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春天踩着细雨的脚步而来,青石板路的缝隙里钻出点点新绿,墙头上的爬山虎抽出嫩红的卷须,连空气里都浸着湿润的草木清香。林晚推着自行车走出书店时,夕阳正把半边天空染成暖橙色,巷口的海棠树开得热闹,粉白的花瓣被风一吹,簌簌落在肩头。
车筐里放着刚买的糯米粉和豆沙馅,还有一小束新鲜的艾草。今天是清明,按照老家的习俗要做青团。小时候每逢这天,奶奶总会带着她去郊外采艾草,回来后在厨房里忙一下午,蒸出的青团带着艾草的清香,咬一口软糯清甜,是春天独有的味道。
“奶奶,今天我们做青团,比小时候多放些豆沙,好不好?”林晚推着自行车走在巷子里,轻声对空气说。风穿过海棠花丛,带来一阵细碎的花瓣雨,像是无声的回应。
回到旧宅,推开木门时,院子里的晾衣绳上不知何时挂着几件洗干净的衬衫,衣角还滴着水珠,在夕阳下闪着微光。她早上出门时明明把脏衣服放进了洗衣篮,并没有来得及洗。林晚嘴角扬起笑意,放下自行车走进厨房。
厨房里,灶台旁的小筐里整齐地码着摘好的艾草,根部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显然是刚采回来不久。旁边的碗里装着过滤好的艾草汁,翠绿透亮,正是制作青团的关键。林晚伸出手,指尖拂过冰凉的碗壁,心里满是暖意。“还是你懂我,知道我懒得去郊外采艾草。”
她系上奶奶留下的蓝印花布围裙,按照记忆里的步骤,把糯米粉倒进大盆里,缓缓加入艾草汁。和面是个力气活,小时候总是奶奶揉面,她在一旁帮忙递水,看着奶奶的手把松散的面粉揉成光滑的绿面团。今天她刚揉了没一会儿,就觉得手腕发酸,面团也总是揉不匀。
“奶奶,我还是没你厉害。”林晚叹了口气,正准备歇口气,忽然感觉手腕一轻,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住了她的手。面团在掌心下渐渐变得听话,揉动的节奏变得均匀而有力,原本粗糙的面团慢慢变得光滑细腻,泛着淡淡的艾草绿。
林晚笑着加快了速度,“有你帮忙就是不一样。”她把揉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手掌压成圆饼,包进满满的豆沙馅。小时候她总嫌奶奶包的豆沙太少,今天她特意多放了些,看着圆滚滚的青团在手里成型,心里满是成就感。
包到一半时,她忽然发现案板上多了一小碗芝麻碎。芝麻碎炒得金黄,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的配料。林晚拿起一勺芝麻碎,放进一个青团里,“这个是给你的,奶奶,你也喜欢吃芝麻馅的,对不对?”
蒸青团的时候,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艾草香和糯米香。林晚靠在门框上,看着蒸锅冒出的袅袅白汽,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她总是搬着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等着青团出锅,奶奶则会笑着揉她的头发,说:“别急,等凉一会儿再吃,小心烫嘴。”
蒸锅“咕嘟”作响,白汽越来越浓。忽然,灶台上的盐罐轻轻晃动了一下,撒出一小撮盐落在案板上。林晚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小时候奶奶做青团时,总会在艾草汁里加一点点盐,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艾草的清香,让口感更有层次。她笑着拿起盐罐,往剩下的面团里加了少许盐,“还是你想得周到。”
青团蒸好后,林晚把它们一个个捡出来,放在铺着油纸的盘子里。翠绿的青团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她拿起一个,吹了吹凉,轻轻咬了一口。艾草的清香、糯米的软糯、豆沙的清甜在舌尖交织,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好吃吗?奶奶。”林晚拿起一个包着芝麻碎的青团,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这个是你的,快尝尝。”
风从厨房的窗户吹进来,吹动了桌上的油纸,青团的香气飘得更远了。林晚仿佛看到奶奶坐在对面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青团,吃得满脸笑意。“还是晚晚包的好吃,豆沙馅真足。”温柔的声音像是在耳边响起,清晰而真切。
她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一边吃着青团,一边给奶奶讲今天在书店发生的趣事。讲一个小朋友缠着她讲了一下午的故事,讲一位老爷爷来买怀旧的老书,讲巷口的海棠花开得有多热闹。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像是奶奶真的坐在对面认真听着。
吃完青团,林晚收拾好厨房,走到院子里。夕阳已经落下,天边泛起淡淡的暮色。她搬起小板凳坐在海棠树下,看着院子里的光影渐渐变暗。晾衣绳上的衬衫已经干了,她起身把衬衫收下来,叠得整整齐齐放进衣柜里。
“奶奶,明天我休息,想去看看你。”林晚轻声说。奶奶的墓地在城郊的公墓,离老城区有些远,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了。
夜里,林晚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里的地图,查找去公墓的路线。忽然,床头的台灯闪烁了一下,手机屏幕自动亮起,弹出了一条公交线路信息,正是从老城区直达公墓的班车,还标注了发车时间和站点。林晚笑着抚摸手机屏幕,“你连路线都帮我查好了,真贴心。”
第二天清晨,天朗气清,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林晚收拾好东西,带上几个刚蒸好的青团,准备出门。走到门口时,她发现鞋柜上放着一把伞,伞是奶奶当年常用的黑色油纸伞,伞面虽然有些陈旧,却依旧完好。“知道今天太阳大,怕我晒着,对不对?”
她撑着油纸伞,走在去公交站的路上。油纸伞的伞面很大,能遮住大部分阳光,伞柄带着熟悉的温润触感。路过巷口的早餐铺时,老板笑着和她打招呼:“林晚,今天休息啊?这伞真好看,是你奶奶的吧?”
“是啊,我奶奶留下的。”林晚笑着回应。
“你奶奶当年经常撑着这把伞来买早点,还总说你爱吃这家的油条。”老板一边说着,一边递给她一根刚炸好的油条,“拿着路上吃,你奶奶当年总帮我照看铺子,这点心意。”
林晚接过油条,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奶奶虽然不在了,但她的善良和温暖,一直留在这条巷子里,留在邻居们的记忆里。
坐上班车,一路向城郊驶去。窗外的风景渐渐从热闹的街巷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田野,春风吹过麦田,泛起层层绿浪。林晚靠在车窗上,手里紧紧攥着油纸伞,轻声说:“奶奶,我们快到了。”
到了公墓,林晚沿着石阶慢慢往上走,手里捧着青团和一束白色的菊花。奶奶的墓碑干净整洁,上面镶嵌着奶奶的照片,照片里的奶奶笑得依旧慈祥。她把菊花放在墓碑前,小心翼翼地摆上青团,“奶奶,我来看你了,给你带了你爱吃的青团,还有你喜欢的菊花。”
她坐在墓碑前的石阶上,轻声给奶奶讲着最近的生活。讲书店的工作很顺利,讲院子里的海棠花开得很好,讲她学会了做很多小时候爱吃的菜。“奶奶,有你陪着我,我一点都不孤单。”
风穿过树林,带来一阵轻柔的风声,像是奶奶温柔的回应。林晚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照片,“我会经常来看你,会好好生活,不让你担心。”
夕阳西下时,林晚起身准备离开。她拿起油纸伞,回头望了一眼墓碑,心里满是平静和踏实。她知道,奶奶的陪伴从未离开,无论是在旧宅的厨房里,还是在春日的巷陌里,或是在这寂静的公墓中,奶奶一直都在她身边,用无声的方式守护着她,陪伴着她。
走下石阶时,她忽然发现油纸伞的伞面上,不知何时沾了几片嫩绿的艾草叶,像是奶奶特意留下的印记。林晚笑着把艾草叶摘下来,放进衣兜里。
返程的班车上,她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心里想着,只要心里有牵挂,有思念,那些离开的人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他们会化作春风,化作细雨,化作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温暖着往后的每一个日子。
而她和奶奶的约定,也会像这春日的青团一样,岁岁年年,带着不变的清香和暖意,留在时光里,留在她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