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回青柳镇时,镇口早已挤满了人。张启山和李叔带头举着“欢迎归乡”的木牌,镇民们手里捧着鲜花和水果,看到我们的马车,立马欢呼起来:“沈大夫!萧先生!你们回来啦!”
小艾力第一个跳下车,手里举着“天下仁医”的牌匾,兴奋地喊:“我们从京城回来啦!陛下还夸我们青柳镇的医术好呢!”
镇民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京城的事。有个老奶奶拉着我的手,把一篮子鸡蛋塞给我:“你们为青柳镇争光了,老婆子也没什么好谢的,这些鸡蛋你们拿着补补身子。”
我们笑着接过鸡蛋,跟着大家往医馆走。医馆院子里早已摆好了桌椅,李叔炖了羊肉汤,张启山带来了自酿的米酒,镇民们也纷纷拿出家里的拿手菜,不一会儿就摆了满满一桌子。
席间,萧承嗣给大家讲了京城“医道大会”的事,说草原和西域的医者如何称赞青柳镇的医术,说陛下如何重视医道交流,听得大家阵阵喝彩。小石头也从凉州城赶回来了,他握着我的手说:“沈奶奶,萧爷爷,我听说你们在京城露了大脸,以后咱们青柳镇的医馆分校,肯定能吸引更多人来学医!”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忙着把从京城带回来的医书和经验分享给学生们。小艾力和阿卜杜主动承担起“小老师”的角色,给低年级的学生讲京城太医院的见闻;阿依古丽则把在京城学到的诊脉技巧,结合西域的草药知识,整理成笔记,供大家参考。
没过多久,于阗国的国王就派使者来了,带来了大批和田玉和西域草药,说要跟青柳镇长期合作,不仅交换药材,还要每年派学生来医馆分校学习。使者还带来了国王的信,信里说:“青柳镇的医道精神,值得天下医者学习。愿我们永远是朋友,共同守护百姓健康。”
草原的巴特尔也派腾格尔送来消息,说草原的小医馆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本地大夫,还学着青柳镇的样子,办起了小型药材集市,让草原的百姓不用再跑远路买药材。
看着这一切,萧承嗣坐在桃树下,握着我的手轻声说:“我们当年留在青柳镇,只是想安安稳稳地行医救人,没想到能走到今天——连接了中原、草原、西域,让医道传遍这么多地方。”
“是啊,”我靠在他肩上,看着满院忙碌的学生和盛开的桃花,“这都是因为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朋友,有这么多心怀仁心的人。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以后还会有更多人加入我们,让天下百姓都能摆脱病痛。”
初夏的风拂过药田,薄荷和甘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小艾力带着学生们在药田边认草药,阿卜杜拿着图谱认真记录,阿依古丽则在旁边给大家讲解西域草药的用法,孩子们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我知道,我们的医道之路还远没有结束。未来,我们还要带着学生们去更多地方,分享医术,传递友谊;还要编写更多医书,把中原、草原、西域的医术精华都传承下去;还要让青柳镇的药香飘得更远,让“医者仁心”的初心,永远照亮天下。
夕阳西下,把药田和桃树都染成了金色。萧承嗣握住我的手,我们一起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幸福和期待。这药庐的春深,会年复一年地延续下去,带着我们的故事,带着一代又一代医者的初心,在这片土地上,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温暖,永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