已经领证了,初五就是亲朋好友聚一聚,也没打算大操大办。
婚房也准备了,就秦老的住处,村卫生所。
知青下乡都是住一起的,统一由村里安排的,像郑军这样的知青如果在村里结了婚那肯定就不方便再住原来的地方了。
住老丈人家又不妥,虽然秦二叔就一个闺女,住家中也可以,但也要为郑军考虑考虑,结婚后住老丈人家,会被别人说是上门女婿的。
郑军家里父母本来想给小两口盖新房的,最后是秦老这个师傅发话了,就住村卫生所,入室弟子就得入室对吧。
何况房子是秦家自己出钱盖的,谁都挑不出理来。
再说两人住这里照顾老人也方便。
没多久,秦淮如就过来叫吃饭了,于是扶着秦老就去吃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