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但是,此时的大明储君朱允炆却对此忧心忡忡,本来有一个实力强大,有勇有谋的燕王就已经让他寝食难安了,现在又多了一个雄才大略的肃王,这让他如何睡得着觉。

李景隆早已经接到了朱允炆的秘密旨意,让他想方设法限制肃王的发展。

但是,李景隆也知道,肃王是个十分精明的人,自己又在他的手底下工作,若是故意给他出馊主意,肯定会被他看出来,到时候,自己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此时的李景隆便选择了沉默,先不发言,先看看形势,看看能不能钻个空子,既向朱允炆表了忠心,又不给朱桂留下什么把柄。

朱桂问完之后,王府的长史魏延嗣首先站出班来,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前两日,殿下和臣讨论过派王府的文官到青海五郡去担任郡守、县令等官职。臣深以为然,现在臣已经选派出了一批人,正等着殿下批准。

不过,我肃王府的文官本来就很紧张,现在要是在分出去一批,那臣的手头就更紧了,所以臣建议殿下在选拔一批文官来进入王府,先让他们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职位好好培养一番,等他们历练了出来,也可以到地方任职。

现在,不光是青海五郡,我们原来的河西四郡人口也是越来越稠密,光靠之前的卫所已经很难在管理了,迟早也有设立理民的机构,这些官员将来都可以从王府中选派,所以臣建议殿下早做准备。”

魏延嗣之前是小看了这个肃王,他原本以为这就是个异想天开的皇二代,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的肃王竟然是个胸有丘壑之人,短短的这些日子,竟然干了这么多大事。

解决肃藩粮食问题,败瓦剌,平青海,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大书特书了。

魏延嗣忽然觉得自己跟着朱桂干也很不错,说不定将来还真能成就一番功业,在史书中留下一笔。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朱桂永远是个藩王,那他也不吃亏,他的职责本来就是辅佐朱桂,替他尽心尽力地谋划不是什么错,即便是老朱也不能说他什么,说不定还会因为他干得好而把他调到朝廷里。

所以,不管怎么算账,他尽心尽力地辅佐好朱桂对他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此,魏延嗣此时是真心想要辅佐朱桂成就一番事业,刚才的一段话,都是他苦苦思索良久之后才决定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他对朱桂和肃藩的忠心。

朱桂听完不由地缓缓点头,笑了一下,称赞道:“魏长史所言甚是,凡治国者必以人才为先。不选贤才而希望国家大治的,寡人从来没有听说过。

之前,寡人刚刚就藩,我肃藩的粮食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人口稀少,强敌环伺。寡人一心一意都在想着我肃藩如何在这虎踞龙盘的河西立足。

现在,我肃藩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外部环境也变得很宽松,可以说已经站稳了脚跟。我们又打下了青海,将领土面积扩展了数倍。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光是如何立足了,还要考虑今后如何使得肃藩的统治稳固,如何发展肃藩,这个时候,选拔贤才就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寡人同意魏长史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而且即便不是我肃藩的人,只要有才华,只要肯为我肃藩效力,寡人也一样会重用。”

肃藩的文武听到朱桂的这番话,都感觉到了他孜孜求治的决心,纷纷向朱桂下拜道:“臣等尊令。殿下高瞻远瞩,实乃是贤明之王。”

朱桂没有理会众人的奉承,接着说道:“但是,我们又该如何选拔人才?这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还请各位臣工畅所欲言。”

自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最主要的就是科举制度,但是,老朱登基之后,不拘一格,他认为那些饱读诗书的人虽然也有大才,但是往往是书呆子比较多,缺乏实干的才能,因此在选拔人才方面,也不光是依靠科举制度。

明朝初年,有一个粮长干活十分实在,每次都可以按期将粮食缴纳到京城,从没有延误,也从没有缺斤少两,老朱对他就颇为欣赏,提拔他做了官,最后那个人一直干到了工部尚书。

因此,众人都知道,明朝此时的官员选拔有科举制,但也不光依靠科举制,于是,在听到朱桂的问话之后,便向他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我大明选材以科举为主,

但也有其他的途径,我肃藩可以借鉴朝廷的做法,不拘一格取贤才,如此一来必定使得人才济济,我肃藩的事业便可蒸蒸日上。”

朱桂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说得不错。不拘一格选人才,这选拔人才一定要不拘一格,岂能只靠一种方式?两汉时期,中华没有科举制度,可是两汉依旧强大,即便是到了末期,也没有那个异族敢于招惹。

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并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文章写的再好,辞藻再漂亮华丽,没有真才实学,那也成不了大器。”

对于这一点,后世的朱桂是深有体会的,后世的他也在体制内混过,当然也写过公文。

所谓的公文跟后来的八股文是一个道理,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但是用词却都非常的华丽,这样的文章都是拿来装样子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用。

如果肃藩的人才都是一些公文高手,干不了实际的工作,那肃藩的前景肯定是黯淡无光的。

因此,朱桂下决心要杜绝这种现象,选拔人才不光要依靠科举,还要有其他的渠道。

朱桂见群臣没有出言反驳,知道他们认可了自己的观点,便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因此,寡人以为,选拔人才要多渠道并举,科举是一方面,也要恢复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度,另外,基层小吏若是干的好的,也可以晋升为官。

若是有诸葛孔明之类的世外高人,还要烦请诸位臣工举荐给寡人,所谓进贤受上赏,凡是能为寡人举荐贤才的,寡人一定不吝重赏。

此外,军士吏民皆可上书言事,若是谁能为我肃藩提出好的建议,寡人一定会拔擢使用,不计较这个人的出身。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只要是有本事就来投奔我,我能富贵之。”

群臣听到这句话,知道朱桂求贤的决心不可动摇,便纷纷向他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谨遵王命。”

此时,又有官员站出来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若是军士吏民皆可以上书言事,那殿下这里每天会收到很多的奏折,岂不是太烦累了?

况且,常言道上贤下愚,殿下这么做,会不会打乱我们肃藩的秩序和纲纪?”

这位官员一看就是个深受四书五经洗脑的人,这样的人虽然自认为在坚持孔子的圣人之道,但其实早就偏离了圣人之道不知道多少公里了。

孔子讲有教无类,只要是人才就行,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当然,朱桂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处罚他,他早已经下令肃藩所有的人都可以向他提意见,确保言路畅通。

今天若是因为这个人的意见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处罚他,那将来就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了。

如此以来,肃藩的言路必然堵塞,很多事情他就不会知道,耳目被蒙蔽,将来说不定得出大乱子。

这可是亡国之君的路子啊,寡人坚决不能走这条路。

朱桂脸上露出了一丝丝不快,但是并没有发作,而是淡淡地说道:“这位爱卿为寡人着想,寡人也很感动。但是,寡人既然身为这肃藩之王,就应该尽职尽责发展好肃藩,怎么能只考虑自己累不累呢?

我父皇每日日理万机,处理的公务不知道要比寡人多多少,他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都不说累,寡人还不到二十岁,怎么能说累呢?

至于你说的社会秩序问题,寡人不敢苟同,昔日汉高祖刘邦帐下的文武贤臣,有几个不是出身寒微。

不说别的,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刘敬还只是个戍卒,刘敬想要向刘邦提建议,刘邦不顾他们二人身份的天差地别,依旧召见了他。

最后,刘敬向刘邦建议迁都长安、和亲匈奴、迁徙关东豪强到长安强干弱枝,这几条建议刘邦都采纳了,最终保证了西汉度过了前期的不稳定时期,而后有了四百年江山。

刘邦身为皇帝,尚且可以礼贤下士,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寡人只是一方的藩王,又岂能摆臭架子,将出身寒微的贤才拒之门外呢?”

这一番话说得群臣佩服不已,包括刚才给朱桂提反对意见的人也佩服地五体投地,纷纷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领命。”

李景隆听到朱桂的这番话不由地暗暗心惊,看来这个肃王的志向不小啊,不仅热衷于开疆拓土,还处处向刘邦学习,刘邦是什么人天下人都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古代的人权虽然没有多少保障,但是给人定罪还是需要真凭实据的,尤其是这种谋反大罪。

向朱桂这种只是吹捧了几句刘邦算不得谋反,这如果也算的话,那天下人就不要谈论历史了。

造反必须得有实际行动才算,比如私藏甲兵,割据城池等等等等。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但是这样的罪名任谁也不敢按到朱桂的头上,原因很简单,谁让人家的老爹是朱元璋呢,你随便栽赃一个藩王,你看看老朱会不会剥了你的皮?

所以,即便朱桂这么说也算不上图摸不轨,朝廷知道了也不会怎么样,但是他这个人不安分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了,李景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利的情报,他打算散了值就回去给朱允炆写密信,提醒朱允炆当心朱桂。

不管效果怎么样,这也算是他对朱允炆表的一次忠心,相信朱允炆会记住他的好。

等朱允炆熬成了皇帝,自然会回报他现在的忠心。

朱桂见选拔人才的这个决定通过之后,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这个议题他也是思考了很久的,也曾经犹豫过,但是经过仔细的权衡,他还是决定现在提出来,并且尽快地落实下去。

朱桂洒了一眼站在大殿内的诸位大臣,然后淡淡地说道:“诸位臣工,我肃藩地处偏远,周围都是强敌环伺,说到底还是要以武立国。关于加强我国武备这件事,不管怎么做都不过分。

因此,寡人想要召开武科考试,考中县学的称为武茂才,考中郡学的称为武举人,武茂才与秀才一样,免其赋税徭役,并且见到县令可以不跪,考中武举人的,寡人要挨个召见,量才授职。”

武举考试最高的是武状元之类的,但是那是朝廷的礼制,他现在还不敢僭越,先把最高级别定位武举人,以示比朝廷低一级,能考中举人的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放在军中锻炼锻炼就可以提拔使用。

这一条意见没有什么大问题,既然要以武立国,那重视武将的地位也无可厚非,朱桂见群臣没有异议,便又说出了他的下一条建议,道:“此外,我肃藩地处偏远,如果有战事,只是指望着别人支援是不现实的,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咱们要想在这一带立足,首先自己要强大,我们现在的人口确实很少,但是人口少也不一定没有战斗力。草原的人口也不多,为什么他们却始终能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

那就是他们人人能战,全民皆兵,他们战士从小就弓马娴熟,一旦有战事,拉出来就能打仗。

而我们的百姓,从小只会种地,一旦有了战事,就只知道东躲西藏,不敢反抗。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百姓胆子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反抗的本钱,朝廷禁止百姓丝绸弓弩,即便是弓箭也有限制。如此以来,一旦异族入侵,百姓们拿什么反抗呢?除了逃命还能做什么?”

弩在古代是一种杀伤力很强,而且精度也很高的武器,很适合步兵使用,自秦朝以来,非常受到中原王朝的青睐。

而且,弩对骑兵的杀伤力也是很客观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就用连弩打的曹魏的骑兵闻风丧胆。

但是,这些王朝大部分时间都是禁止民间私藏弓弩的,因为弓弩在火器出现之前就是最犀利的武器,皇帝怕百姓的力量强大会造反,所以一直都在禁止民间私藏弓弩。

UU文学推荐阅读: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时空搅屎棍汉末:帝国宏图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抗日之铁血狂兵虚构三国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璜台志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应如妖似魔大明商业帝国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大国相我本秀才:开局入赘江南门阀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三国:争霸天下,我在江东崛起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古代返现系统,我有无限物资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白山黑水:我乃十二当家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我在古代当土匪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女帝帝师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公子出巡完了,我是吴三桂的私生子!抗战之铁血兵锋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从屯田开始鬼子你好,我们是天灾无双大夏:儿啊,父皇求你继位吧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乱世三国志大明1617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
UU文学最新小说: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