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在赵家村住了两日,便决定动身回京。
临行前,她特意吩咐秦嬷嬷备上厚礼,亲自去李月容娘家,郑重邀请李秀才夫妇过府一聚。
既然决定认可李月容这个儿媳,她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惹人口舌。
李秀才夫妇接到邀请,既惶恐又激动,带着小宝早早便过来了。
午宴设在花厅,国公夫人态度和煦,言谈间并未流露出居高临下之态,让原本紧张的李父李母渐渐放松下来。
饭后,国公夫人先行回了东院歇息。
李月容则陪着父母和弟弟在偏厅说话,曦儿和昀儿也乖巧地依偎在外祖父母身边。
众人都明白,此番一别,山高水长,再想见面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厅内弥漫着淡淡的离愁。
小宝到底年纪小,藏不住心事,拉着李月容的袖子,眼圈红红的:“姐姐,你们明天真的就要走了吗?我…我舍不得你和姐夫,还有曦儿、昀儿……”
李月容看着快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弟弟,心中亦是酸楚。
坐在一旁的林珩钧见状,温和地开口:“小宝,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你当以学业为重。待你考中举人,上京参加会试之时,便是我们一家在京城团聚之日。”
他鼓励地看着小宝,“回去后,我便会派人搜集一些京城名师的文章、注解和科举心得,托人快马加鞭给你送来。你只需安心在家,好生读书。姐姐、姐夫,还有你的外甥们,都在京城等着你。”
小宝听了姐夫这番鼓励和承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斗志:“嗯!姐夫,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用功,早日去京城找你们!”
林珩钧又抽空带着备好的重礼,去了王里正家。
他对着惊讶的王里正,深深一揖,诚恳道:“王叔,今日小侄前来,一是辞行,二是赔罪。”
王里正连忙扶住他:“阿珩,你这是……”
林珩钧等王里正坐下,这才将自己因重伤失忆,为求安身立命,不得已冒认王石柱之孙落户的事情,原原本本地道出,只是隐去了被李月容所救一事。
他语气真挚,带着深深的歉意:“王叔,当日情非得已,欺瞒于您,实非我所愿。这些年来,承蒙您多方照拂,待我如亲族子侄,此恩此情,我林珩钧铭记于心,不敢或忘。今日坦诚相告,还望王叔海涵。”
王里正听完这前因后果,心中震惊不已,这才知晓眼前之人的真实身份竟是林国公府世子!
他慌忙起身想要行礼,却被林珩钧眼疾手快地拦住:“王叔切莫如此!在赵家村,您永远是我的族叔。”
王里正心下感慨万千,他叹了口气,道:“唉,世事难料,你也是不易。明日便要回京了,老汉我也没什么可送的,唯愿你此去一路顺风,前程似锦。你放心,你在赵家村的这些田产、房屋,老汉我会帮你仔细看顾着,绝不让它们荒废了或被旁人占了去。”
林珩钧感激道:“有劳王叔费心,小侄感激不尽!”
一直站在旁边的王小河,听到林珩钧明日就要走,更是满脸不舍,忍不住开口道:“珩哥,你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见了……”
林珩钧看着这个一直跟在自己身后,机灵又忠厚的少年,心中一动,转向王里正,正色道:“王叔,我有个想法,不知您是否愿意让小河跟在我身边做事?京城天地广阔,机会也多,他跟着我也能好好历练历练。”
王里正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喜地确认道:“您说的可是真的?您愿意提携我家这个不成器的小子?”
林珩钧笑着点头:“自然是真的。小河机灵肯干,只要他愿意,我身边正需要这样的人。”
“愿意!愿意!他一百个愿意!” 王里正激动得连连说道,一旁的王里正妻子也是喜形于色。
王小河更是惊喜交加,激动地看着林珩钧,一时说不出话来。
王小河的兄嫂在一旁看着,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后悔。
羡慕小弟得了这般天大的机缘,能跟随国公府世子去京城,那可是一步登天了!
后悔的则是自己当初眼光短浅,没有在林珩钧刚来村里时与他打好关系,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天大的好处落在小弟头上。
第二日一大早,天色微明,王家宅院门前早已整装待发。
李父李母和小宝,以及王里正一家,都早早前来送行。
李月容与母亲执手话别,泪眼朦胧,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声的哽咽。
李父强忍着离愁,拍了拍女婿的肩膀,郑重地叮嘱。
王里正带着全家,对着林珩钧和李月容深深行礼。
王小河已经背好了简单的行囊,站在即将出发的队伍里,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家乡的眷恋。
“岳父、岳母,小宝,王叔,婶子,各位……保重!” 林珩钧抱拳,向送行的众人郑重道别。
“保重!”
“一路顺风!”
林珩钧扶着李月容上了马车,曦儿和昀儿也由丫鬟抱着上了后面的车。
随着车夫一声吆喝,马鞭轻响,庞大的车队缓缓启动,离开了这座他们熟悉的村庄,踏上前往京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