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锦与秦琅相互搀扶着回到秦府。刚踏入府门,沈若锦便忍不住皱眉,看向秦琅道:“今日之事绝非偶然,背后之人必定来者不善。”秦琅点头,目光坚定:“不管是谁,我都不会让他们伤害到你。只是,我们需尽快查出幕后主使。”两人走进屋内,灯火摇曳,一场关于黑衣人身份的推测与谋划,在这静谧的房间里悄然展开。
接下来的几日,秦琅与沈若锦一边养伤,一边暗中派人调查黑衣人之事。然而,线索寥寥,一无所获。就在他们为此事烦恼时,恰逢朝堂上正激烈讨论边关战事。京城中的权贵们对此事也极为关注,一场权贵间的聚会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筹备起来。秦琅收到了邀请,他思索一番后,决定带沈若锦一同参加。
“此次聚会,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多会到场,其中不乏朝堂官员。你对边关之事了解颇深,或许能从中发现些机会,也让众人见识下你的本事。”秦琅对沈若锦说道。沈若锦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也好,我也想借此机会,看看各方势力的态度。”
聚会当日,沈若锦精心打扮了一番。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锦袍,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的丝带,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头发高高束起,斜插着一支玉簪,显得既端庄又不失英气。秦琅看着眼前的沈若锦,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赞叹。
两人携手来到聚会场所。这是一座极为奢华的庭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院内花香四溢,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芬芳。宾客们身着华服,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沈若锦与秦琅一出现,便吸引了不少目光。
秦琅带着沈若锦与几位相识的权贵寒暄了几句后,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到了边关战事上。一位身形富态、身着紫色锦袍的官员皱着眉头说道:“如今边关局势愈发紧张,敌军频繁挑衅,可朝中对此却意见不一,实在令人担忧啊。”
众人纷纷附和,脸上露出忧虑之色。这时,沈若锦轻声开口道:“各位大人,小女子虽为女流之辈,但自幼生长在将门之家,对边关之事也略知一二。依我之见,敌军此次挑衅,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他们后勤补给线漫长,且深入我境,犯了兵家大忌。”
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沈若锦,眼中满是惊讶。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官员略带质疑地问道:“哦?沈姑娘何出此言?可有依据?”沈若锦不慌不忙,继续说道:“大人,据我所知,敌军此次长途奔袭,粮草运输困难。而且,他们深入我境,地形不熟,一旦遭遇埋伏,必将陷入困境。我们只需坚守城池,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再寻机出击,定能破敌。”
沈若锦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她一边说,一边用手在桌上比划着,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在场众人听了,不禁暗暗点头。秦琅看着沈若锦,眼中满是骄傲与赞赏。
这时,一位身着黑色长袍、面容冷峻的官员缓缓开口道:“沈姑娘所言虽有道理,但敌军也非蠢笨之辈,他们岂会想不到这些?恐怕没那么容易对付。”沈若锦微微一笑,看向这位官员道:“大人所言极是,敌军自然不会毫无防备。不过,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急于求胜的心理,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同时,联络周边的部落,让他们从侧翼骚扰敌军,使其腹背受敌。如此一来,胜算便会大增。”
这一番见解独到的分析,令在场众人刮目相看。那位面容冷峻的官员也不禁微微点头,眼中的质疑之色少了几分。其他权贵们更是纷纷称赞:“沈姑娘果然见识不凡,巾帼不让须眉啊!”“是啊,若朝中大臣都能有沈姑娘这般见识,边关何愁不平!”
这些赞扬声,自然也传入了在场几位朝堂官员的耳中。他们看着沈若锦,心中暗自思忖。这位沈姑娘不仅出身将门,而且对边关战事有着如此深刻的见解,日后说不定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需得好好留意。
与此同时,在庭院的另一角,几位权贵正低声交谈着。“这沈若锦不过是个女子,竟如此出风头,实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一个尖脸的男人冷哼道。“哼,她今日这般表现,怕是会招来不少嫉妒。”旁边一位胖妇人附和道。
沈若锦自然不知这些人的议论,她此刻沉浸在对边关局势的探讨中。随着讨论的深入,她越发自信,思路也越发清晰。她又提出了一些关于战后边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想法,更是让众人惊叹不已。
聚会结束后,沈若锦与秦琅踏上归途。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秦琅看着沈若锦,笑着说:“今日你可真是大放异彩,我想,用不了多久,整个京城都会知道你沈若锦的大名了。”沈若锦微微皱眉,略带担忧地说:“出风头并非我本意,只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只是,我这般表现,不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秦琅轻轻握住沈若锦的手,安慰道:“不必担忧,有我在。不管是机遇还是麻烦,我们一起面对。”
沈若锦看着秦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点了点头,靠在秦琅的肩上。马车在夜色中缓缓前行,留下一路的车辙印。沈若锦在朝堂相关场合崭露头角,她的出众表现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机遇,又会招来哪些嫉妒和麻烦?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