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修已经忙疯了,他们的药品储备根本不够同时治疗这么多人的。
“龙血藤呢?没有龙血藤那蛟血藤呢?不行蛇血藤也凑合,帮我找找!”
“这个伤势重,血都快流干了,先救他!”
“把尸体抬到棚子里去,马上开春,要是腐败造成瘟疫传播就全完了!”
“后勤补给还没送上来吗?好几种常用药都告罄了,再催催!”
“通讯符从昨天半夜到现在发了八回,已经在紧急转运了,可东西两面都有城池在开战,宗门管不过来了!”
“城外的魔修退了!”
一切骚乱,都在这句话之后猛然消失了一瞬。
埋头在尸山血海里的医修有些茫然地抬起头,忽而发现耳边竟真的听不到喊杀声了。
令人心悸的沉静之后,解脱似的欢呼声飞上城门楼。
“挺过去了!去他玉帝老儿的魔修!”
“终于能喘口气了......”
“别晕别晕啊!我顾不上救你啊小姑奶奶!”
“都别松懈。”城池上空忽然闪出一道亮色的身影。
“大师兄!”穿着黑色轻甲的霄翎教弟子连忙纷纷聚集过来。
黎锦初拿出来了好几个乾坤袋,里面大部分放的都是药品,少部分是武器及防具补给,还有一些可以供平民使用的生活用品。
他吩咐护城队成员一一分发下去,看向城中的遍地难民,眸底闪过暗色。
“侦察兵派出去了吗?”黎锦初又转头去问护城队的队长。
“早就撒出去了。”队长点头,“来攻城的大部分魔修都被我们解决了,少部分逃窜回去。如果想再组织起成规模的进攻,估计起码要两个时辰。”
黎锦初暗自估算一番,“应该足够把没有战斗力的难民往大后方送上一趟了。”
他们眼下所在的地方是平南关,本就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隘口。周围吸收的平民也最多,是这一次霄翎教受到魔修侵犯的城池中最大的一座。
霄翎教的大型飞行法器也有限,平民不会操纵这东西,所以每一艘飞行法器乘坐的平民越少,需要消耗的驾驶人就越多。
黎锦初这次带来的飞行法器不足以带走全部平民。
可这些大型飞行法器的速度也慢,倘若两个小时后魔修会再度发起进攻,顶多足够这些法器往返一趟,想继续送人出去,那就得等下一次进攻结束。
可谁知道这些受了伤的平民还能不能挺到那个时候。
“如果有传送阵呢?”
突然有个声音在不远处响起。
为了便于观察,黎锦初在和护城队长谈话时直接停在了城中一座小楼的屋檐上。这声音则从他们的脚下传来,冷意中却隐隐压抑着滔天怒火。
两双视线下意识低头望去,就见衣裳染血的男青年身边还跟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正一起抬头同他们对视。
“即墨首席?你怎么会在这里。”护城队长下意识惊疑出声,“朝暝殿那边怎么样了?”
黎锦初没说话,不过神态里带着相似的问题。
他一开始也是先接到朝暝殿的口信,而后才知道魔修犯边的。
“魔尊和太上尊者势均力敌,一时半刻不会腾出手来影响这边的战局。”即墨繁抬头望了一眼北方的天穹。
两股力量还在空中对峙,他们已经从昨天半夜打到今天日上三竿了,却仍然酣战正烈,谁都腾不出分神的心思。
即墨繁忍不住抿唇眯了眯眼睛。
他跟瞿烬对打过,先前借用萧妄言魔气时也摸到过他的实力,现在的萧妄言于瞿烬而言,当真就是个空架子,唯一的优势就是瞿烬不清楚他的真实情况究竟是几何。
可看现在的样子,至多三日,第四日的凌晨,他们之间的决斗一定会结束。
到时候倘若瞿烬胜出,修仙界士气应当会大振。可若届时瞿烬忽然反水站在魔界一方呢?
即墨繁不敢想。
“你刚才说什么阵?”黎锦初也看了一眼,收回视线又向即墨繁发问。
“传送阵。”即墨繁说,“我可以画一道传送阵,连通平南关与霄翎教。”
“不需要这么远,到几十里之外的望天城就行了。”黎锦初说。
“望天难道就有充足的资源救治这些人了吗?”即墨繁颇不赞同,“过了平南关就是望天,这里虽属你们霄翎教,但同时也有人皇分封的官吏管辖。”
“靠近魔界这边的边疆没有向外扩张的可能性,从皇帝到县官,没有一个重视平南关的,你看看除了你们的护城队,这城里的县兵哪个看起来是平常经过训练的样子?
“望天只能保证这些人不受魔修攻击,但却没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治疗。只有送回霄翎教,他们才能活命。”
黎锦初难得面对即墨繁微微皱眉。
说实话,他压根没往这个方向去想。
不管是在黎家的斗争中,还是如今面对一场即将爆发的仙魔大战,他的行动指南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表面功夫做到了,人心笼络到位了,这些人哪怕死去,直到临死以前都会对他感恩戴德。
况且他又没做亏心事,解决方案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只是力所能及却没拼尽全力而已。
至于一个个具体的人是死是活,他真没那么多精力和善心。
能把仗打赢,不至于让脚下这片土地沦为魔修的游乐场,就已经够让他焦头烂额了。
即墨繁把话说出口,他也顺着考虑了一下。只是考量以后,黎锦初还是并不赞同他的想法。
“把珍贵的药品补给全都用给平民,实在浪费。”他说,“不是说修士的命就比平民的贵,我没那么不要脸。”
“但你得承认,在魔界如此来势汹汹的情形下,只有留下更多修士,才有更多胜利的可能性。毕竟我们谁都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
上一次仙魔大战可是整整打了几十年,硬生生让两界都生灵涂炭,隔着一片海的蓬莱岛也受到波及。
最热闹的成了地府,判官忙到飞起,据说孟婆熬汤的锅都煮漏了好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