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外的官道上,旌旗如林,尘土飞扬。柴荣率领北伐中军,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三日清晨抵达都城近郊。远远望去,汴梁城墙巍峨耸立,护城河波光粼粼,这座历经战火的都城,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陛下,前方便是汴梁城了!”侍卫高声禀报,语气中难掩激动。
柴荣勒住战马,望着熟悉的都城,心中百感交集。此次北伐,历时半年,收复燕云十六州,平定江南叛乱,震慑契丹,后周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他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铠甲,大步向前走去。
此时的汴梁城外,早已人山人海。百姓们自发前来迎接凯旋的大军,手中挥舞着鲜花和旗帜,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当柴荣的身影出现时,百姓们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声音震彻云霄。
“柴天子回来了!我们的救星回来了!”
“燕云收复了,江南平定了,以后再也没有战争了!”
百姓们热泪盈眶,纷纷向前涌来,想要近距离看看这位拯救天下的帝王。士兵们维持着秩序,却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柴荣笑着挥手致意,心中满是欣慰——这便是他想要的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对国家充满希望。
文武百官早已在城门前列队等候。看到柴荣走来,范质、王溥等大臣纷纷上前跪拜:“臣等恭迎陛下凯旋!陛下辛苦!”
“众卿平身!”柴荣扶起众大臣,语气温和,“此次北伐大捷,非朕一人之功,乃是众卿与三军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后,柴荣率领众将,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缓缓步入汴梁城。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商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柴荣推行新政多年的成果,粮食增产,百姓富足,工商业蓬勃发展,汴梁已成为五代以来最繁华的都城。
回到皇宫,柴荣来不及休息,便直奔东宫探望太子柴宗训。太子卧病在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太医们束手无策,见到柴荣到来,纷纷跪地请罪:“陛下,太子殿下病情危重,臣等无能,未能治好殿下的病。”
柴荣坐在床边,握住太子冰凉的手,心中痛惜不已:“宗训,父皇回来了,你一定要挺住!”
太子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柴荣,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虚弱地说道:“父皇……您回来了……儿臣……好想您……”
“父皇在,没事的!”柴荣强忍着泪水,下令道,“传朕旨意,张贴皇榜,招募天下名医,若能治好太子的病,赏黄金千两,封官晋爵!”
皇榜张贴后,天下名医纷纷赶往汴梁。然而,太子的病情十分奇特,太医们会诊多日,仍未能查明病因。柴荣心中焦急,日夜守在东宫,茶饭不思。
就在柴荣忧心忡忡之际,范质前来禀报:“陛下,江南送来急报,李煜的旧部在池州发动叛乱,韩令坤将军正在平叛,请求陛下派兵增援!”
柴荣脸色一沉。他没想到,李煜的旧部如此顽固,竟然在江南平定后再次发动叛乱。如今太子病重,汴梁需要稳定,他实在难以分身。
“传朕旨意,命石守信率两万大军,驰援江南,协助韩令坤平叛,务必尽快肃清叛乱势力!”柴荣当机立断。
“臣遵旨!”范质领命而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几日,北疆传来消息:契丹耶律贤趁柴荣回京、北疆兵力空虚之际,暗中派骑兵骚扰燕云边境,杀害边民,掠夺物资。刘继业、赵匡胤请求陛下下令,允许他们率军反击。
柴荣心中大怒。耶律贤表面求和,暗中却屡屡挑衅,实在可恶。但此时太子病重,江南叛乱未平,他若下令北伐,恐引发更大的动荡。
“传朕旨意,命刘继业、赵匡胤坚守边境,不得主动出击,若契丹骑兵再来骚扰,可予以反击,但不可深入契丹境内,避免扩大战事。”柴荣权衡再三,做出了决定。
接连的变故,让柴荣身心俱疲。他日夜操劳,既要照顾太子,又要处理朝政,还要应对外部的威胁。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劝道:“陛下,龙体为重,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天下不能没有您!”
柴荣苦笑一声:“朕也想休息,但太子病重,叛乱未平,契丹挑衅,朕怎能安心休息?”
就在柴荣焦头烂额之际,一名白发老者来到皇宫外,声称能治好太子的病。侍卫们将他带到柴荣面前,老者躬身道:“草民孙思邈,听闻太子病重,特来一试。”
柴荣大喜过望。孙思邈乃天下闻名的神医,若能请到他,太子或许有救。他连忙说道:“孙神医,若能治好太子的病,朕必重重有赏!”
孙思邈点头,随柴荣前往东宫。他为太子诊脉后,眉头微蹙:“太子殿下并非生病,而是中了慢性毒药!”
“什么?”柴荣脸色骤变,“是谁如此大胆,竟敢毒害太子?”
孙思邈说道:“此毒名为‘牵机引’,无色无味,慢性发作,若不及时救治,太子殿下恐怕性命难保。草民虽有解药,但需时日炼制,在此期间,需严加防范,避免有人再次下毒。”
柴荣心中震怒。毒害太子,事关国本,绝不能容忍。他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封锁东宫,严查所有接触过太子的人,务必找出下毒之人!”
一场大规模的排查在皇宫内展开。然而,下毒之人极为狡猾,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柴荣心中清楚,这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阴谋,或许与那些不满他改革的老臣有关,甚至可能与李煜的旧部、契丹耶律贤有关。
孙思邈开始炼制解药,柴荣则日夜守在东宫,同时处理朝政,应对外部的威胁。他心中明白,接下来的日子,必将更加艰难。
太子能否顺利解毒?下毒之人究竟是谁?江南的叛乱能否及时平定?契丹的挑衅是否会升级?一系列的疑问,盘旋在柴荣的心头。他站在东宫的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暗下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守护好自己的家人和百姓。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汴梁城内悄然酝酿,而柴荣即将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