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热闹,属于人之常情!三三两两的群众扒着墙头往里望,手里还攥着刚买的菜篮子;议论声像潮水般此起彼伏:“你看那二楼的阳台,比我家整个屋子都大!”
“听说里头有独立洗手间,还装了‘科勒’的卫浴,那可是外国货!”“人家肉联厂的工人真有福气,不仅工资高,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比干部楼都强!”
围墙虽然有两米多高,却挡不住四九城百姓的热情。自从上周分房的消息传出去,每天来“围观”的人就没断过——有附近胡同的居民,有其他工厂的工人;甚至还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连街道办都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免得人太多挤出意外。
“让让,让让!纺织厂的参观团来了!”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举着小旗走过来,为首的厂长隔着围墙喊:“周厂长在吗?我们想进去学学经验,也给我们厂的家属区取取经!”
这样的场景,每天要上演好几回,赵刚都快成了“专职讲解员”;带着一波又一波人在小区外围介绍房屋布局,脸上满是自豪。
此时的周晋冀,正在一号房的客厅里琢磨家具摆放。他手里拿着张手绘的户型图,蹲在地上比量:“沙发放这儿,靠着窗户,采光好;餐桌放厨房门口,吃饭方便;书房的书架得定做,要能装下我那几箱技术书……”
屋里的科勒卫浴已经擦得锃亮,浅灰色的瓷砖映着阳光;显得格外宽敞。他还特意让人在院里种了几株月季,等明年春天开花,小院该更热闹了。
“叮铃铃——”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打断了他的思绪。拿起听筒,传来李怀德熟悉的声音:“晋冀,忙呢?跟你说个事,张部长(张震山)让你这周末去家里吃饭,说是好久没见了;想跟你聊聊。”
周晋冀愣了愣,随即笑了:“李厂长;您就直说吧,是不是家属区的事传开了;张部长想问问情况?”
李怀德在电话那头哈哈一笑:“还是你聪明!最近四九城都在说你这家属区,连工业部的老领导都问起了。张部长找你,估计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也怕你太出风头,遭人议论。你心里有数就行,别瞎紧张。”
“我知道,谢了李姐夫。”挂了电话,周晋冀靠在窗边,看着墙外热闹的人群,心里却很平静。他不是没料到“树大招风”——肉联厂效益好就已经够引人注目,现在又盖了这么好的家属区,难免会有人眼红、说闲话。
可他不后悔;当初在北边战场,弟兄们跟着他出生入死;现在和平了,靠自己的能力和积蓄盖房子;让大家住得安稳,这有什么错?
他想起分房那天,王铁柱拿着钥匙时红着眼眶说的话:“厂长,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住上二层小楼,以后我儿子就能在书房里写作业了!”
想起何小天摸着一楼的门槛,说“不用爬楼梯,我这腿再也不用遭罪了”。这些话,比任何荣誉都让他觉得踏实。身为厂长,更是曾经的营长;让弟兄们过得好,本就是他该做的事。
“周厂长!区里的刘书记来了,想跟您聊聊家属区的规划!”门外传来赵刚的声音。周晋冀整理了下衣服,走了出去。刘书记正站在小区门口,看着整齐的小楼,连连点头:“周厂长,您这房子盖得好啊!既考虑了居住舒适,又兼顾了公平;给咱们四九城的企业带了个好头!”
“刘书记过奖了,都是弟兄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周晋冀笑着迎上去,“您要是不介意,我带您看看样板房?”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起家属区的后续规划——周晋冀打算在小区里建个小广场,装几盏路灯,再搭个公共洗衣池;方便大家生活。刘书记听得认真,还当场表示:“区里可以给您批点绿化树苗,咱们一起把这家属区打造成四九城的‘模范住房区’!”
送走刘书记,周晋冀又去了趟厂区,跟赵刚交代:“周末我去张部长家,厂里的事你多盯着点;尤其是生猪的供应,跟养殖场再确认下下周的到货量。”赵刚连连应下:“您放心,都安排好了,您安心去就行。”
回到一号房时,夕阳已经西下。墙外的人群渐渐散去,只剩下几个孩子还在围墙边玩耍,嘴里唱着“肉联厂,盖小楼,工人叔叔乐悠悠”。周晋冀坐在院里的石凳上,看着远处亮起的路灯,心里没有丝毫慌乱。
树大招风又如何?只要行得正、坐得端,靠自己的双手做事;就不怕别人说闲话。至于周末张震山的邀约,他也早有准备——如实说说建房的初衷,讲讲弟兄们的故事,相信张部长会理解的,毕竟都是军人出身!
夜色渐深,家属区的窗户一盏盏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这片轰动四九城的小楼,不仅是一座座房子,更是弟兄们扎根的底气,是周晋冀对大家的承诺。而这份承诺,会像这坚固的小楼一样,经得起时间和非议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