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古巷就像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压在了林浩的心上,办公室里的气氛也瞬间变了。
李主任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表情变得复杂——有惊讶,有紧张,甚至还有点看热闹的意思。他用力拍了拍林浩的肩膀,不像是在鼓励,倒像是在说“你自求多福吧”。
“南城古巷?王总可真……看重你啊!”李主任话里有话地说,“放心,办公室会支持你的!需要什么就说!”说完这套客气话,他赶紧转身回了自己的小房间,好像怕跟这事扯上关系。
同事们也都默契地躲开林浩的目光,一个个低头忙自己的事,只有张姐在整理文件的空隙里,偷偷递来一个担忧的眼神。
林浩回到自己的座位,冷汗都快把衬衫浸透了。他打开电脑一搜“南城古巷”,一大堆新闻跳了出来:《云城南城古巷拆迁陷入僵局,居民不满补偿》、《百年古巷何去何从?》、《南城古巷又流标,没人敢接这个烫手山芋》……论坛里更是吵翻了天,居民骂、开发商怨、路人叹。这里的产权乱七八糟,违章建筑遍地都是,历史问题成堆,几年前还差点因为拆迁闹出人命——根本没人敢碰这块地。
这哪是什么可行性研究?分明是让他一个新人去雷区里排雷,而且只给了他一根木棍。
王总到底想干什么?考验他?还是把他当枪使,去捅马蜂窝,不管结果怎样都能把他甩开?
压力和恐惧几乎把林浩吞没。但下一秒,他被逼出了一种豁出去的狠劲——怕有什么用?退又能退到哪?既然没路可走,只能硬着头皮上!
他深吸一口气,定下神,手指重新在键盘上飞快敲起来。这一次,他不再漫无目的地搜索,而是直接用自己的权限进了集团内部系统和政府数据库——这是他之前做报告时偶然发现的方法,一直没告诉别人。
属于他的“超常操作”又开始了。
他不再依赖网上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而是直接调取最原始的数据:规划局的红线图、房管局的产权记录(脱敏的)、税务局的纳税历史,甚至追溯到以往招标的所有细节和中标公司信息……
大量冰冷、从未被串联过的原始数据,像河水一样涌进他刚刚建好的“南城古巷”分析模型里。
白天,他按正规流程通过林瑶和李主任联系各部门要资料,结果可想而知:规划局说要领导批,房管局说产权信息敏感不能随便给,街道办直接说没人手帮忙。他碰了一鼻子灰,只了解到一些表面情况。
但他真正的行动是在晚上没人的时候才开始的。
他像一个数字幽灵,在庞大的数据迷宫里快速穿梭。屏幕上的光标飞速移动,拉出一条又一条复杂的逻辑线。
渐渐地,一些奇怪的“不一致”开始浮现出来:
产权分布图上,有几片区域的产权信息在某个时间点之后突然“冻结”了,再没有任何变动,和周围频繁交易的情况完全不同。
招标记录显示,三年前最后一次尝试改造古巷的中标公司,看起来背景神秘、注册资金极高却没有实际业务,而且中标后不久这家公司就悄悄注销了。
最让他后背发凉的是,他从拜访中得到一条不起眼的线索:某次内部会议上,一位当时的领导曾口头提过“古巷里几个有历史价值的院子要特殊对待,暂不纳入拆迁”。这句话没有变成正式文件,却在后来的所有规划和招标中被默默遵循,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禁区”。
这些零零碎碎的异常,单独看好像没什么,可以推给“效率低”、“商业行为”或者“执行偏差”。但当林浩用数据模型把它们全部串起来之后,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安的轮廓渐渐浮现。
南城古巷的问题,似乎不只是拆迁难、资金缺那么简单。它的核心好像被一层看不见却又打不破的“壳”保护着。这层壳由各种看似合规的程序、缺失的文件、突然出现又消失的公司,以及某些嘴上不说却实际有效的“潜规则”组成。
他可能碰到的,远远不止一个商业项目。这水,深得吓人。
第三天下午,林浩正在核对几条存疑的产权记录,赵坤晃悠悠地走过来,停在他旁边。
“哟,林博士,还在啃这块硬骨头啊?”赵坤瞥了一眼他屏幕上复杂的图表,撇了撇嘴,“要我说,有些事不是有本事就能碰的。年轻人有冲劲挺好,但也得看清路,别往南墙上撞,头破血流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林浩心里一紧。赵坤这话听起来是风凉话,可细品却像是一种知情的警告。
他挤出谦逊的笑回答:“谢谢坤哥提醒,我就是整理整理基础数据,最后还得领导定。”
赵坤哼了一声没再接话,转身走了。可他眼神里的嘲讽底下,好像还藏着点什么。
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离开。
张姐走到林浩身边,假装给他递文件,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颤音:小林......你......你在报告里到底写了什么?听说以前也有人想动那块地,后来不是调走了就是不了了之了。那里面的关系网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千万别碰!记住姐的话!
说完,她像受了惊吓似的匆匆离开了。
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剩林浩一个人,和屏幕上那些冰冷诡异的数据。
窗外,夜色渐深,城市灯火依次亮起。
一股寒意从林浩脚底窜到全身。
李主任的反常、赵坤的暗示、张姐的恐慌……所有这些,都和他从数据里发现的那些“鬼影”隐隐重合。
王总交给他的,果然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暗格。里面可能是机会,但更可能是一个把他彻底吞没的漩涡。
他盯着屏幕上那份标满了问号和异常点的南城古巷分析图,沉默了许久。
这份初步报告,到底该怎么写?
实话实说?那一定会碰到那些敏感的“地雷”。
敷衍了事?那他会辜负王总的“期待”,可能再也爬不上去。
这比之前任何一次选择都更危险。
就在他手指悬在键盘上、内心激烈斗争的时候,桌上的内部电话突然尖锐地响起来,打破了死寂。
林浩吓了一跳,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是林浩吗?”电话那头是林瑶冰冷的声音,“王总明天上午有急事。你的南城古巷初步报告,今晚十二点前必须发到我邮箱。王总要看。”
今晚十二点前!
林浩的心猛地一沉。
“好的,林主任,我一定准时发。”
挂了电话,林浩看着电脑屏幕,又望了望窗外沉沉的夜色。
时间,不让他犹豫了。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里只剩下决绝的光。
他双手放回键盘,开始打字。
屏幕上,报告的标题慢慢显现:
《关于南城古巷项目历史遗留问题与初步数据核验报告》
他选择了一条最危险、但也可能最能体现他价值的路径——在尽量客观陈述的基础上,含蓄却又清晰地把所有发现的“异常点”和数据中“说不通”的地方一一标了出来。
每一个问号,都是一次冒险的试探。
他在赌,赌王总真正想要的不是一份敷衍了事的表面文章,而是一把能切开迷雾的刀。
他也明白,这把刀很可能先伤到自己。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跳出来时,时间是十一点五十九分。
林浩瘫在椅子上,感到浑身无力,还有一种把命运交出去之后的空虚。
他不知道,这份深夜发出的报告,明天早上会在王总的电脑里掀起怎样的风浪。
更不知道,他的人生会因此走向何方。
城市的另一边,一间高档住宅的书房里,王治邦的手机亮了一下,显示收到新邮件。他看了一眼发件人和标题,没有立刻点开,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眼里闪过一丝捉摸不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