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财经快讯的标题,像一柄淬了毒的匕首,无声无息地扎进“还没想好站”所有人的眼球。
“炬力集团……”阿哲喃喃念出这个名字,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正是这家公司,亲手缔造了林夏的事业,也正是这家公司,拥有业界最光鲜的公关团队和最冷酷的法务部。
他们要开紧急发布会,目标不言而喻。
李曼一把抢过手机,咬牙切齿:“这帮龟儿子,上次舆论战没占到便宜,这是要掀桌子了!”
唯有林夏,在最初的怔忪后,眼底反而沉淀下一丝近乎诡异的平静。
她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那张来自偏远山区的黑板报照片,照片里“作业本联合会”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仿佛拥有某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她抬起头,迎上众人焦灼的目光,声音清冷而坚定:“慌什么。他们不开枪,我们怎么知道靶心在哪儿。”
翌日上午十点,炬力集团的战略发布会准时在全网直播。
cEo周启明衣着考究,站在充满未来感的舞台中央,背后巨幅屏幕上是“赋能·共生·新生态”的字样。
他口若悬河,用最华丽的辞藻包装着一个全新的计划——“基层赋能共创计划”。
“我们发现,”周启明微笑着,语气充满温度,“组织内部存在着巨大的、未被发掘的自发能量。我们将打破层级,鼓励员工自由组建‘兴趣协作组’,公司将提供启动资金、场地和资源支持,让每一个微小的声音,都能汇聚成企业的力量!”
话音刚落,屏幕上闪过首批获批的试点项目名单。
当“午休抱团取暖会”和“离职前吐槽茶话会”这两个名字赫然出现时,李曼气得差点把桌子掀了!
“无耻!这他妈不是抄袭!这是刨了我们祖坟还要在上面蹦迪!”
这分明就是他们“反击者联盟”早期搞过的活动!
炬力集团不仅偷了概念,还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恩准”姿态,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创新!
林夏面无表情地点开计划的官网介绍页面。
几乎是同一时间,她脑海中那片虚无的屏幕瞬间亮起,冰蓝色的字体清晰浮现。
【系统提示:此计划真实目的为“吸纳潜在反抗能量,转化为可控压力释放阀”。】
【备注:他们想把野火,变成壁炉里的装饰。】
原来如此。
他们不是要扑灭火,而是要把火圈养起来,让它在规定的范围内燃烧,既能显得自己温暖开放,又不会烧到自己的眉毛。
林夏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阿哲,”她头也不回地吩咐,“想办法,混进他们一场内部宣讲会。我要听听,这壁炉的说明书,到底是怎么写的。”
两天后,一段音质略显嘈杂的录音,在“反击者联盟”核心团队的会议室里悄然播放。
一个油滑而权威的身影,正是炬力集团那位明星hR总监。
“……记住几个原则。第一,允许表达,但话题严格禁止涉及薪酬、绩效、裁员和任何领导责任追究。我们的主题是‘爱与成长’。”
“第二,鼓励温情叙事。什么‘我和我的工位不得不说的故事’,‘加班夜最暖的一碗泡面’,这些都可以。要积极引导,避免出现‘我和公司的战争’这种负能量题材。”
“第三,也是关键绩效指标重点。每个协作组,每季度必须产出至少两条能上公司官网的‘正能量’短视频,这是申请下一季度经费的硬性指标。”
录音播完,死一般的寂静。
李曼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眼圈都气红了:“这哪是赋能?这是逼人跪着赞美!夏姐,我们把录音放出去!让所有人都看看他们恶心的嘴脸!”
“然后呢?”林夏反问,“他们会说这是个别管理人员的错误解读,然后把他开掉,再换一个更聪明的来。我们只是打死了一只苍蝇,却帮他们净化了队伍。”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直接揭穿,是骂街。我们要做的,是手术。”
她笔锋一转,写下五个大字:“真假美猴王。”
“李曼,”她看向李曼,“你来组织,搞一场‘真假协作组pK赛’,全网直播。我们出一个真组织,邀请他们派一个‘优秀代表’。就比一件事——现场解决一个真实诉求。”
李曼的眼睛瞬间亮了:“我懂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直播当晚,在线人数突破百万。
左边,是“还没想好站”的代表,他们现场连线了一位商场保洁阿姨,阿姨哭诉被外包公司恶意克扣加班费,投诉无门。
团队成员当场打开电脑,一条条分析劳动合同漏洞,调出相关法律条文,并直接拨通了劳动监察大队的电话,引导阿姨清晰陈述事实。
整个过程,专业、高效,充满了人情味。
右边,炬力集团的“午休抱团取暖会”代表,一个笑容甜美的年轻女孩,面对同样的问题,却显得手足无措。
她只能尴尬地背诵着准备好的演讲稿:“我们相信,公司是温暖的大家庭,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桥梁。我们要用爱与信任,共同营造美好的职场氛围……”
话还没说完,屏幕就被弹幕淹没了。
“演给谁看呢?”
“阿姨都要活不下去了,你跟我谈爱与信任?”
“左边是战地医生,右边是诗朗诵冠军。”
最终的观众实时投票,结果毫无悬念。
98%的票投给了“还没想好站”,而炬力集团的代表方,得票数下方的评论区,被“虚伪”和“滚出去”刷满了屏。
与此同时,顾沉舟的剑,已经指向了更深处。
他顺藤摸瓜,查出炬力集团的“赋能计划”竟然申请了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专项扶持基金。
他立刻以公民身份,向相关部门申请了该项目评审标准的信息公开。
拿到文件的那个晚上,顾沉舟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怒意。
评审标准中,赫然写着一条:“优先支持无舆论风险、无政治敏感性的社会实验项目。”
他连夜联合了三位国内顶尖的社会学教授,发布了一篇措辞严厉的联署公开信,直指要害:“当‘安全’成为创新的前提,当‘可控’凌驾于‘真实’之上,我们究竟是在鼓励社会觉醒,还是在精心筛选温顺的绵羊?”
信中附上了一张对比图。
左边,是炬力集团官网发布的“午休抱团会”合影,十几个人围坐一圈,笑容标准而僵硬。
右边,是顾沉舟匿名收集到的一张照片:某代工厂的几名夜班工人,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自发组成了“沉默巡检队”,默默记录着车间超规的安全隐患,照片模糊,却透着一股撼人的力量。
致命一击,来自陈导。
她那部筹备已久的微纪录片《被批准的痛》,在全网刷屏。
影片聚焦了两位参与了炬力“赋能计划”的普通员工。
一位程序员,因为在小组内提议“我们能不能讨论一下奖金的透明分配规则”,第二天就被人力资源部以“负能量倾向”为由,踢出了项目组。
另一位是刚入职的女孩,她在一次团队直播中,脱口而出说了一句“其实我们有时候感觉自己不像人,更像机器”,被主管当场喝止。
镜头记录下她躲在楼梯间,死死捂住嘴,崩溃痛哭的画面,她反复呢喃着:“我说错了什么?我只是……说了实话。”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长镜头,缓缓推进会议室的白板。
上面用彩色马克笔写着一行标题:“小组活动允许的情绪范围”。
下面列着:“欣慰”、“感动”、“温暖”、“感激”。
而在另一侧,“愤怒”、“怀疑”、“不甘”、“迷茫”这几个词,被粗暴地打上了鲜红的叉。
弹幕在那一刻彻底爆炸。
“我操!原来连难过都要报批?”
“这他妈是公司,还是思想改造营?”
“他们不是要赋能,他们是要阉割灵魂!”
庆功宴上,“还没想好站”里一片欢腾。
李曼高举酒杯,兴奋地吼着:“干杯!又赢了一仗!”
众人欢呼雀跃,唯有林夏,静静地站在窗边,望着江上沉沉的夜色,没有一丝笑意。
她打开手机后台,一条最新的求助信息跳了进来。
发信人是一个刚入职的实习生,他偷偷拍下公司茶水间新贴的一张公告——《关于进一步规范“民间互助组织”使用办公资源的通知》。
通知明确规定:“为保障正常办公秩序,任何非官方注册、未向公司报备的员工自发团体,不得使用公司会议室、打印机,不得利用企业微信群进行活动宣传与组织。”
李曼凑过来看了一眼,不屑地“切”了一声:“他们急了,开始耍赖了。”
林夏却缓缓放下手机,目光深远,轻声说道:“不。他们终于承认了……我们不是他们可以随意圈养的宠物。”
她转身走出喧闹的房间,来到驿站门口。
第二天清晨,凛冽的江风中,来来往往的打工人惊讶地发现,“还没想好站”那扇破旧的大门旁,挂出了一块崭新的木牌。
上面是林夏亲手刻下的字,笔锋凌厉,入木三分:
“今天,我们在楼道开会。”
阳光斜斜地照在木牌上,在冰冷的地面投下一道又黑又直的影子,像一道不肯弯曲、不肯退让的界线。
林夏站在牌子旁,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不是群消息,是一封来自陌生邮箱的邮件。
发件人的落款,是一个她从未听过,却又莫名感觉分量十足的名字。
邮件标题很简单,只有短短几个字:《关于一个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