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里,死一样的沉寂。
“江导……”
林岚的嘴唇翕动,她看向江辰,那个冷静到可怕的年轻人。
“我建议,立刻向部委提交申请,将《铸芯》的播出时间,无限期推迟。”
她的逻辑在绝境中依旧清晰。
“舆论已经彻底倒向华芯科技。现在所有媒体都在鼓吹他们是‘民企之光’,是‘龙国科技的真正希望’。在这种氛围下,我们的片子播出去,不会有任何正面效果。”
“它只会被当成一个笑话,一个为失败者谱写的蹩脚挽歌。这对龙芯院,对陈院士,是二次伤害。”
高健擦拭镜头的动作停了下来。
“推迟?那不就是认输了吗!”他把麂皮往桌上一摔,发出沉闷的响声,“就让那姓肖的踩着咱们的脸开香槟?”
“这不是认输,这是规避风险!”林岚的金丝眼镜后,闪过一丝焦灼,“我们不能用倾注了所有人心血的作品,去撞一座已经立起来的铁山!这不理智!”
“我不管什么理智不理智!”
“你……”
“够了。”
江辰终于开口。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显示屏前。屏幕上,是肖擎天意气风发的脸,他手里举着那枚小小的芯片,对着全世界的镜头,笑得温文尔雅。
一个完美的胜利者。
江辰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屏幕上肖擎天的脸。
推迟播出?
不。
那恰恰是肖擎天最想看到的。
他要的,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宣布胜利,他要的是在精神上,彻底击垮龙芯院,击垮陈望道,击垮所有还在走那条最苦最难的路的人。
他要用一场资本的狂欢,来证明三十年埋头苦干的坚持,一文不值。
赵立新被带走时,那句无声的“谢了”,在江辰脑海里再次浮现。
原来是这样。
抓走一个赵立新,根本无关痛痒。因为真正的杀招,根本不是窃取技术。
是捧杀。
是先让你看到希望,再用一个你无法企及的“奇迹”将你打入深渊,最后再用一部为你谱写的“赞歌”,来公开处刑。
诛心。
这才是肖擎天真正的计划。
“不推迟。”江辰的指令,清晰而冰冷,“不仅不推迟,我们还要主动迎战。”
林岚和高健同时看向他。
“怎么迎战?”林岚几乎是脱口而出,“华芯科技的发布会就在周五,我们的片子周四晚上播,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窗口!我们拿什么去扭转已经形成的舆论海啸?”
“一部预告片。”
江辰转身,回到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现在,立刻,剪一部预告片出来,全网投放。”
“预告片?”林岚更不解了,“我们的素材里,没有比2nm更震撼的东西!”
“谁说要比那个?”
江辰调出了一段素材。
那不是什么高精尖的设备,也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成功瞬间。
画面里,是陈望道院士的办公室。
一张普普通通的办公桌上,堆着一摞一摞,像小山一样高的草稿纸。
纸张泛黄,边缘卷曲。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演算公式、物理模型、失败的参数和被划掉的路径。
“我要这个。”江辰的手指,点在那堆“废纸”上。
林岚愣住了。
高健也愣住了。
用一堆废纸,去对抗一枚2nm芯片?
这仗,还能这么打?
“高健,把你拍的所有陈院士的素材给我。”
“林岚,联系所有我们能联系到的媒体渠道,我要在半小时后,让所有人看到这部预告片。”
江辰的指令不容置疑。
他戴上耳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整个人的世界里,只剩下飞速跳跃的素材和时间线。
他没有展示任何龙芯院已经取得的成果,没有展示EUV光源亮起时的辉煌。
他的剪辑,克制到了极致。
第一个镜头,是那堆小山般的草稿纸的特写,一个公式覆盖着另一个公式,一张纸叠着另一张纸,仿佛是沉默的年轮。
镜头缓缓拉开,从草稿纸上那些仿佛蕴含着宇宙生灭的符号,慢慢摇向窗外。
窗边,站着一个疲惫却挺得笔直的背影。
是陈望道院士。
他花白的头发,在夕阳下,镀上了一层金边。
整个预告片,没有一句对白,没有激昂的音乐,只有安静的,仿佛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在画面的最后,一行白色的宋体字,缓缓浮现。
“有人在资本的风口上建立帝国。”
“有人在寂静的草稿纸上建立宇宙。”
没有署名,没有logo,只有一个播出信息。
《铸芯》,周四晚八点,央视一套。
半小时后。
这部只有四十五秒,堪称简陋的“反商业”预告片,被精准地投放到了所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
没有买热搜,没有请水军。
但它,就像一滴滚烫的清油,滴进了已经沸腾的舆论场。
起初,是嘲讽。
“笑死,对面都2nm了,你在这给我看废纸?”
“感动哭了,所以你们的研究成果呢?都在纸上?”
“宇宙?什么宇宙?元宇宙吗?”
但很快,另一种声音,开始顽强地出现。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外行,反而觉得这堆草稿纸,比那枚闪闪发光的芯片,更让我心安。”
“是啊,科技的突破,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发布会?我记得,我们是从两弹一星,是从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开始的。”
“快,真的就一定好吗?慢,就真的错了吗?”
一场关于“快”与“慢”的思辨,一场关于“资本”与“风骨”的讨论,在网上悄然发酵。
它没有压过华芯科技的声浪,却像一把锋利的楔子,在铁板一块的舆论上,凿开了一道裂缝。
周四晚,七点五十九分。
龙芯院,临时工作室。
江辰、林岚、高健,三个人,围坐在监视器前。
空气安静得能听到心跳。
八点整。
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尾曲结束。
央视一套的台标下,纪录片《铸芯》,准时播出。
没有激昂的片头。
第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长达三分钟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镜头从一片最普通的海滩开始。
一粒沙子。
它被采集,被筛选,被提纯成高纯度的晶体硅。
它被拉制成完美的单晶硅棒,被切割成薄如蝉翼的晶圆。
它经历光刻、蚀刻、离子注入、沉积、抛光……上百道复杂、枯燥、却又带着一种极致韵律感的工序。
镜头时而如同微尘,在迷宫般的电路中穿行;时而如同神只,俯瞰着整个无尘车间里,那些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如同精准的工蚁,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操作。
失败。
重来。
失败。
再重来。
那种极致的工业美学,那种在枯燥中追求无限精度的匠心,通过江辰那【大师级】的镜头语言,化作一股沉默却磅礴的力量,狠狠地砸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上。
原来,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是这样诞生的。
它不是发布会上一个光鲜的概念,它是无数人的心血,是无数次失败的积累,是一粒沙,到一座殿堂的,漫长征途。
影片播出过半。
收视率的曲线,开始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向上攀升。
网络上,关于《铸芯》的讨论,彻底爆发。
“我收回我的话,这不是挽歌,这是史诗!”
“这才是纪录片!这才是国之重器该有的样子!”
“从一粒沙开始,我的天,江辰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我头皮都麻了!”
工作室里,压抑的气氛终于开始松动。
林岚的指尖,在不断刷新着后台数据,那上面的曲线,是她见过最漂亮的。
高健靠在墙边,嘴角咧开了一个压抑不住的弧度。
赢了。
至少,在口碑上,他们赢回了一城。
就在这时
江辰的那台加密手机,发出“嗡”的一声轻响。
一条新的加密信息。
发件人的号码,是一串毫无规律的乱码。
他点开信息。
上面只有一句话。
“发布会上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