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进协和医院住院部三楼,周晋冀的病房就已经堆起了半人高的礼品——竹篮装的水果、漆盒装的补品、油纸裹的糕点,连床头柜都被占得满满当当,护士小张正踮着脚整理,嘴里忍不住念叨:“周厂长,这才七点,又送来三篮水果,再这么放,病房都快成仓库了。”
周晋冀刚靠在床头喝完粥,看着满屋子的东西,无奈地笑了:“辛苦你了,实在放不下就先放护士站,等回头让厂里的人来拉走,分给家属院的老人孩子。”话音刚落,病房门就被推开,娄半城穿着件藏青色皮袄,手里拎着个紫檀木盒,身后跟着穿着旗袍的娄夫人,非常认真的说道:“晋冀,听说您受伤了,我跟你小姨特意来看看。”
谭美丽赶紧把手里的锦缎包递过去,里面是两盒长白山人参:“这是托人从东北带回来的,补气血最好,您可得好好养着。”娄半城则打开紫檀木盒,里面是块精致的怀表:“知道您不缺这些,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看时间也方便。”
周晋冀连忙推辞:“小姨夫太客气了,不用这么破费。”正说着,易中海夫妇也提着个布包走进来,刚进门就愣住了——满屋子的礼品不说,还有娄半城这样的“大人物”在,易中海搓了搓手,有点局促:“晋冀,我们想着来给你送点熬的小米粥,没想到这么多人……”
娄半城见是易中海,赶紧起身打招呼:“易师傅,您也来啦?晋冀人缘好,我们也是赶巧了。”易中海夫人把布包放在角落,看着满桌的补品,笑着说:“看来我们这粥是送多余了,您这儿啥都不缺,我们本来还想留下来照顾,现在看,根本插不上手。”
众人正说着,走廊里传来沉稳的脚步声,李怀德穿着笔挺的干部服,身后跟着提着藤箱的李夫人,径直走进病房:“周老弟,我受岳父大人委托,来看看您。”
李夫人打开藤箱,里面是一沓慰问信和几盒定制的营养品:“老人家本来想亲自来,但最近要处理物资调配的事;加上怕影响你修养;特意让我们把这个交给您,说您为了抓敌特受伤,是大家的榜样。”
周晋冀接过慰问信,心里一暖:“替我谢谢张部长,让他别惦记,我很快就能出院。”李怀德坐在床边,聊了几句物资供应的事,又叮嘱了几句“安心养伤”,才带着李夫人离开;临走前还特意跟娄半城寒暄了两句——两人之前接触颇多,也算熟人。
上午十点左右,病房里又迎来了特殊的访客——两个穿着军装的警卫员,身姿挺拔,手里拎着个印着“八一”标志的帆布包。其中一个上前一步,敬了个军礼:“周厂长,我们是李首长的警卫员,首长说您在北边战争时给他送过三次急缺物资,这次又为抓敌特受伤;特意让我们送点东西过来,说您是前线和后方都放心的人。”
帆布包里装着两罐军用压缩饼干、一盒水果罐头,还有首长手写的一张便签:“晋冀同志,养伤要紧,不要有心里压力。”周晋冀接过便签,眼眶有点发热——那是六年前在北边,他顶着炮火给李首长的部队送过冬棉衣;没想到首长还记着这事。
警卫员没多停留,放下东西敬了个礼就走了。隔壁床的大爷探着脑袋,看着帆布包上的标志,忍不住感叹:“周厂长,您这可真是大人物啊!连部队的首长都惦记着您,我们住这么久院,还是头回见这么多人来看望一个病人,这才叫真正的人脉!”
护士小张整理礼品时,也跟其他护士感慨:“以前只知道周厂长是肉联厂厂长,没想到这么厉害——资本家、干部、还有部队的首长,都来探望他,关键是每个人都很尊重他,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应付。”
到了下午,又有几位地方干部和厂里的合作商来探望,病房里的礼品堆得更高了,连门口都放了两篮水果。周晋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心里清楚,这些人脉不是靠“钻营”来的——是北边战争时送物资攒下的战友情,是经营肉联厂时诚信合作攒下的生意情,是平时帮邻里、护下属攒下的人情。
傍晚时分,陈雪茹拎着排骨汤过来时,刚走到走廊就被护士拦住了:“陈掌柜,您等会儿再进去吧,里面刚送走两位干部,周厂长正歇着呢。”她顺着护士的目光看向病房门口,满当当的礼品几乎挡住了半扇门,心里又羡慕又佩服——她终于明白,周晋冀的“厉害”,不止是身份和战功,更是这份让人信服的人脉和人品。
而病房里,周晋冀靠在床头,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轻轻舒了口气。他知道,这些探望不仅是“人情”,更是“信任”——以后不管是厂里的事,还是身边人的事,有这些人的支持,总能更顺利些。而这份“强悍的人脉”,也成了他住院期间,最让人惊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