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云集
青云讲法的余波尚未平息,山脚下那片临时形成的聚集区,非但没有因讲法结束而冷清,反而变得更加喧嚣。遁光如织,来自四面八方的修士络绎不绝,其目的不言而喻——拜会那位已名动天下的陈师。
原本由石猛、凌无雪等人自发组织的接待显得捉襟见肘。陈锋虽不喜俗务,却也知此乃立势之初,不可避免。他并未在山巅接见,而是在山腰一处清幽的平台上,开辟出几间简易的草庐,作为会客之所。
第一类:宗门代表,试探与观察
最先抵达的,是几个与玄元宗关系不算密切的二流宗门代表。他们姿态放得较低,言辞恳切,多是表达对“星火之道”的“浓厚兴趣”与“钦佩之情”,并隐晦地提出希望进行“友好交流”,甚至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支持。其真实目的,无非是近距离观察陈锋,评估其心性、实力以及“星火联盟”的真实潜力,为各自宗门的未来决策搜集第一手情报。
陈锋接待他们时,神色平淡,既不过分热情,也无丝毫倨傲。对于交流,他表示欢迎;对于资源,他婉言谢绝,只言“星火初燃,不敢轻受厚赐”。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代表的神识总是在不经意间扫过草庐的每一个角落,试图窥探他的底细。他心中明了,却不动声色,周身道韵自然流转,将那些试探性的神识悄然化解于无形。
第二类:小门派与散修名宿,寻求依附与机遇
紧接着,是一些真正被“星火之道”打动的小门派掌门、长老,以及一些在散修中颇具名望的人物。他们大多饱受大宗门挤压,发展艰难,陈锋的理念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陈师!”一位来自边陲小派“流云观”的老道长,激动得胡须微颤,“您所言‘道法共享’,‘有缘皆可闻’,实乃振聋发聩!我流云观愿举派投入星火旗下,但求一道真传,一个公允的立足之地!”
另一位以符箓之术闻名的散修也拱手道:“老夫钻研符道百年,有些许心得,愿献于星火,只盼能与其他道友交流印证,使我符道不至湮没。”
面对这些真心投靠者,陈锋态度温和了许多。他并未大包大揽,而是坦诚相告:“星火初立,前路维艰,旧序反扑必至。诸位若真心认同此道,不畏艰难,陈某欢迎。然联盟非一人之联盟,具体章程、权责,尚需与诸位同道共议。”
他让凌无雪详细记录了这些门派与个人的信息、特长与诉求,并告知他们,待“星火盟约”初步拟定后,会再行通知,共商大计。
第三类:投机者与别有用心之徒
人群中,自然也混杂着心思各异者。有试图用重宝换取“星火之道”核心传承的豪商,有言语间充满挑拨,试图离间陈锋与潜在盟友关系的说客,甚至还有容貌姣好、暗送秋波,企图以美色攀附的女修。
对于这些,陈锋或是淡然回绝,或是一语道破其心思,令其讪讪而退。他心境澄明,洞察秋毫,这些世俗的诱惑与算计,在他面前如同儿戏。
特殊的访客
在熙攘的人群中,一位身着粗布麻衣、手持竹杖的老者,并未急于上前,只是静静站在人群外围,观察着草庐前的众生相。他气息内敛,如同凡人,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如古井,仿佛能看透人心。直到日暮西斜,访客渐稀,他才缓步上前。
石猛见其貌不惊人,正欲依例询问,陈锋却从草庐中传出声音:“石猛,请老先生进来一叙。”
老者步入草庐,对着陈锋微微一笑,并未行礼,只是坦然坐下:“小友好敏锐的灵觉。”
陈锋看着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老先生并非为求道,亦非为名利而来。”
老者抚须笑道:“老朽乃一闲云野鹤,偶闻小友之道,心生好奇,特来一观。见小友应对八方,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心中有尺,行事有度,更难得的是,眼底深处那一点不灭的星火,纯粹而坚定。很好,很好。”
他并未多言,只是留下一个古朴的玉佩,“若遇不可解之困厄,可捏碎此玉。或许,能为你争取一线时机。”说罢,便起身飘然而去,身形几个闪烁,便消失在暮色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陈锋拿起那枚玉佩,触手温润,神识探入,却如泥牛入海,感知不到任何灵力波动,但其材质与内部蕴含的一丝若有若无的道韵,却绝非寻常之物。
“此人……是谁?”凌无雪走进草庐,看着老者消失的方向,面露疑惑。
陈锋摇了摇头,将玉佩收起:“一位前辈高人,心意我领了。”
送走最后一位访客,夜色已然笼罩青云山。草庐内,油灯如豆。
陈锋独坐灯下,回顾这一日的迎来送往。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贪婪,看到了算计,也看到了真诚。这纷至沓来的访客,如同一个缩影,映照出整个修行界对“星火”的态度。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但他道心坚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无畏这世间一切来访之客,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访客虽已云散,但他们带来的影响,却已在这青云山麓,悄然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