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日的柏林,破晓的曙光刚刚染白东方天际,整座城市却早已苏醒。
在工人聚居的韦丁区,老钳工汉斯仔细地将一枚红布星章别在褪色的工装领口,他的手指因长年劳作而粗糙,动作却异常轻柔。
窗外,隐约传来阵阵脚步声与人声,如同春汛来临前的暗涌。
“快点,爸爸!”
小女儿克拉拉兴奋地扯着他的衣角,“安娜姐姐说今天我们要让全德国都听见柏林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勃兰登堡门前的巴黎广场上,一夜未眠的格特鲁德正对着手中的清单逐一核对。
她扶了扶眼镜,对着身旁的工人纠察队员急切地问道:“广播线路最后检查过了吗?”
“主席台的扩音器必须万无一失。”
“放心吧,诺依曼同志。”
年轻的队员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我们连夜测试了三次,连备用设备都准备好了。”
广场东侧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莉泽洛特正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话筒的位置。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话筒,仔细辨别着回声效果。
在她身后,工人们正在悬挂巨幅红色条幅,上面用白色颜料写着些什么,定睛一看: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莉泽,帮我把这些传单分发给各区的领队。”
安娜抱着一摞还散发着油墨味的宣传材料快步走来,她的双颊因忙碌而泛着红晕,“这是今天演讲的顺序安排。”
这时,几辆卡车缓缓驶入广场,卸下成捆的红旗与标语牌。
霍夫曼从第一辆卡车上跳下,指挥着学生们开始分发。
晨光中,印着镰刀锤子的红旗在年轻人手中猎猎作响,犹如跃动的火焰。
“注意把最大的那面旗挂在主席台正上方!”
奥托洪亮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
这位老工人今天特意换上了干净的工装,受伤的手臂吊在胸前,却丝毫不影响他指挥若定的气度。
八时许,第一批游行队伍开始进入广场。
走在最前面的是参加过科佩尼克战役的工人民兵,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胸前佩戴着战斗勋章。
紧随其后的是柏林各工厂的工人方阵,他们高举着厂旗,唱着新学的革命歌曲。
“看哪!”
人群中有人惊呼。只见来自米特区的纺织女工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方阵,她们手中挥舞着连夜赶制的红色三角旗,在晨风中汇成一片流动的霞光。
主席台后的临时指挥部里,林正与德共领导人们进行最后的准备。
卢森堡仔细审阅着演讲稿,不时用铅笔做着标记;
李卜克内西则来回踱步,口中默念着演讲词。
“广播信号覆盖范围确认了吗?”
林转向刚刚进来的格特鲁德。
“已经确认了。”
格特鲁德快速翻阅着手中的报告,“通过占领的广播大楼,信号可以覆盖全柏林,并通过中继站向汉堡、莱比锡等三十七个城市转播。”
威廉·皮克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同志们,根据各区报告,参加游行的人数已经超过十五万,而且还在增加!”
窗外,人潮如红色的洪流般不断涌入广场。
工人们自发地维持着秩序,形成一条条井然有序的纵队。
在人群外围,妇女们设立起了临时供水点,将一杯杯清水递给远道而来的游行者。
九时整,一切准备就绪。
卢森堡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气:“是时候了,同志们。”
林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位领导人,沉声说道:“记住,今天我们不只是在庆祝胜利,更是在向全德国展示工人阶级的力量与团结。”
他们并肩走向主席台。
当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将金色的光芒洒满广场时,十几万人的欢呼声如春雷般炸响,震动了整座柏林城。
红旗在阳光下汇成海洋,每一面旗帜都在诉说着一个觉醒的故事。
在这片红色的浪潮中,一个崭新的德国正在缓缓升起。
虽然,缓缓升起的过程很艰难。
广场上,老钳工汉斯将女儿高高举起,让她能看清主席台上的景象。
小女孩睁大眼睛,望着那片红色的海洋,轻声问道:“爸爸,这就是你说的新世界吗?”
汉斯望着迎风招展的红旗,眼中闪烁着泪光:“是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新世界。”
在主席台上,林注视着眼前这片红色海洋,轻声对身旁的卢森堡说:“看啊,罗莎同志。”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当他们觉醒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卢森堡点点头,她的镜片后也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今天,我们不仅是在庆祝胜利,更是在书写历史。”
随着李卜克内西走到话筒前,整个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十几万双眼睛注视着主席台,等待着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广播线路的另一端,成千上万的德国民众也守在收音机前,准备聆听来自柏林的声音。
这一刻,整个德国都在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