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九年一月中旬,柏林。
严寒依旧牢牢掌控着这座城市,但柏林大学厚重的石墙之内,另一种热度正在积聚。
走廊里,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争论的焦点不再是学理,而是《红旗报》上卢森堡的最新文章《秩序下的暗流》,以及为何预期的全面起义并未发生。
他们不知道的是,一种新的、更注重组织与理论准备的策略,正在斯巴达克同盟内部悄然传播。
林·冯·俾斯麦刚与安娜一同离开一间关于黑格尔法哲学的课堂。
激烈的课堂辩论余温未散,安娜正就“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向林提问,两人走在幽深昏暗的走廊里。
阳光费力地透过高处积尘的彩绘玻璃,在冰冷的地板上投下扭曲而黯淡的光斑。
“等等。”
林突然停下脚步,拉住了安娜的手臂。他的目光锐利地投向走廊拐角处。
一个穿着灰色工装、背影挺拔的中年男子,正背对着他们,异常专注地擦拭着窗台。
他的动作带着一种刻入骨髓的规律与精确,每一个来回都分毫不差,花白的头发修剪得极短,紧贴着头皮。
就在他转身换水时,林看清了他的侧脸——线条刚硬,下颌紧绷。
刹那间,林的记忆被猛地拽回到几周前波茨坦广场那个寒冷的午后:
长长的等待救济汤的队伍,弥漫在空气中的绝望与忍耐,以及就是这个挺拔却难掩落魄的身影,在接过那碗稀薄汤食时,竟下意识地、近乎本能地挺直脊背,抬手敬了一个标准而迅速的军礼。
那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举动,曾让林印象深刻。
此刻,同样的锐利眼神,同样的挺直腰板,与记忆中那个在救济点前维持着最后尊严的军官完美重叠。
“怎么了?”
安娜压低声音问,她也感觉到了这个清洁工的不同寻常。
男子察觉到停留的视线,缓缓转过身,双手在粗糙的工装裤侧下意识地擦了擦,仿佛要擦掉并不存在的灰尘。
他的目光与林相遇,没有闪躲,也没有卑微,只有一种深藏的疲惫和戒备。
“我们在哪里见过吗,先生?”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沙哑的磨损感,但语调平稳。
林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目光落在男子工装左胸口袋上方。
那里原本应该有着一枚铁十字勋章的。
“凡尔登?”
林轻声吐出一个词,一个在无数德军老兵心中重若千钧的地名。
紧接着,他补充道,语气带着确凿的回忆:“还有波茨坦广场的救济点。那天,你敬了一个礼。”
男子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变得如磐石般坚硬。
林的话显然触动了他内心最深的角落。
他沉默了几秒,那刻意维持的冷漠外壳出现了裂痕,声音低沉了些:“您……记得。”
这近乎是一句承认。
“我记得,”林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尊重,“一个即使在领取救济时也不忘军人仪态的人,不该被如此对待。”
“这无关军装,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尊严。”
这句话穿透了对方坚硬的外壳。
男子的肩膀微微松弛下来,警惕的眼神中混杂进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一丝久违的被理解的触动,还有更深的痛楚。
安娜适时地开口,声音温和:“先生,我们没有恶意。”
“只是觉得……您似乎不该在这里做这些。”
男子看了看安娜,又看了看林,终于低声道:“汉斯·迈尔。”
“第11巴伐利亚步兵师,前少校。”
他报出部队番号和军衔时,下巴微微扬起,那是他仅存的、不容玷污的骄傲。
林伸出手:“林·冯·俾斯麦。这位是安娜·沃尔夫小姐。”
迈尔少校犹豫了一下,才伸出他那布满老茧和冻疮的手,与林轻轻一握。
动作依然保持着某种仪式感。
“您为什么在这里?”
林问。
“为什么?”
迈尔少校的嘴角扯出一个近乎残酷的苦笑,“为了马克,先生。”
“为了不被饿死,为了我的家人。”
“体面?”
他环顾这充满学术气息的走廊,声音里充满了自嘲,“体面填不饱肚子。”
“为了我和我的家,我已经卖掉了枚铁十字勋章。”
“没什么好体面的了。”
“帝国需要时,我们是英雄;帝国垮了,我们就是……麻烦。”
他指了指自己,“一个活生生的、需要被清扫的麻烦。”
就在这时,一个夹着公文包、衣着体面的年轻讲师匆匆走过,甚至没有看他们一眼,仿佛迈尔少校和他手中的水桶只是走廊里一件不起眼的摆设。
迈尔少校的身体在那瞬间再次绷紧,直到脚步声远去。
“很多人去了自由军团,”林看似随意地提起,目光却紧盯着迈尔的表情,“至少那里有枪,有饭吃,还有……‘秩序’。”
迈尔的脸上掠过一丝深刻的厌恶,这反应让林心中微动。
“自由军团?”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个词,“那里聚集着一些最疯狂的家伙,以为暴力能解决一切,想把德国拉回到某个……虚幻的过去。”
“我不是雇佣兵,更不是屠夫。”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我只是个想养活家人,却找不到出路的……前少校。”
“出路?”
林捕捉到这个关键词,他微微向前倾身,声音低沉而清晰,“迈尔少校,您擦拭地板时,可曾留意过那些从您身边走过的、同样失业的工人子弟?”
“您在那救济队伍里,可曾看过身边那些面黄肌瘦的同胞? ”
“你们或许穿着不同的衣服,来自不同的街区,但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你们被同一批人抛弃、被同一种制度碾压。”
“你们的敌人,从来不是彼此。”
迈尔少校猛地抬起头,眼中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震动,而非仅仅是痛苦或愤怒。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反驳,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林的话,像一把钥匙,试图打开一扇他从未想过要开启的门。
“少校,”林趁热打铁,语气诚挚,“您和您的士兵们懂得纪律、组织和牺牲,这些是宝贵的品质。”
“但剑能挥向何方,取决于握剑的头脑。德国真正的敌人,不是街角抗议的工人,也不是谈判桌旁的协约国代表,而是那个制造了无数饥饿、不公和绝望的根源。”
“想想看,是谁让英雄沦为擦地板的杂役?”
“是谁让工人流落街头?”
林从内袋取出笔记本,快速写下一个地址,撕下递给迈尔。
“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继续这场谈话。不是作为施舍者与乞讨者,而是作为……试图看清这个混乱世界真相的同行者。”
迈尔少校看着那张纸条,没有立刻去接。他的内心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最终,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纸条,像对待一份机密文件般,郑重地将其放入工装内袋。
“我需要……考虑一下。”
他低声说,提起水桶,恢复了那种刻板的姿态,但眼神已与最初截然不同。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安娜轻声问林,语气中带着担忧和不解:“你想争取他?”
“一个旧军官?”
“安娜,”林的目光依旧追随着那个消失在走廊尽头的、孤独而挺拔的背影,“你或许看到的是‘旧军官’,我看到的是被时代洪流冲垮、却依然保持着纪律性和行动力的潜在力量。”
“成千上万的‘迈尔少校’正散落在德国的各个角落,他们充满愤怒、失落,找不到方向。”
“如果没有人给他们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么,蛊惑他们走向毁灭和复仇的邪恶声音,很快就会填满他们的耳朵。”
他转向安娜,神情异常严肃:“革命不仅仅是街头呐喊,更是争夺人心、争取力量的精细工作。”
“瓦解敌人可能依靠的力量,将其转化为可能的盟友,甚至是我们自己的战士,这本身就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
“我们不仅要看到工厂里的工人,也要看到这些穿着旧军装、内心充满矛盾的‘兄弟们’。”
“我想,我得去一趟霍夫曼他们的讨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