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沥,敲打着书房窗棂。沈清辞搁下笔,将刚写好的举荐名单仔细吹干墨迹。窗外隐约传来孩童啼哭声,她不由蹙眉,起身推开半扇窗。
雨幕中,几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正抱着孩童在街角躲雨,瑟瑟发抖的模样刺痛了她的眼。
云袖。她轻声唤道,去请那几位妇人进来避雨,再备些热汤。
云袖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将人引到偏厅。沈清辞缓步走去,见那几个妇人局促地站在厅中,连椅子都不敢坐。
坐吧。她温声道,这样的雨天,怎么带着孩子在外奔波?
一个年纪稍长的妇人颤声回道:回夫人,我们都是城外灾民,丈夫在前些日子的水患中丧生,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京城投亲。可亲戚不肯收留,我们...
她话未说完,怀中的孩子又哭了起来。沈清辞这才注意到那孩子面色潮红,伸手一探,竟是发着高热。
快请大夫。她立即吩咐,又转向那妇人,孩子病成这样,为何不去医馆?
妇人垂泪道:实在是...没有银钱。
沈清辞心头一沉。前世她困于后宅争斗,竟不知京城脚下还有这般凄惨景象。
当晚,夜君离回府时,见沈清辞独坐灯下,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账册。
怎么了?他解下披风,在她身侧坐下。
沈清辞将白日所见细细道来,末了轻叹:我竟不知,京城之中还有这么多穷苦百姓。若是能有个长久的法子帮扶他们...
夜君离沉吟片刻:你想怎么做?
我想设立一个慈善基金。沈清辞目光坚定,用我的嫁妆作为本金,再募集些善款,专门救助老弱妇孺。设立义诊药铺,开办善堂,让无家可归者有个容身之处。
夜君离凝视着她:这可不是小事。朝中难免会有人说你沽名钓誉。
由他们说去。沈清辞唇角微扬,我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三日后,摄政王妃要设立慈善基金的消息不胫而走。沈清辞特意在女学召开集会,向来此就读的贵女们说明原委。
各位都是金枝玉叶,想必很少见到民间疾苦。她站在堂前,声音清越,但就在京城之中,还有无数百姓食不果腹、病无所医。我欲设立清辞慈善基金,还望各位相助。
堂下一片寂静,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王妃仁心,小女愿捐五百两!
众人望去,竟是太傅之女李玉衡。她起身走到堂前,郑重地将银票放入募捐箱中:小女的祖母当年也是贫苦出身,常教导我们要心怀慈悲。
有人带头,其他贵女也纷纷响应。不过半日,竟募集了上万两白银。
消息传到靖王府,萧煜气得摔了茶盏:她这是要收买人心!
沈若薇柔声劝道:王爷何必动怒?她这般张扬,迟早要惹祸上身。
你懂什么?萧煜冷笑,她这是在给自己积攒政治资本!
慈善基金设立之初,沈清辞事事亲力亲为。她在城南买下一处宅院,改造成善堂,收容无家可归的妇孺;又在城西开设义诊药铺,请来京城名医轮流坐诊。
这日,她正在善堂查看账目,忽然听见外面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她放下账本问道。
管事匆匆来报:王妃,外面来了个老婆婆,说是要见您。
沈清辞走出善堂,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拄着拐杖站在门外,手中捧着一个破旧的木盒。
老人家,您找我?她温声问道。
老妪颤巍巍地跪下:王妃娘娘,老身是来报恩的。
沈清辞连忙扶起她:老人家快请起,有何事慢慢说。
前日老身的孙儿突发急症,是您开的义诊药铺救了他的命。老妪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对粗糙的银镯,这是老身当年出嫁时的嫁妆,虽不值钱,却是老身的一片心意,请您收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沈清辞看着那对明显被摩挲得发亮的银镯,心头涌起一阵暖流:老人家,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镯子您留着...
王妃若是不收,就是看不起老身。老妪固执地举着木盒。
沈清辞只得接过木盒,郑重道:我向您保证,这对镯子将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送走老妪后,她独自在院中站了许久。云袖轻声问道:王妃,怎么了?
我在想,沈清辞摩挲着那对银镯,百姓所求,不过是一餐温饱、一份安康。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当夜,她与夜君离商议,决定将基金规模扩大。
我想在各地设立分堂,让更多百姓受益。她将老妪的故事讲给他听,这对银镯提醒我,慈善不是施舍,而是互助。
夜君离沉吟道:此举甚好,只是需要可靠的人打理。
我正想与你说这件事。沈清辞取出一个名单,这是我看中的几个管事人选,都是寒门出身,懂得民间疾苦。
就在慈善基金办得风生水起之时,朝中果然出现了非议。
这日早朝,一个御史出列奏道:陛下,臣听闻摄政王妃设立的慈善基金,月耗银钱数万两,恐有不妥。且王妃频频接见百姓,有违礼制。
沈清辞在珠帘后淡然回应:李御史可知,这些银钱救了多少人命?仅上月,义诊药铺就诊治了三千余人,善堂收容了五百多无家可归者。若这叫有违礼制,本宫甘愿受罚。
又有一个大臣出列:王妃仁心可嘉,只是这些事本该由官府操办,王妃插手,恐引人非议。
张大人说得是。沈清辞不疾不徐,那请问,去岁水患,官府赈灾银两被层层克扣,到灾民手中十不存一,这又该当如何?
那大臣顿时语塞。
夜君离适时开口:王妃此举,正是替朝廷分忧。若有人觉得不妥,大可以提出更好的法子。
朝堂上一时寂静。就在这时,太监通传:陛下,宫外有数百百姓求见,说是要感谢摄政王妃救命之恩。
年轻的皇帝好奇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一群百姓鱼贯而入。为首的正是那日赠送银镯的老妪,她手中捧着一幅万民伞,身后众人抬着数块牌匾。
陛下圣明,王妃仁德!老妪跪地高呼,王妃设立的善堂救了我等性命,今日特来谢恩!
皇帝看着跪了满殿的百姓,稚嫩的脸上露出动容之色:皇婶此举,实乃百姓之福。
此事过后,慈善基金的声望更高。不仅京城百姓交口称赞,连各地官员也纷纷效仿,设立类似的慈善机构。
这日傍晚,沈清辞在书房查看各地送来的文书,忽然轻笑出声。
怎么了?夜君离从军报中抬起头。
你瞧,沈清辞将一封信递给他,连江南的官员都开始设立善堂了。这本奏折还说要将慈善基金的做法推行全国。
夜君离接过信细看,眼中闪过笑意:你这招实在是高。既得了民心,又让萧煜那些人无话可说。
这还不够。沈清辞走到窗前,望着渐沉的夕阳,我要让这慈善基金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即便将来我们不在了,也能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她转身看向夜君离:我想设立一个章程,确保基金能够独立运作,不受朝堂更迭的影响。
夜君离走到她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十日后,慈善基金的第一份章程正式颁布。沈清辞特意请来京城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监理会,确保每一笔款项都用在刀刃上。
就在一切顺利推进之时,周谨言忽然求见。
王妃,他神色凝重地递上一本账册,这是下官在清查慈善基金账目时发现的异常。
沈清辞接过账册,仔细翻阅,脸色渐渐凝重:这些款项...是流向了靖王府名下的商铺?
正是。周谨言低声道,虽然经过多次转手,但下官追查到最后,发现都与靖王府有关。
沈清辞合上账册,眼中寒光乍现:看来,有人想借着慈善基金的名义洗钱。
她沉思片刻,对周谨言道:此事先不要声张,我们...
话未说完,管家匆匆来报:王妃,靖王府送来请帖,说是要举办慈善晚宴,特邀您出席。
沈清辞与周谨言对视一眼,唇边泛起一丝冷笑:看来,这场戏是越来越精彩了。
夜幕降临,书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沈清辞轻轻摩挲着那对银镯,目光渐沉——慈善基金是救助百姓的净土,绝不容许任何人玷污。而明日的晚宴,恐怕就是第一场正面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