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慈善基金会”的名头随着莫小贝那惊世骇俗的“胸口碎大石”表演传遍了长安,功德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那实实在在的十五万贯募款,更是让所有质疑者闭上了嘴。基金会总部设在西市一处不算特别起眼但足够宽敞的院落里,门口挂着李世民亲题的匾额,透着股低调的奢华。
这日,是基金会正式运转后,秦风与长乐公主首次以“名誉会长”和实际主持者的身份,共同商议首笔巨额善款的具体用途。会议地点就设在基金会总部的议事厅。为了表示对公主的尊重和避嫌,秦风特意让姜恪、莫小贝以及两位由皇室指派的德高望重的老宦官一同列席,充当“见证人”兼“电灯泡”。
议事厅内,气氛庄重……中透着一丝古怪。
长乐公主端坐主位,依旧是那般温婉娴静,只是看向秦风时,眼波流转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亲近。秦风坐在下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项目计划书和数据报表。姜恪捧着记录本,一脸严肃。两位老宦官眼观鼻,鼻观心,如同两尊泥塑。
而莫小贝,作为“秦府大总管”兼基金会“特别行动顾问”,则穿着一身自认为非常符合身份的、绣着复杂金线纹路的“总管制服”,像只巡视领地的猫,在议事厅里背着手踱来踱去,时不时凑到秦风旁边瞄一眼他手里的文件,又或者对公主露出一个自以为得体、实则有点傻气的笑容。
“殿下,”秦风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将气氛拉回正题,“如今基金会已有善款十五万三千七百贯。如何用好这第一笔钱,树立标杆,至关重要。臣初步拟定了几个方向,请殿下过目。”
他递上一份清单:
一、设立“慈幼院”,集中收养关中地区因灾失去亲人的孤儿,提供食宿、启蒙教育及基本技能培训。
二、推行“安老计划”,对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按月发放米粮钱帛,或集中安置于“敬老堂”。
三、开展“助学项目”,资助贫寒子弟入学读书,特别是倾向于资助学习格物、算学等实用学科的学子。
四、建立“应急储备金”,用于应对突发性的小规模灾害。
长乐公主仔细看着清单,微微颔首:“秦少监所虑周详。孤儿无依,老人孤苦,学子困顿,皆是亟待援手之处。丽质以为,前三条可立即着手,第四条亦需未雨绸缪。” 她声音柔和,却条理清晰,“只是,款项虽巨,亦需精打细算,确保每一文钱皆能落到实处,惠及真正需要之人。”
“殿下所言极是。”秦风点头,“臣已令姜主簿做了初步预算。兴建‘慈幼院’、‘敬老堂’需购地、营造,是一笔不小开支,但可交由‘建设集团’以成本价承建,能省下不少。日常用度、人员薪俸、助学补贴等,则需细水长流……”
两人就预算、选址、管理模式等细节认真商讨起来。一个数据精准,思路清晰;一个心思细腻,考虑周全,倒是配合得相当默契。
旁边的莫小贝听得直打哈欠。她对数字和管理没啥兴趣,只觉得这两人说话文绉绉的,半天扯不到她关心的重点。她忍不住插嘴:
“老板!殿下!说那么多干啥?要我说,先把钱拿出来,买好吃的!给那些没爹没娘的孩子和没儿没女的老人,天天吃肉包子!吃白面馍!再请最好的先生教他们功夫……呃,是读书!保证他们个个长得壮实的,还能文能武!”
她这话一出,两位老宦官嘴角抽搐了一下,强忍着没笑出声。姜恪无奈地扶了扶额头。
秦风瞪了莫小贝一眼:“小贝!慈善不是施舍,更不是养闲人!要授人以渔!光给吃的,坐吃山空怎么办?得教他们本事,让他们以后能自立!”
长乐公主却并未生气,反而觉得莫小贝话糙理不糙,掩口轻笑道:“莫总管心直口快,其心可嘉。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确是首要。只是如秦少监所言,长远之计,在于教化与技能。”
莫小贝见公主没怪罪,反而笑了,立刻来了精神,凑到公主身边,献宝似的说:“殿下!您说得对!光读书也不行,还得会干活!我看可以这样,慈幼院大的孩子,上午读书,下午就跟咱们工程部的老师傅学手艺!木匠、瓦匠、打铁都行!等他们长大了,直接进‘建设集团’,包吃包住还发工钱!多好!”
她这个“校企结合、定向培养”的歪点子,倒是让秦风眼睛一亮!这思路……虽然粗糙了点,但方向没错啊!既能解决孤儿未来的生计,又能为集团储备技术工人!
“殿下,莫总管此言,虽表述……豪放,但其中确有可取之处。”秦风斟酌着词语,“或许可在慈幼院中,引入基础技能培训,因材施教。”
长乐公主也觉得这主意颇为新颖务实,点头表示可以考虑。
就在议事气氛逐渐热烈之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连滚爬爬地冲进来,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报……报告!会长!秦大人!外……外面来了个胡商!带着……带着好多箱子!说……说要捐钱!”
胡商?巨额捐款?众人都是一愣。基金会首募刚过,怎么又有人来捐钱?还是胡商?
秦风与长乐公主对视一眼,均感意外。两人起身,在一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前院。
只见院子里,果然站着一个穿着华丽波斯长袍、卷发深目、留着大胡子的胡商,身后跟着十几个仆从,抬着五六个沉甸甸的大木箱。那胡商见到长乐公主和秦风,立刻右手抚胸,行了一个标准的波斯礼,操着有些生硬的官话说道:
“尊贵的大唐公主殿下,神奇的秦大人!小人塞拉贡,来自遥远的波斯。听闻大唐有此仁德之会,汇聚善心,救济弱小,小人深感敬佩!特备上黄金千两,珠宝两箱,折合唐钱约五万贯,捐予基金会,略表心意,愿真主……哦不,愿佛祖保佑大唐昌盛,慈善之光普照!”
说着,他示意仆从打开箱子。刹那间,金光灿灿,珠光宝气,差点晃瞎了众人的眼睛!整整一箱金锭,还有两箱各色晶莹剔透的宝石、珍珠!
五万贯!这几乎是首募总额的三分之一了!还是来自一个素不相识的胡商!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款砸懵了。连见多识广的两位老宦官都瞪大了眼睛。莫小贝更是张大了嘴巴,口水差点流出来,喃喃道:“我滴个乖乖……这得买多少肉包子啊……”
长乐公主虽然惊讶,但依旧保持着皇家风范,微微颔首:“塞拉贡先生慷慨仁心,本宫代基金会及未来受助之百姓,谢过先生。”
秦风却心中疑窦丛生。无利不起早,一个胡商,为何突然如此大方地捐赠巨款?他上前一步,不动声色地问道:“塞拉贡先生如此厚赠,基金会感激不尽。只是不知先生可有何事,需要基金会效劳?”
那胡商塞拉贡哈哈一笑,又行了一礼:“秦大人快人快语!小人确有一事相求。小人听闻秦大人有‘点水成清’之神技,造有‘净水仙器’。小人的商队常年行走于沙漠瀚海,饮水艰难,每每因水质不洁折损人马货物。小人愿再捐两万贯,恳请秦大人能将这‘净水仙器’的制作之法,传授于小人的工匠!此乃利商利民之大好事,还望大人成全!”
原来如此!图的是净水器的技术!
众人恍然大悟。这胡商倒是精明,知道直接买技术可能买不到,就用巨额捐款做敲门砖,还打着“利商利民”的旗号。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秦风身上。这技术,给还是不给?
莫小贝第一个跳出来,压低声音对秦风说:“老板!不能给!这可是咱们的独门秘籍!给了他们,他们拿去赚钱,咱们还混啥?”
姜恪也低声道:“大人,此物虽小,却关系民生与……些许军务(军队野外行军也需要),轻易外传,恐有不妥。”
长乐公主也看向秦风,眼神中带着询问。
秦风看着那几箱金银珠宝,又看了看一脸期待的塞拉贡,心中迅速权衡。净水器原理并不复杂,仿造是迟早的事。与其严防死守,不如……借此机会,再敲一笔,顺便推动一下“技术出口”?
他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塞拉贡先生,非是秦某吝啬。只是此物乃朝廷工部与将作监心血所凝,更是关乎大唐民生……轻易外传,恐惹非议啊……”
塞拉贡是个人精,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连忙道:“秦大人!价钱好商量!只要大人肯通融,条件您尽管开!除了之前的七万贯,小人商队日后从波斯运来的琉璃、香料,皆可以最低价优先供应大人名下的商行!”
秦风摸着下巴,故作沉思状,半晌才“勉为其难”地说:“既然先生如此有心于慈善,又确有利于商旅……罢了!秦某便冒一次险!技术可以传授,但有几个条件!”
“大人请讲!”
“第一,先生所得技术,仅限于自用及在波斯及其以西地区推广,不得在大唐及其藩属境内开设工坊,冲击我朝产业。”
“没问题!”
“第二,先生需派工匠来长安学习,期间食宿自理,并需支付……五千贯‘技术培训费’。”
“可以!”
“第三,日后先生商队使用此技术净水,每售卖一台净水器,需支付销售额的一成,作为‘专利授权费’,投入基金会,持续行善。”
“一成?这……”塞拉贡有点肉疼,但看着秦风那不容置疑的表情,再看看旁边的公主,一咬牙,“成交!”
一场涉及巨额捐款和技术转让的谈判,就在这基金会总部的院子里,三言两语达成了协议。塞拉贡心满意足地带着“技术学习许可”回去准备钱了。基金会账上凭空又多了一大笔进项和未来的持续收益。
莫小贝看着抬进去的金银珠宝,眼睛都成了铜钱状,对秦风的敬仰如同黄河决堤:“老板!高!实在是高!卖个技术都能卖出花来!还绑定了长期饭票!我以后就跟您混了!”
长乐公主看着秦风那“奸商”般的操作,也是忍俊不禁,柔声道:“秦少监此举,既全了胡商之心,又壮大了基金,更惠及远方商旅,可谓一举数得。”
秦风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慈善基金的第一笔巨额善款,就以这种意想不到且充满商业互吹(和敲竹杠)的方式到位了。他知道,有了这笔钱和后续的收益,基金会计划中的几个大项目,终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全面启动了。而“秦风牌净水器”,也即将踏上西行的旅程,这算不算是大唐特色的“技术输出”和“文化传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