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渭南县的秦风,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水利工程的收尾工作中。水泥的卓越性能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主干水渠全线贯通,拦水坝巍然屹立,只待最后的闸口安装和局部加固。
然而,长安城中的流言蜚语并未因他的离开而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劳民伤财”、“破坏地气”、“贻害农田”等罪名被某些御史言官反复提及,甚至有人将他与前隋酷吏相提并论。这些声音虽然尚未形成正式的弹劾奏章,但已如阴云般笼罩在秦风迅速崛起的道路上。
身处工程一线的秦风,对此并非全然无知。尉迟宝林和几位长安来的属官早已将风声透露给他。但他只是淡然一笑,吩咐手下人更加严格地把控工程质量,收集详实的工程数据,尤其是关于用工、耗材以及对当地环境、农业影响的记录。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秦风对忧心忡忡的属下们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渭南的工程做得漂漂亮亮,用事实堵住那些人的嘴。等秋收之时,自有公论。”
他的镇定感染了众人,工程在一种高效而有序的氛围中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长安南郊的皇家园林改造工程,也在秦风遥控指挥和路工署能工巧匠的努力下,悄然进行着。长乐公主几乎每隔一两日便会微服前去查看进度,她对这座倾注了秦风心血和自己无限期待的园子,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这日,园林中传来一阵银铃般欢快的笑声,打破了以往的静谧。
在刚刚建成的“活动区”,长乐公主正有些笨拙却又乐此不疲地尝试着那些新奇玩意儿。光滑的水泥滑梯(表面做了防滑和圆角处理)让她起初有些害怕,但在侍女的鼓励下,她小心翼翼地坐上去,轻轻一滑——
“呀!”
微风拂过面颊,短暂的失重感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刺激与乐趣,让她忍不住惊呼出声,随即化为畅快的欢笑。
还有那挂在结实梨木横梁上的秋千,坐在秦风设计的带有靠背的舒适木板上,由侍女轻轻推动,荡到高处,仿佛能触摸到树梢的绿叶,看到更远的天空,心情也随之飞扬起来。
“秦公……他怎么会想出这么有趣的东西……”长乐公主荡着秋千,裙裾飘飘,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毫无负担的笑容。这些简单却充满巧思的设施,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属于孩童般的纯粹快乐。深宫中的规矩和束缚,在这一刻仿佛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她看着那光滑的滑梯,坚固的秋千,还有不远处已经初具雏形的蜿蜒水渠和即将种植的花圃,心中对秦风的思念和钦佩愈发浓烈。他不仅能在朝堂之上挥斥方遒,能在工地之间指挥若定,还能为她营造出这样一片充满欢声笑语的奇妙天地。
“殿下,秦大人派人送来了新的图纸,说是实验田里暖棚的搭建方法。”侍女捧着几张图纸走来。
长乐公主连忙停下秋千,接过图纸。只见上面详细绘制了一种用木框和透光油纸搭建的、可以保温的棚子结构图,旁边还标注了如何利用地热(挖掘深沟填充马粪发酵生热)在冬季培育反季节蔬菜或花卉的方法。
“暖棚……冬季也能看到绿色,吃到鲜菜么?”长乐公主想象着那场景,眼中充满了憧憬。秦风总是能带来这些看似不可能却又合乎情理的新奇事物。
她立刻吩咐工匠按图施工,心中对这座园子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像是秦风为她打开的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生动、更加有趣的世界。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长乐公主沉浸于园林改造的喜悦中时,立政殿内,长孙皇后正听着心腹女官的禀报,眉头微蹙。
“娘娘,近日朝中关于蓝田公的非议颇多,皆言其在渭南大兴土木,恐非百姓之福。公主殿下近日又常往南郊园林,与那秦风……往来似乎过于密切,恐惹人闲话啊。”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茶盏,轻轻叹了口气:“丽质那孩子,心思单纯,怕是已深陷其中了。那秦风,确有经天纬地之才,陛下亦对他青睐有加。只是……这骤登高位,又不知收敛,惹来如此多的非议,终究非是福兆。”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去查查,那些流言究竟从何而起。至于公主那里……暂且由她去吧,陛下既然默许,本宫也不便过多干涉。只是提醒她,注意皇家体统,莫要授人以柄。”
“是,娘娘。”
女官退下后,长孙皇后望向窗外,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她欣赏秦风的才华,也乐见女儿找到心仪之人,但朝堂风波诡谲,她不希望女儿卷入其中,受到伤害。
而此刻的秦风,正站在渭南县新建成的拦水坝上,看着清澈的河水被驯服地引入水泥渠道,流向远方干渴的土地。他并不知道,长安城中,一场因他而起的风暴,正在暗流涌动,即将浮出水面。他更不知道,他与长乐公主那纯真的感情,也即将面临来自现实和权力的第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