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过后的第一天清晨。
青石镇的雨停了,乌云慢慢散开,露出淡蓝色的天。
空气里满是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吸一口,都带着雨后的湿润。
只是地面上还留着灾难的痕迹 —— 路边堆着冲毁的树枝,墙角积着浑浊的泥水,有些房屋的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砖块。
灾难带来的创伤还没完全平复,可阳光洒在山头上时,又让人觉得,新的生机正在悄悄萌发。
沈清姿没来得及休息。
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镇领导班子,在镇政府会议室开了灾后重建的会。
“不能只想着恢复原状,” 她指着墙上的青石镇规划图,语气坚定,“要借着重建,把咱们之前的发展规划落下去,让青石镇变得更好。”
她的话,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可 —— 经过救灾,大家早就服了这个 “城里来的书记”,觉得她有想法、能干事。
重建工作,从最要紧的房屋开始。
河口村有十几户人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得没法住了。
沈清姿请了县里的建筑专家,一起去村里选址。
专家说:“要选在地势高、土质稳的地方,房子得用钢筋混凝土打地基,比以前的土坯房结实多了。”
她还跟老乡们商量:“咱们统一规划,每户的院子留够种菜的地方,门口修条小路,以后走起来方便。”
有老乡担心花钱多,她笑着说:“我已经跟县里申请了灾后重建补贴,咱们自己再出一点,肯定能住上安全又舒服的新房子。”
老乡们听了,都放下心来,主动跟着干部们丈量土地、清理废墟。
被冲毁的道路,也是重点。
之前通往茶园的路窄又陡,暴雨一冲,塌了好几段。
沈清姿跑了三趟县交通局,软磨硬泡争取到了支持。
施工队来的时候,她每天都去工地看看。
看着挖掘机把泥泞的路面挖开,铺上碎石,再浇上水泥,她跟施工队长说:“路要拓宽到四米,能过小型货车,以后老乡们拉茶叶、送山货,就不用再绕远路了。”
她还特意跟县里提了建议,把这条路纳入全县的旅游环线 —— 以后游客来玩,能直接开车到茶园,还能去老槐树村看古民居。
受损的茶园,也没落下。
她又请来了之前指导生态种植的农业专家。
专家蹲在茶园里,抓起一把土闻了闻:“洪水带来的泥沙有点多,得改良土壤,再补种些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沈清姿组织茶农们一起干活 —— 先把板结的土松了,撒上有机肥;再把被冲倒的茶苗扶起来,缺苗的地方补上新苗。
她还跟茶农们说:“等茶园恢复了,咱们就搞‘茶园体验’,让游客来采茶、炒茶,能多赚一份钱。”
茶农们听得乐呵呵的,手里的活干得更有劲了。
这次抗灾抢险,让沈清姿在青石镇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以前,还有老乡觉得她是 “省城来的官,待不久”;现在,大家都真心实意地叫她 “沈书记”。
张大爷会拎着刚炒好的茶叶,去她办公室:“沈书记,你尝尝,这是按你说的时间采的,比以前香。”
李婶会找她商量:“我想把家里的老房子改成民宿,你看行不行?”
就连以前总爱嘀咕的镇干部,现在也会主动跟她汇报工作:“沈书记,村里的路快修好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这种用汗水、勇气换来的信任,比任何头衔都重,沈清姿放在心里,格外珍惜。
在她的推动下,“青石云雾茶” 也有了新进展。
正式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设计了统一的包装 —— 牛皮纸袋子上印着茶园的水墨画,还印着 “生态种植,手工炒制” 的字样。
她联系了更专业的电商团队,搞了一场 “茶园直播”,让主播带着网友看采茶、炒茶的过程。
直播那天,茶叶卖了一千多斤,比平时多了三倍。
线下,她还跟省城的高端茶馆合作,把 “青石云雾茶” 摆进了茶馆的柜台,价格比以前翻了一倍,还很受欢迎。
乡村旅游也慢慢起步了。
老槐树村的几户人家,先把房子改成了精品民宿。
沈清姿帮着他们培训服务员,教他们怎么收拾房间、怎么给游客做山里的家常菜。
第一批游客来的时候,老乡们又紧张又兴奋。
等游客走了,他们拉着沈清姿说:“游客说咱们的菜好吃,房子住着舒服,还说下次要带朋友来!”
慢慢地,来青石镇的游客越来越多,镇上的小饭馆、小卖部生意也变好了,整个小镇都透着活力。
沈清姿的名字,连同青石镇的发展经验,被当成典型案例,报送了省委组织部。
有人跟她说:“沈书记,你这是要被表扬了!”
她只是笑着说:“都是大家一起干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青石镇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时,一纸调令来了。
省委组织部决定,调沈清姿回部里,担任干部教育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消息传到镇上,干部们又高兴又不舍 —— 高兴她能去更高的平台,不舍她离开;老乡们更是直接跑到镇政府,拉着她的手问:“沈书记,你真要走啊?”
送行那天,镇政府门口挤满了人。
张大爷拎着一筐土鸡蛋,非要塞给她:“沈书记,这是自家鸡下的,营养好,你带着吃。”
李婶抱着一包茶叶:“这是刚炒的,你带着喝,想青石镇了,就喝口茶。”
还有村里的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画,上面画着茶园和沈清姿的样子,奶声奶气地说:“沈书记,再见!”
看着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听着一句句真挚的话,沈清姿的眼眶又湿了。
在这里一年多,她每天跑村、开会、解决问题,累得倒头就睡,也受过委屈、遇到过困难,可现在回想起来,全是值得。
她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有点哽咽:“谢谢大家,青石镇永远是我的家,我一定会回来看看的!”
坐上去省城的车时,她回头看了一眼青石镇。
远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茶园整整齐齐,新修的道路蜿蜒向山里。
她知道,这次调任是对她的肯定,也是新的平台。
可她的心境,早就不一样了。
一年前离开省城,她是带着迷茫和不甘,想逃离 “周太太” 的身份;现在回去,她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实绩和担当,赢得了认可。
她的心里,没有了过去的不安,只有满满的底气和从容。
车越开越远,她却一点都不慌 —— 因为她知道,不管到哪里,她都能靠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