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密报,如同两把沉重的铁锤,几乎同时敲击在扶苏的心头。内忧外患的阴影,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和迫近。他没有时间犹豫,更没有时间恐惧。帝国的航船正行驶在风暴将至的海域,他必须牢牢把住舵轮。
王绾与巽风领命而去后,扶苏并未在望楼上过多停留。他快步走下,回到船坞旁临时辟出的理事房内。房间简陋,除了一张巨大的案几和几张席子,便是墙上悬挂的北疆详图与探索级海船的结构草图。此刻,这两张图仿佛代表了帝国面临的两个战场——一个在眼前的现实,一个在未来的海洋。
他首先提笔,铺开一卷素帛,给蒙恬回信。笔锋迅疾而有力:
“蒙公将军钧鉴:急报已悉,父皇处已即刻呈报。北疆危局,苏感同身受。将军‘固本、疲敌、伺机’之策,乃应对当下之上策,请坚决行之。关中粮秣、军械,苏必全力协调,确保供应无虞。新式马具之利,已见成效,望将军善用之,予胡虏迎头痛击。韩信可堪大用,然需磨砺,望将军严加督导,使其锋芒毕露而不折。北疆安危,系于将军一身,万望保重!苏在咸阳,必稳定后方,绝不让前线将士有后顾之忧!”
他没有过多干预具体军事指挥,充分表达了对蒙恬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强调了后勤保障和自己的后方职责。这封信,既要稳定军心,也要表明他扶苏与北疆将士同在。
写毕,用火漆封好,立刻唤来亲信侍卫:“六百里加急,直送云中郡蒙大将军!”
侍卫接过信,转身飞奔而出。
处理完北疆军务,扶苏的目光骤然转冷,投向了咸阳城的方向。赵高,这条毒蛇,必须尽快解决!但如何解决,却需要慎之又慎。赵高毕竟侍奉嬴政多年,根须深植,若无确凿铁证,贸然动手,不仅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引来父皇的猜疑——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他刚刚平息了关于军权的流言。
他沉吟片刻,再次提笔,这一次是写给黑冰台在咸阳的负责人,指令更为具体和严厉:
“令:一、对朱云阁及关联人员之监控,提升至最高等级。记录所有出入人员形貌、时间,尽可能探听其密谈内容,但严禁任何形式的接触与冲突。二、重点查证‘海先生’真实身份及与旧齐田氏之具体关联,搜集其与赵高往来之物证。三、严密监控郑妃宫中涉案宦官及市井散布流言之方士,收集其与赵高势力勾结之证据。四、所有行动,务求隐秘,所有证据,务求铁证!未有吾之最终号令,绝不可收网!”
他要的,不是打掉一个据点,抓几个小喽啰,而是要借此机会,将赵高及其党羽,连同他们与六国余孽的勾结网络,连根拔起!这需要耐心,也需要雷霆万钧的最后一击。
写完这道指令,他用上了与黑冰台约定的特殊印记和密写方式,交由另一名绝对可靠的渠道送出。
做完这两件事,扶苏并未停歇。他深知,应对如此局面,仅靠军事和谍报是不够的。他需要更强力的武器,来确保未来的胜利,无论是战场上的,还是朝堂上的。
“备车,去渭水山谷。”扶苏对侍从吩咐道。
马车很快准备好,在精锐护卫的簇拥下,离开喧闹的船坞,向着下游那处更为隐秘的山谷疾驰而去。
山谷入口,守卫的黑冰台锐士验明身份后放行。进入谷中,景象与船坞截然不同,这里气氛更加肃杀,岗哨林立,空气中隐约弥漫着一股硝石和硫磺混合的独特气味。
负责火药研发的老匠师闻讯赶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一丝疲惫。
“公子!您来得正好!”老匠师引着扶苏走向一处新挖掘的、更深更坚固的掩体后方,“丙字号配方,加入那猛火油提炼的轻质油后,燃烧极为迅猛,已有碎木迸溅之效!虽尚未能开山裂石,但其威势,已远非寻常烟火可比!只是……极不稳定,难以控制,数次实验皆险象环生。”
扶苏透过掩体的观察孔,看向远处那片被烧得焦黑、布满坑洼的实验场,点了点头。进展比他预想的还要快一些。
“很好!此物之潜力,无穷无尽。”扶苏肯定道,随即语气转为极其严肃,“然,正因其威力巨大,掌控便至关重要。从现在起,研究方向稍作调整。”
老匠师一愣:“请公子示下。”
“其一,继续优化配方,首要目标是‘稳定’与‘可控’!我要的是一种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爆发的力量,而不是一个随时可能反噬的怪物。所有实验,必须确保绝对安全!”扶苏沉声道,“其二,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思考其应用之法。如何投掷?如何引燃?如何能在大规模战场上,给予敌军毁灭性打击?譬如,可否置于陶罐之中,辅以特定引线?”
老匠师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他明白了扶苏的意图——不仅要造出这“雷火”,更要学会如何驾驭它,让它成为战场上的利器!
“小人明白了!定竭尽全力!”老匠师激动地躬身。
“所需一切物料、人手,皆由天工苑优先保障。但此地机密,关乎国运,若有半分泄露……”扶苏没有说下去,但那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小人以性命担保!”老匠师凛然应道。
离开山谷时,夕阳已将天边染红。扶苏坐在摇晃的马车中,闭目沉思。
北疆的韩信,应当已经开始利用新式骑兵,执行“疲敌”战术,与匈奴游骑进行血腥的绞杀。咸阳的黑冰台,正在阴影中编织着捕捉赵高的罗网。山谷里的匠人,则在试图驯服那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狂暴力量。
而他,坐镇中枢,必须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
“赵高……”扶苏在心中再次默念这个名字,杀意凛然,“待北疆烽火稍息,便是你伏诛之时!你的罪证,我会亲手摆在父皇面前!”
“至于匈奴……”他的思绪飘向北疆,仿佛看到了苍茫草原上即将爆发的血战,“蒙恬,韩信……大秦的国运,就拜托你们了。希望火药……能赶得上这场盛宴。”
他睁开眼,目光穿透车帘,望向咸阳宫的方向。内外交困之际,他不能乱,更不能倒。他是扶苏,是承载了两千年记忆的归来者,更是嬴政寄予厚望的长子,大秦未来的掌舵人。
这场风暴,他将迎头而上。无论是朝堂的阴谋,还是塞外的铁骑,都无法阻挡他,也无法阻挡他为之奋斗的——大秦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