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备与张珩在幽冀大地推行曲辕犁,致力于恢复生产、稳固根基之时,遥远的南方荆州,正上演着一幕与信义背道而驰
自十八路诸侯讨董草草收场后,孙坚返回江东,厉兵秣马,实力日渐强盛。其人身姿英伟,武勇过人,有“江东猛虎”之称,麾下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皆百战之将,更有长子孙策,年少英锐,已有乃父之风。孙坚之志,绝非偏安一隅,他时刻觊觎着上游形胜之地、富庶广袤的荆州。
而盘踞南阳的袁术,对荆州牧刘表亦不满久矣,视其为自己向南扩张的障碍。此时,袁术麾下谋士进言:“主公欲图荆州,何不借孙坚之力?孙坚骁勇,必能挫刘表锐气。待其二人两败俱伤,主公可坐收渔利。若孙坚胜,主公可趁机索要好处,或另图他策;若孙坚败,亦可削弱其势,再图后举。”
袁术闻言,深以为然,他那狭隘的心胸与贪婪的性子,觉得此计大妙。遂遣使携带厚礼,前往江东联络孙坚,信中极尽蛊惑之能事,称愿与孙坚结盟,共击刘表,约定事成之后,共分荆州之地。
孙坚得信,帐下谋士如朱治等人,曾劝其谨慎,认为袁术反复无常,其言不可尽信。然孙坚自恃勇武,又急于拓展势力,更兼对刘表昔日断其归路(讨董时)之事怀恨在心,见有“盟友”相助,共分荆州之利,不由得动了心。他慨然对众将道:“袁公路虽非善类,然此乃天赐良机,取荆州正当时也!岂能因疑而废大事?”遂不听劝谏,尽起江东精兵,以长子孙策为先锋,渡江北上,直逼荆州治所襄阳。
刘表闻报,大惊失色,急聚文武商议。蒯良、蔡瑁等皆言孙坚骁勇,不可力敌,宜坚守城池,深沟高垒以疲其师,再遣使向袁绍、曹操等处求援。然刘表麾下亦有名士蒯越,献上一计:“孙坚性急而少谋,特其勇耳。可遣一将,引兵诱之,将其引入险地,伏兵齐出,可破也。再者,袁术与孙坚,名为同盟,实则各怀鬼胎。主公可密书袁术,陈说利害,许以重利,使其断孙坚粮草,则孙坚必败!”
刘表采纳其计,一面令大将黄祖率军前出迎敌,许败不许胜,诱敌深入;一面遣心腹密使,携带金银珠宝与密信,星夜赶往南阳见袁术。
那密使见到袁术,呈上书信与厚礼,言道:“刘荆州素敬袁公,岂愿与孙坚这等莽夫共享荆州?孙坚若得志,其性如狼,下一个目标,必是南阳!久有不臣之心。今若袁公能断其粮草,刘荆州必率荆州士民,倾心依附袁公,共击孙坚!届时,荆州沃土,岂不皆归袁公所有?”
袁术本就是个见利忘义、目光短浅之徒,闻听此言,又见满目珠光宝气,心中贪念大炽。他全然忘了与孙坚的“盟约”,只觉得蒯越之言句句在理,孙坚若胜,确实于己不利,不如借此机会,除了这个心腹大患,还能讨好刘表,趁机拿到荆州!至于信义?在袁公路眼中,那不过是通往权力路上的绊脚石罢了。
“回去告诉景升兄(刘表),此事,吾已知之!”袁术挥退了刘表使者,当即下令,扣压原本应供给孙坚前线的粮草,一粒也不得发往荆州战场!
前方,孙坚初战告捷,黄祖依计诈败,孙坚挥军猛追,一路高歌猛进,兵锋直指襄阳附近的岘山。然而,正当他准备一鼓作气,围攻襄阳之时,后方粮草不继的噩耗传来!
“什么?袁术断了粮草?!”孙坚闻报,又惊又怒,气血上涌,“袁公路!背信弃义之小人!安敢如此!”军中存粮本就不多,如今后路被断,粮草殆尽,军心顿时浮动。
是进是退?孙坚陷入两难。进,粮草不济,士卒饥疲,如何攻城?退,则前功尽弃,损兵折将,颜面何存?他性格刚烈,受此大辱,岂肯甘休?盛怒之下,他决定冒险一搏,欲趁军中余粮未尽,强行攻打襄阳,以期速战速决。
他亲率轻骑,前往岘山一带勘察地形,寻找攻城突破口。殊不知,这正是刘表设下的死亡陷阱!
大将黄祖早已在岘山山林之中埋下重重伏兵,更有神箭手匿于暗处。当孙坚一行人马行至一处狭窄山路时,忽然一声梆子响,两侧山林间箭如雨下!
“有埋伏!保护主公!”程普、黄盖等将大惊,奋力挥舞兵器格挡箭矢。
孙坚临危不乱,舞动古锭刀,拨打雕翎,厉声喝道:“不要乱!随我冲出去!”然而,埋伏的荆州军人数众多,箭矢密集如蝗。孙坚虽勇,奈何地势不利,坐骑又被射中,将他掀落马下。
就在他挣扎起身之际,黑暗中,一支冷箭如同毒蛇般悄然而至,精准地射中了他的面门!
“呃啊——!”孙坚发出一声痛彻心扉的怒吼,手中古锭刀哐当落地。这位叱咤风云、令董卓也为之忌惮的“江东猛虎”,竟因盟友背刺、粮草断绝,孤军深入,殒命于这岘山的乱箭之下!时年三十七岁。
程普、黄盖等将拼死抢回孙坚尸首,含泪败退回营。消息传开,江东军士恸哭,天地同悲。而荆州军则士气大振,刘表稳坐襄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消息传至南阳,袁术得知孙坚死讯,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有轻松,有窃喜,或许还有一丝未能亲手拿到玉玺的遗憾,唯独没有愧疚。他喃喃道:“孙文台啊孙文台,休怪吾心狠,要怪,就怪你挡了吾的路,怀璧其罪啊……”
而在幽州蓟城,当刘备与张珩接到来自南方的这则惊天消息时,亦是相对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