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洒在摊开的画本和一叠素材上。苏晚坐在地毯上,指尖划过一张张照片——有“天文社树”种植时孩子们虔诚的笑脸,有桐安树冬季保暖时父女俩缠草绳的身影,有沙漠心愿瓶的旧照,还有春游时孩子们画的“植物星座图”,这些都是《星空日记》第四部的核心素材,而这部绘本的主题,早已在她心中敲定——“星空下的约定”。
“妈妈,我们今天要画天文社成果展的插画吗?”小桐晚穿着印着桂花图案的小裙子,抱着自己的画本跑过来,身后跟着的陆屿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资料的文件夹,里面是他整理的星空知识手册和读者来信复印件。自从春游实践结束后,小桐晚就一直盼着第四部绘本的创作,每天都要问好几次“什么时候开始画画”。
苏晚笑着点点头,把一张“天文社成果展”的大合照放在画本旁:“今天我们正式启动创作啦!这部绘本要记录你和天文社朋友们的约定、桐安树的成长、沙漠心愿瓶的回忆,还有读者们的温暖反馈,让大家看到星空不仅有奥秘,更有藏在里面的爱与约定。”
陆屿把文件夹放在茶几上,翻开里面的资料:“我整理了土星、猎户座、向日葵等相关的星空和自然知识,还有你之前写的观测日记,创作时可以参考,确保内容准确。另外,我还把读者来信里的精彩句子摘抄下来,或许可以放在绘本的旁白里,增加温暖感。”
创作的第一步是梳理故事线。苏晚拿出一张大大的白纸,画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绘本开头从‘天文社树’种植写起,引出‘约定’的主题;中间部分穿插春游实践、土星观测、桐安树开花等故事,展现你和朋友们的探索与成长;结尾则是沙漠心愿瓶的重逢,呼应开头的约定,留下对未来的期待。”
小桐晚趴在白纸上,用彩笔在思维导图旁画了很多小图标:天文社树画成小树苗的样子,土星画成带着光环的圆圈,沙漠画成沙丘的形状,每个图标旁边都标着对应的故事关键词。“妈妈,我们还要加上‘天文社成员小档案’!”她突然想起什么,举起小手,“就像绘本里的小彩蛋,告诉大家张浩、李雨桐和王浩然的星座和爱好,这样大家会更喜欢我们的天文社。”
苏晚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立刻在思维导图上补充:“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们可以给每个成员画一张小头像,写下他们的星座、最喜欢的行星和天文社里的专属称号,比如你是‘星空小画家’,张浩是‘天文摄影师’,李雨桐是‘星座故事家’,王浩然是‘星空手工达人’。”
接下来是插画草图的绘制。小桐晚拿起画笔,先从“天文社树种植”的场景画起。她先画了一片梧桐林,中间是她和三位小伙伴围在桂花树苗旁,张教授在旁边指导,家长们在帮忙填土浇水,桐安树在一旁挺立着,枝桠上抽出嫩绿的新叶。“我要把每个人的表情都画得很认真!”她一边画一边说,笔下的自己皱着小眉头,双手扶着树苗,张浩则拿着小铲子,脸上带着笑容。
苏晚在旁边指导她:“可以把背景的天空画成淡蓝色,点缀几颗小小的星星,呼应‘星空下的约定’的主题。还有,记得把木牌上的‘天文社树·2029年春’和猎户座图案画清楚,这是重要的细节。”
小桐晚点点头,在天空中添了几颗星星,又仔细画好了木牌上的文字和图案。画到春游实践的场景时,她特意画了一片向日葵花田,自己站在花田里给同学们讲解,张浩拿着星图罗盘对照,李雨桐翻着绘本,王浩然举着录音笔,背景里的梧桐树被画成了猎户座的形状,叶脉像星星的光芒。“我还要在向日葵花盘里画几颗小‘星星’,呼应我们的‘植物星座图’!”
陆屿坐在旁边,一边整理星空知识资料,一边时不时地给出建议:“画土星观测场景时,要注意土星的光环是倾斜的,颜色是淡金色,不能画成圆形的光圈。还有,天文台的望远镜要画得更精准一些,镜筒是长长的圆柱形,底座是三角形的。”
小桐晚认真地记下爸爸的话,在画本上勾勒出土星的样子,光环倾斜着,边缘带着淡淡的金色,旁边画着天文台的大望远镜,自己和小伙伴们正排队观测,脸上满是惊讶的表情。“我要把土星画得大大的,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它的光环!”
创作过程中,一家三口时不时地讨论、调整。苏晚发现小桐晚画的沙漠场景里,沙丘的形状不够逼真,就拿出之前去沙漠的照片给她参考;陆屿提醒她在画读者来信的场景时,可以画一个小小的邮筒,旁边堆着信件,增加画面的温馨感。小桐晚则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天文社成员小档案”里,给每个人画一个对应的星座图标,张浩对应木星,李雨桐对应金星,王浩然对应火星,自己对应土星。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画本上已经画满了十几张插画草图。小桐晚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成就感:“妈妈,我们的绘本一定会很好看!我要让读者们知道,和好朋友一起探索星空、遵守约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苏晚把画本收起来,轻轻摸了摸她的头:“是啊,这些草图都画得很棒,充满了童真和温暖。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草图细化,给它们上色,再配上文字旁白,一部精彩的绘本就完成了。”
陆屿则拿出手机,给出版社编辑林老师发了一条消息,告诉她第四部绘本已经正式启动创作,附上了几张草图和故事大纲。没过多久,林老师就回复了消息,语气里满是期待:“故事线和草图都非常棒!‘星空下的约定’这个主题很有温度,‘天文社成员小档案’的设计很有互动性,建议可以再增加一个‘约定打卡页’,让小读者们也能写下自己的星空约定,增加绘本的参与感。”
看到林老师的建议,小桐晚立刻兴奋地说:“好呀好呀!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空白的打卡页,让小读者们写下自己的约定,比如‘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星星’‘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然后签名画押,就像我们的心愿瓶一样!”
苏晚和陆屿都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立刻在思维导图上补充了“约定打卡页”的内容。“我们还要在打卡页旁边画一些小图标,比如星星、树苗、望远镜,让小读者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标贴在约定旁边。”苏晚提议道。
晚上,小桐晚躺在床上,还在想着绘本的创作。她在心里默默规划着接下来要画的内容:桐安树开花的场景要画得漂亮一些,淡紫色的小花要开满枝头;沙漠心愿瓶重逢的场景要画得温馨一些,大家围在一起念愿望,星空要画得格外璀璨;读者来信的场景要画得温暖一些,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信件上,旁边放着星空贴纸和绘本。
而他们不知道,林老师已经把第四部绘本的初步计划汇报给了出版社,出版社非常重视,已经开始规划出版流程,计划在明年春天推出;张教授听说绘本要记录天文社的故事后,特意整理了一份“儿童天文知识精简版”,供苏晚创作时参考;天文社的孩子们得知后,也纷纷提供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观测日记,希望能被收录进绘本里,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星空探索故事。
《星空日记》第四部的创作正式启动,这本承载着约定、友谊与成长的绘本,就像一颗正在孕育的种子,在爱与期待的浇灌下,慢慢生根发芽。未来,它会记录下更多精彩的故事,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小桐晚的插画会如何细化?“约定打卡页”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属于《星空日记》的温暖旅程,即将在新的篇章里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