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那个恶意满满的帖子,像一把淬毒的匕首,将“抄袭”风波瞬间升级成了对林薇个人品行的公开处刑。“与校外人士密切往来”、“疑似创意买卖”,这些模糊却恶毒的指控,配上那张角度刁钻的照片,足以在不明真相的人群中掀起轩然大波。
设计社内刚刚凝聚起来的一点士气,被这盆脏水泼得荡然无存。几个社员看向林薇的眼神都带上了怀疑和疏离。社长急得嘴唇起泡,周婉紧紧握着林薇冰凉的手,试图给她力量,但林薇自己能感觉到,那种百口莫辩的窒息感正一点点将她吞噬。她不怕辛苦证明清白,但她无法承受这种无端的污蔑和周围人异样的目光。
手机开始不断震动,有陌生号码的来电,有充满恶意的好友申请和私信。林薇脸色惨白,手指颤抖着几乎握不住手机。
“别看了!”周婉一把夺过她的手机,强制关机,“薇薇,冷静点,这都是污蔑!我们相信你!”
可“我们”是谁?除了身边这几个核心伙伴,外面还有多少人正对着屏幕对她指指点点?林薇蜷缩在椅子上,把脸埋在臂弯里,肩膀微微抖动,强忍着的泪水终于还是突破了防线。委屈、愤怒、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几乎要将她击垮。
就在社内一片愁云惨雾,人心惶惶之际,社长的电脑突然“叮”了一声,收到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由字母和数字随机组成的邮箱地址。邮件标题很简单:【关于Ip地址与图片源文件的初步分析】。
社长疑惑地点开邮件,里面没有任何函暄和署名,只有冷静客观的技术分析:
1. 异常登录Ip溯源: 指向本市一家网咖的公共网络,使用时间为凌晨时段,无法直接定位具体行为人,但已获取该时段监控录像的存储服务器信息(需授权调取)。
2. 论坛发帖Ip分析: 与登录云盘的Ip不同,使用了海外代理服务器跳转,意图隐藏真实来源,但追踪到了初始跳转节点位于本市某高端商业区。
3. 爆料照片分析: 照片经过二次裁剪和清晰度处理,原图Exif信息被剥离,但通过像素级比对和光影分析,初步判断原始拍摄设备为某型号高端手机,拍摄时间与科技馆之行吻合。已尝试恢复部分被删除的元数据碎片。
邮件的最后,附上几个加密的压缩包,里面是详细的日志截图、Ip路径图和图像分析报告,专业程度令人咋舌。
社长看得目瞪口呆,立刻把邮件内容分享给大家。
“这……这是谁发的?”张晓惊讶地问。
所有人都摇头。但这份突如其来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像一道光,瞬间穿透了阴霾。
林薇抬起泪眼,看着屏幕上那些冷静的数据和分析,一个名字几乎要脱口而出。能做到这些事,并且会在这个时候默默出手的,只有一个人……
她猛地拿起自己已经关机的手机,开机,不顾那些涌进来的骚扰信息,直接点开了微信。
置顶的对话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他发来的那个工具教程。
她颤抖着手指,输入:【学长,是你吗?】
消息发送出去,石沉大海,没有回复。
但他越是不回应,林薇心中就越是确定。
这封神秘邮件给了设计社方向。社长立刻根据邮件提供的线索,联系网咖和相关部门,申请调取监控(虽然过程必然繁琐)。同时,社里开始根据邮件提示,重点梳理能证明林薇创意独立性的早期草稿和讨论记录,尤其是时间点早于对方所谓“内部项目”的证据。
林薇也强迫自己振作起来,投入战斗。她知道,此刻任何软弱的眼泪都是无用的,只有拿出铁一般的证据,才能击碎谣言。
然而,舆论的发酵速度比想象中更快。论坛上的帖子被不断顶起,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开始跟风指责,甚至有人跑到设计社活动室门外指指点点。
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天下午,林薇独自一人在活动室整理材料,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哄笑声和几句不堪入耳的议论。她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突然,活动室的门被推开,刘浩和项目组另外两个计算机系的男生走了进来,手里还抱着几台高性能的笔记本和外接硬盘。
“林薇学妹,没打扰吧?”刘浩依旧是那副笑嘻嘻的样子,但眼神里多了几分正经,“老大让我们过来搭把手,说你们这边可能需要点‘技术支援’。”
林薇愣住了。
刘浩指挥着同伴连接设备,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老大说了,图像比对、数据恢复、网络追踪这些粗活累活,我们比较在行。你们专心搞创作上的证据,技术层面的问题,交给我们。”
他们二话不说,开始工作。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响起,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代码和数据分析界面。
这显然是顾夜白的安排。他没有亲自出现,没有一句安慰的话,却用最实际的方式,派来了他最得力的帮手,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为她筑起了一道技术后盾。
林薇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鼻腔一酸,心里那股暖流再次汹涌澎湃。他总是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为她扫清障碍。
有了计算机系大神们的加盟,证据收集工作进展神速。刘浩他们不仅复原了更多被删除的云盘日志细节,还通过技术手段,初步锁定了发帖人使用的海外代理服务器的几个可能关联账户。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对那张爆料照片的深度分析,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照片背景里,一个模糊的商店玻璃反光中,捕捉到了一个拍摄者的局部身影轮廓,虽然极其模糊,但结合邮件里提到的手机型号和商业区Ip,范围已经大大缩小。
真相,正在一点点浮出水面。
几天后,设计社整理出了厚厚一沓证据链,包括完整的创作时间线、早期草稿、经过公证的云盘访问异常记录,以及刘浩他们提供的技术分析报告。社长将这些材料郑重地提交给了大赛组委会。
与此同时,那个匿名的污蔑帖子,在热度达到顶峰时,竟悄无声息地从论坛上消失了,连同发帖Id一起,被彻底抹去,仿佛从未存在过。没有人公开解释原因,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背后是谁的手笔。
风波虽未完全平息,但最危险的浪潮似乎已经过去。设计社内,大家对林薇的怀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同仇敌忾的团结。
林薇站在渐渐恢复平静的活动室里,看着窗外夕阳的余晖,心中充满了对顾夜白的感激。她拿出手机,想再次给他发条消息,哪怕只是一句谢谢。
却先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很短,却让她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
“证据提交了?别高兴太早。顾家不会接受一个身陷丑闻的人。好自为之。”
没有署名,但那股熟悉的、带着高傲和恶意的气息,让林薇几乎瞬间就确定了发信人是谁。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她的微博私信也亮了起来。
Echo发来了一张图片——是那张爆料照片中,玻璃反光里那个模糊身影的、经过技术清晰化处理后的放大截图!虽然依旧看不清全貌,但那身影的轮廓、以及手腕上那个独特的手镯……林薇的心沉了下去。
Echo的附言只有一句:
“看,狐狸尾巴,总是藏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