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夏,天气渐热。学堂后院搭起的简易食堂,每天晌午都飘出阵阵饭香,勾得玩闹了一上午的娃娃们肚子咕咕叫。这日,伙夫老张头刚把一屉白面馒头端出来,放在院中石桌上晾着,转身回灶房取菜的工夫,就听见外面有娃娃喊:“抓小偷!有人偷馒头!”
老张头赶紧跑出来,只见一个衣衫褴褛、头发像枯草、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小乞丐,正被几个大点的学童围在中间。那小乞丐约莫八九岁年纪,瘦得像根豆芽菜,手里死死攥着两个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馒头被他脏兮兮的手捏得变了形。
“小叫花子!敢偷学堂的馒头!”
“揍他!”
几个半大小子撸胳膊挽袖子,就要动手。
那小乞丐却不哭不闹,也没像一般偷儿被逮住时那样惊慌求饶。他只是紧紧抱着馒头,一双因为瘦削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亮晶晶地瞪着围住他的人,眼神里没有恐惧,反而有种小兽般的警惕和倔强,嘴唇抿得紧紧的,一副“馒头是我的,谁也别想抢”的架势。
“嘿!你这小贼,还挺横!” 一个胖墩墩的学童伸手就要去抢。
小乞丐灵活地一缩身子,躲了过去,依旧死死护着馒头。
老张头怕孩子们真打起来,赶紧上前拦住:“行了行了!几个馒头,值当啥!别打了!” 他看向那小乞丐,叹口气,“娃儿,饿了吧?馒头你拿走,以后可不能偷了,想吃就跟张爷爷说一声。”
小乞丐听了这话,眼神里的警惕稍缓,但依旧没松开馒头,也没道谢,只是警惕地看着老张头,又看看周围的孩子。
这时,得到消息的杜明远和孙慢慢也赶了过来。杜明远见是个面生的小乞丐,看样子饿得不轻,便温声道:“孩子,你是从哪里来的?爹娘呢?”
小乞丐低下头,不吭声,只是把馒头抱得更紧。
孙慢慢慢悠悠地蹲下身,仔细打量了他几眼,发现这孩子虽然脏破,但眉眼周正,手指细长,不像寻常流浪儿那般粗野,便道:“……饿……了………………先………………吃………………馒………………头………………吧………………”
小乞丐似乎听懂了,又或许是真的饿极了,再也忍不住,低下头,狼吞虎咽地啃起了馒头,噎得直伸脖子也舍不得停。那吃相,看得周围原本义愤填膺的娃娃们都忘了生气,有的甚至悄悄咽了口口水。
杜明远让老张头又拿了碗水来。小乞丐接过碗,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这才缓过气来。吃了东西,他精神了些,但依旧低着头,不肯说话。
杜明远心中疑惑,看这孩子举止,不像是长期混迹街头的油子,倒像是遭了变故流落至此。他吩咐老张头:“先带他去灶房,给他弄点吃的,洗把脸。慢慢问,别吓着他。”
老张头应了声,领着一步三回头、依旧紧攥着剩下那个馒头的小乞丐往灶房走去。
孩子们见没热闹可看,也散了。杜明远和孙慢慢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问。
这娃打哪儿来?咋就一个人流落到平安县?
看他那眼神,不像是个傻的,为啥问啥都不说?
这突然出现的小乞丐,背后会不会藏着啥说不出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