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秦洛关切地抬起头问道:“大哥,那你今后……有何打算?”
秦桧闻言,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谢致远,神色间带着请示与恭敬。
谢致远会意,微微颔首,从容接过话头,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请放心!你大哥的前程,我已有安排。”
“他会持我的亲笔书信,前往杭州行在,觐见官家。”
“官家念及昔日我于命悬一线中曾有援手之谊,必会对桧弟多加照拂,委以重任。”
“届时,桧弟在杭州朝中,便可成为我等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接应,为百花谷乃至更宏大的计划,提供来自朝廷内部的奥援与信息渠道。”
沈青河与秦洛闻言,心中俱是巨震!
他们虽知谢致远能量巨大,却万万没想到,他竟与当今官家也有如此深厚的渊源,甚至曾有救命之恩!这份关系,着实非同小可!
若有此层保障,秦桧入朝之事,几乎可说是十拿九稳!
谢致远将两人的震惊之色尽收眼底,却并不在意,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回秦桧身上,语气变得更为郑重:
“桧弟,你此次入杭,除了站稳脚跟,还需大力举荐一人。此人,关乎未来北伐大局,至关重要!”
秦桧神色一凛,连忙躬身问道:“谢公所言之人是……?还请明示!”
谢致远眼中闪过一丝洞察未来的睿智光芒,缓缓说道:
“此人姓岳,名飞,字鹏举!”
“现任统制官,虽官职不高,然其勇武绝伦,韬略过人,更兼赤胆忠心,志在恢复。”
“我观此人,乃国之栋梁,未来定会成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若能得朝廷重用,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北伐中流砥柱,助我大宋光复河山!”
秦洛与沈青河,喜出望外,想不到鹏举兄终于有出头之日了!
“岳飞……” 秦桧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微蹙,似在记忆中搜寻。
片刻后,他眼中露出一丝恍然:
“此人…… 秦某似有耳闻。听闻他作战勇猛,治军严明,在河北、河东义军中小有名气。”
“只是…… 未曾得见。”
他心中暗自思忖:能让谢公如此看重,甚至用“擎天白玉柱”这般极高的赞誉,此子,定然有其非凡之处!谢公识人之明,向来精准,他既推荐,定然无误!
想及此处,秦桧脸上露出郑重之色,向谢致远深深一揖:
“谢公慧眼识珠,秦某佩服!”
“请谢公放心!秦某抵达杭州后,定当寻机大力举荐此岳鹏举,助其早日崭露头角,为国效力!”
谢致远满意地点了点头,补充道:“举荐之时,需讲究策略,循序渐进。你可先观察其在军中之表现,积累其功绩,待时机成熟,再向枢密院乃至官家进言。切记,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人疑窦。”
“秦某明白!定当谨慎行事!” 秦桧恭声应道。
雅舍内,烛火摇曳。
沈青河与秦洛听着谢致远这番深远布局,心中波澜起伏。
他们仿佛看到,一张纵横交织、明暗相辅的巨大棋盘,正在谢致远手中缓缓铺开——百花谷是暗线,秦桧在朝中是内应,而岳飞,则是未来战场上最锋利的明枪!
这局棋,虽充满未知与风险,但其格局之宏大,谋划之深远,已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初的想象。
众人秉烛夜谈,将未来的联络方式、暗语密记、物资转运路线、情报传递渠道等种种细节,逐一推敲,反复商议,力求周详。
谢致远思虑缜密,经验老到,每每能指出关键所在;
沈青河心思灵动,秦洛沉稳干练,秦桧亦对朝中情势颇有见地。
四人时而低声细语,时而激烈辩论,不知不觉间,窗外天色已由浓黑转为深蓝,继而透出熹微的晨光。
雄鸡唱晓,远处村落传来隐约的犬吠之声。
雅舍内,烛泪已堆满烛台,火光渐渐微弱。
谢致远看了看窗外泛白的天色,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打破了沉寂:
“天快亮了。”
“此地不宜久留。青河,你们也该动身返回百花谷了。”
秦洛与沈青河闻言,皆从紧张的思虑中回过神来。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虽对这位深不可测的谢叔叔和刚刚重逢的兄长充满不舍与担忧,但也知分别的时刻已然到来。
秦洛起身,向谢致远和秦桧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沉重:
“谢叔叔,大哥……保重!”
“万事……小心!”
沈青河亦敛衽为礼,目光坚定:“谢叔叔,秦大哥,请放心。百花谷……必不负所托!”
谢致远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两人年轻而坚毅的面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去吧!前路艰险,各自珍重。”
秦桧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弟弟的手,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洛弟……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弟妹!他日……杭州再聚!”
兄弟二人的手紧紧相握,一切尽在不言中。
辞别二人,沈青河与秦洛 悄然走出雅舍。
柴筱风早已候在门外,见他们出来,默默点头示意。
院中,那几名护卫亦已整装待发。
一行人无声地穿过寂静的院落,走出“欣阳酒庄”的大门。
晨光熹微中,早已埋伏在远处的陈希、江云见到信号,立刻率领二百名精锐悄然汇合。
“走!” 秦洛 低喝一声。
众人翻身上马,缰绳一抖,数十骑如同离弦之箭,冲破了清晨的薄雾,沿着来路,向着百花谷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声碎,踏碎了黎明的宁静,也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