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二十五分。
沈青站在乳白色小楼的走廊里,面前是标着“A区3号楼102室”的房门。门是普通的木门,但门框上方那个不起眼的黑色半球形摄像头,以及门把手冰凉异常的金属触感,都无声地提醒着此地的不同寻常。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左臂那空落落的不适感和心底深处的一丝寒意,抬手,敲响了房门。
“请进。”一个温和的女声从里面传来。
推开门,房间内的景象与她预想的森严审讯室截然不同。这里更像是一间雅致的书房,暖色调的墙壁,原木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一位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戴着无框眼镜、气质知性温婉的女性坐在一张宽大的书桌后,正微笑着看着她。
“是沈青同志吧?请坐。”她指了指书桌对面的舒适扶手椅,“我是心理评估中心的苏晴,负责你今天的初步访谈。”
苏晴的笑容很有亲和力,语气也如同朋友闲聊般自然,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但沈青注意到,她放在桌下的左手食指,正以极其轻微的、固定的频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那是长期进行精密观察或分析时,很多人会有的小动作。
“苏医生,您好。”沈青依言坐下,姿态放松,但内心的弦却绷得更紧。她谨记着顾怀远的告诫——表现出“可控”与“有限”。
访谈开始了。问题看似常规,围绕着她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在404厂的工作情况展开,偶尔穿插一些对个人性格、压力应对方式的询问。苏晴的提问技巧很高明,如同春雨润物,在不经意间引导着话题。
沈青的回答谨慎而简洁,大部分内容都基于她“沈青”这个身份的公开档案,对于404厂的经历,她只强调了自己作为资料员偶然卷入事件,因“运气好”和“对某些细节比较敏感”而协助保卫科发现了异常,对于核心机密、蓝痕、“星梭”等只字未提。
当被问及在事件中是否感受到“特殊压力”或出现“异常感知”时,沈青适时地流露出些许后怕与困惑:“当时情况很乱,很害怕……好像有过一瞬间的耳鸣和头晕,可能是太紧张了吧。”她将一切可能指向“特殊潜能”的迹象,都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应激反应。
苏晴始终微笑着,认真记录,不时点头表示理解。但沈青能感觉到,那双隐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从未停止过对她微表情、肢体语言和语气停顿的分析。
访谈进行了约四十分钟。就在沈青以为即将结束时,苏晴忽然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依旧温和,但问题却陡然变得尖锐:
“沈青同志,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在404厂核心区域发生能量异动时,你似乎正处于异常接近的位置。有未经证实的报告提到,当时你的手臂……曾出现过短暂的非自然光晕反应?你能回忆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吗?”
来了!
沈青的心脏猛地一缩,但脸上却适时地露出了恰到好处的茫然与一丝被冒犯的惊讶:“光晕?苏医生,您是不是看错了什么报告?我当时吓坏了,躲在掩体后面,只听到巨响和看到很强的蓝光,至于我自己……除了害怕得发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是不是有人看错了?或者……是爆炸产生的光影效果?”
她反将问题抛了回去,语气带着无辜,眼神清澈,看不出任何破绽。
苏晴盯着她看了几秒,脸上的笑容不变,点了点头:“或许吧。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员的感知出现偏差也是有可能的。感谢你的配合,沈青同志,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
她站起身,伸出手:“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基础潜能测试,希望你能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沈青与她握手,感觉到对方指尖的微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用力。
“我会的,谢谢苏医生。”
走出102室,房门在身后关上。沈青暗暗松了口气,后背却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刚才那一刻的交锋,看似平静,实则凶险。苏晴显然掌握了一些边缘信息,只是在试探。而研究所对她“特殊潜能”的关注度,远比她预想的要高。
接下来的几天,安排得紧密而规律。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各种沈青从未见过的、探测精度极高的仪器扫描,从基因序列到神经元活动,几乎无所不包。结果自然是一切“正常”,左臂没有任何残留的能量反应,身体素质因近期经历甚至略低于平均水平。
随后是所谓的“基础潜能测试”。并非想象中超能力展示,而是一些看似普通的项目:极端环境下的注意力与反应速度测试、复杂信息快速记忆与处理、对微弱能量场(模拟)的感知灵敏度、甚至还有一些涉及潜意识与直觉判断的心理测验。
沈青严格遵循着“有限可控”的原则。在反应和记忆测试中,她表现出优于常人但并非离谱的水平;在能量感知测试中,她“恰好”能察觉到最强的那一档模拟信号,对更微弱的则表示“模糊”或“无法确定”;在直觉测试中,她混入了一些错误的判断,使得最终结果看起来像是“具有一定潜质,但极不稳定,需要引导开发”。
她像一个最精密的演员,在研究所设定的舞台上,演绎着一个他们可能期望看到的、“有价值但风险可控”的样本。
整个过程,她都感觉到无处不在的注视。不仅是明显的摄像头,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那些看似友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眼神背后,似乎都藏着评估与计算。
顾怀远仿佛消失了一般,自那天分别后,再未露面。沈青知道,他一定在另一个层面,进行着更复杂、更危险的周旋。
这天傍晚,结束了又一轮枯燥的感知灵敏度训练,沈青独自走向食堂。研究所的食堂宽敞明亮,菜品丰富,但用餐的人并不多,且大多行色匆匆,彼此间很少交流,弥漫着一种冰冷的学术氛围。
她打好饭菜,找了一个靠窗的僻静位置坐下。刚吃了没几口,一个餐盘放在了她的对面。
沈青抬起头,愣住了。
坐在她对面的,是一个穿着研究所蓝色技术员制服、戴着黑框眼镜、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却少了几分以往的阴郁、多了些许复杂光芒的年轻男子——
杨振华!
那个在404厂第三研究室,曾被张逸峰利用、篡改数据,最后又在隔离室冒险向她传递“喙”的杨振华!他竟然也在这里?!
“杨……工?”沈青压下心中的震惊,低声道。
杨振华推了推眼镜,目光快速扫过四周,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紧张和急切:“沈技术员……不,沈青同志。没想到……你也来了。”
“你怎么会在这里?”沈青同样压低声音,心中充满疑问。杨振华在404厂是戴罪之身,虽然最后有立功表现,但按常理,绝无可能进入“第七研究所”这种机构。
“将功折罪,控制使用。”杨振华言简意赅,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我对频率和数据方面的‘经验’,对他们还有用。而且……我知道一些他们感兴趣,但张逸峰至死没完全交代的事情。”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沈青:“这里的水,比404厂更深。有些人,对‘钥匙’和‘门’后面的东西,感兴趣的程度……超乎想象。”
“钥匙”和“门”!他果然知道一些内情!
“你指什么?”沈青不动声色地问。
“我不知道全部。”杨振华摇头,声音更低,“但我接触过一些被加密的古老数据碎片,里面提到过‘溯源协议’和……‘标记’……”
溯源协议!标记!
沈青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正是那个潜入她体内的诡异标记的名称!杨振华竟然知道?!
“什么意思?”她强作镇定。
“我也不完全清楚。”杨振华警惕地看着四周,“只知道那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类似于……定位器和……唤醒装置的东西。通常与‘Ω’级污染核心伴生。一旦被标记,就像在黑暗中点燃了烽火……”
他的话如同冰锥,刺穿了沈青试图维持的平静!定位器?唤醒装置?点燃烽火?!这岂不是说,她就像一个活体信标,随时可能引来未知的、可能是“破壁会”亦或是其他更可怕存在的注视?!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杨工,沈青同志,在聊什么呢?”
林明远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脸上依旧挂着那程式化的微笑,目光在两人之间扫视。
杨振华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立刻换上了一副讨论技术问题的表情:“哦,林主任,我在向沈青同志请教一些关于高频信号滤波的问题,她在404厂接触过类似的设备。”
“是吗?”林明远笑了笑,看向沈青,“沈青同志适应得怎么样?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挺好的,谢谢林主任关心。”沈青垂下眼睑,掩饰住眼中的波澜。
林明远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转身离开了。
杨振华快速扒了几口饭,站起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速说道:“小心苏晴,她不只是心理医生……更小心……‘灯塔’……”
说完,他端起餐盘,头也不回地匆匆离去。
沈青独自坐在原地,食不知味。
杨振华的警告,林明远的突然出现,苏晴隐藏的身份……还有那个如同诅咒般的“标记”真相……
这座看似平静的研究所,其下的暗流,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湍急、更加致命。
而“灯塔”……又是什么?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夜色渐浓,研究所的灯光次第亮起,在群山掩映下,如同星空坠落的碎片,美丽,却透着无尽的神秘与危险。
(第一百七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