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逼着自己调整状态,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创作和研究中。她的工作室被分配在学院一栋老建筑的顶层,挑高的屋顶下是巨大的落地窗,阳光从早到晚都充足得很,站在窗边还能望见远处塞纳河的波光,视野开阔得让人心情舒畅。
她开始构思住校期间的新作品,想试试把东方美学的内敛留白,和巴黎这座城市外放热烈的艺术气息融合起来 —— 用传统水墨的笔触打底,再叠加西方油画的色彩层次,说不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白天,她要么泡在工作室里写写画画,要么扎进图书馆查资料,要么穿梭在巴黎的各大博物馆里汲取灵感;晚上,不管多忙多累,都会雷打不动地在睡前和陆辰逸通电话或视频,哪怕有时只能匆匆说上几句,听听彼此的声音,心里也能踏实不少。
这日午后,巴黎的阳光格外温柔,微风不燥。微光处理完工作室的琐事,想起之前听人说塞纳河畔有不少旧书摊,说不定能淘到一些有年代感的版画或插画书,当作新作品的创作素材。她沿着塞纳河慢慢散步,河面上的游船来来往往,岸边的梧桐树叶被阳光晒得发亮,偶尔有街头艺人弹奏着悠扬的钢琴曲,氛围惬意得让人不想挪动脚步。
她在一个摆满旧书和画册的摊位前停下,老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椅子上打盹。微光放轻脚步,在摊位前仔细翻阅起来,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仿佛在触摸一段段尘封的时光。很快,一本封面磨损的十九世纪植物图鉴吸引了她的注意,封面上用烫金字体写着《地中海花卉图谱》,翻开内页,细腻的线条和温润的色彩瞬间抓住了她的目光。
就在她专注地翻看,对着其中一页鸢尾花的插画啧啧称奇时,一个温和而略带磁性的声音在旁边响起,说的是流利又标准的中文:“这本《地中海花卉图谱》的凹版印刷技艺很精湛,尤其是鸢尾花那一页的色彩层次,经历了这么多年还保存得相当完好,实属难得。”
微光讶异抬头,看到一个穿着浅灰色休闲西装的亚裔男子站在摊位旁,正微笑着看着她。他约莫三十岁上下,身形挺拔,气质儒雅,眼神明亮而清澈,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敏锐与不拘小节。
“你好,我是秦风。” 男子主动伸出手,笑容坦荡真诚,“也在巴黎艺术学院,雕塑系的驻校艺术家。前几天在学院的新人介绍会上见过你,林微光女士,你的《滤境》系列作品,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微光礼貌地与他握了握手,他的手温暖而干燥,力道适中。“谢谢,你过奖了。” 她客气地回应,心里有些意外,没想到能在异国他乡的旧书摊前,遇到同校的华人艺术家。
秦风似乎对欧洲古典印刷和版画颇有研究,看到微光对这本图鉴感兴趣,便顺势和她聊了起来。从凹版印刷的历史,到不同时期版画的风格差异,再到这本图鉴的作者背景,他说得头头是道,见解独到。聊到兴起时,他还指出了微光手中那本图鉴几处不易察觉的版本细节 —— 比如某一页角落的签名防伪标识,还有纸张边缘特殊的压制纹理,连老板都被他们的谈话吸引,忍不住凑过来插话。
两人聊得轻松愉快,没有丝毫陌生感,仿佛是认识多年的老友。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斜,微光看了看时间,准备起身离开。
分别时,秦风自然地提出:“学院附近有家很不错的咖啡馆,装修很有复古格调,他们的拿破仑蛋糕更是一绝,层次分明,甜度也刚好。改天如果有空,或许可以一起喝杯咖啡,继续聊聊艺术?”
微光没有立刻答应,毕竟刚认识不久,彼此还不太熟悉。她只是客气地笑了笑:“有机会的话,一定。”
交换了联系方式后,两人便各自离开了。
回到公寓,微光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准时拨通了陆辰逸的视频电话。屏幕很快被接通,陆辰逸刚结束一场会议,正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脸色带着一丝疲惫,看到她后,眼神立刻柔和了下来。
“今天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 他率先开口,声音温柔。
微光想起下午的邂逅,便随口提起:“今天去塞纳河畔的旧书摊淘素材,遇到了一个同校的华人艺术家,叫秦风,是雕塑系的。他人挺儒雅的,对版画也很有研究,我们聊了一会儿,还挺投缘的。” 她轻描淡写地形容,只把秦风当作 “一个很懂版画的雕塑系同事”。
陆辰逸在屏幕那头听着,表情没什么明显变化,只是淡淡应了一句:“巴黎的华人艺术圈本来就不大,遇到同校的也正常。” 他没有追问更多细节,转而问起了她新作品的进展,“你那幅融合东西方风格的画,构思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
微光见他似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便也不再多提,开始兴致勃勃地跟他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还有今天在旧书摊淘到的宝贝。陆辰逸听得很认真,偶尔会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视频里的氛围温馨而融洽。
然而,当视频挂断后,陆辰逸脸上的温柔渐渐褪去。他打开电脑,屏幕上弹出一封新邮件,是助理发来的下周行程表 —— 需要亲自前往纽约出差半个月,处理 AI 艺术项目与当地机构的合作事宜。看着行程表上密密麻麻的安排,他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起来,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他拿起手机,翻出微光刚才提到的 “秦风” 的名字,下意识地想搜索一下相关信息,手指悬在屏幕上,犹豫了几秒后又放下了。他告诉自己,微光不是那种会轻易被影响的人,他们之间的信任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没必要过度敏感。可心里那一丝淡淡的不安,却像藤蔓一样悄悄滋长。
他想起之前视频时,微光偶尔流露出的孤单,想起十二小时的时差带来的沟通障碍,又想到自己接下来半个月的纽约之行,两人的联系恐怕会变得更加艰难。而秦风的出现,恰好是在微光需要陪伴、需要人交流艺术的时候,这时机,未免太过巧合。
陆辰逸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微光提起秦风时的表情 —— 轻松、自然,没有丝毫异样。他告诉自己要相信微光,可作为男人的直觉,还是让他忍不住多了一丝警觉。他知道,异地恋最忌讳的就是猜忌,可有些情绪,终究难以完全控制。
与此同时,微光正在公寓里整理今天淘到的旧书,脑海里偶尔会闪过和秦风聊天的画面。她单纯地觉得,能在异国他乡遇到志同道合的同胞艺术家,是一件幸运的事,并没有多想其他。她更在意的,是陆辰逸接下来的纽约之行,想到之后半个月两人都要在忙碌中艰难同步时间,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她拿出手机,给陆辰逸发了一条消息:“纽约之行要注意安全,别太累了。忙完记得告诉我一声,我等你消息。”
陆辰逸很快回复:“好,放心吧。你在巴黎也要照顾好自己,有任何事随时跟我说。”
简单的对话背后,是两人各自隐藏的情绪 —— 微光的失落与期盼,陆辰逸的警觉与牵挂。
秦风出现的时机,真的只是巧合吗?他主动提出喝咖啡的邀请,是单纯的艺术交流,还是另有其他意图?陆辰逸表面的不在意下,隐藏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警觉,又会在后续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而即将到来的纽约之行,无疑会让本就因为时差而艰难的沟通雪上加霜,他们的感情,能否经受住这双重考验?
夜色渐深,巴黎的灯火依旧璀璨,国内的天空却已泛起鱼肚白。隔着十二小时的时差,两个彼此牵挂的人,都在为这段异地恋默默坚守,却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带来的种种未知与挑战。而秦风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们看似稳定的感情里,激起了一圈细微却不容忽视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