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寒料峭,冀州常山元氏县却是一派热火朝天。自清晨起,巨鹿侯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十里红妆从城门口一直铺排至府邸。百姓们挤在街道两侧,踮脚伸颈,争睹这百年难遇的盛况。
“听说这两位乔小姐,可是江东出了名的美人儿!” “那可不,据说姐姐大乔端庄娴雅,妹妹小乔灵动可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 “太师真是好福气,这都第五十五、五十六位夫人了吧?” 人群中议论纷纷,既羡且叹。
时近正午,鼓乐声自远而近,送亲队伍终于出现在长街尽头。前面是百名红衣骑士开道,后面跟着装饰华丽的婚车,珠帘绣幕,金碧辉煌。车队两旁,侍女们手提花篮,将早春初绽的梅花瓣撒向空中,花香随微风四散。
婚车之内,两位新娘并肩而坐。大乔一袭正红嫁衣,金线绣出的凤凰展翅欲飞,头戴九翚四凤冠,珍珠流苏垂落额前,衬得她肤光如雪。小乔则穿着绯红婚服,绣着百蝶穿花图案,戴着七宝琉璃冠,明媚灵动如春日初融的溪水。
“姐姐,我有些紧张。”小乔轻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袖。 大乔轻轻握住妹妹的手,温声道:“莫怕。既已踏上此途,便是我们的命数。” 话虽如此,她自己的手心也微微沁出细汗。
她们原是江东桥公之女,因父亲在官场站错队伍,为保全家族,只得将一双女儿远嫁当朝太师张羽。姐妹同嫁一夫,虽非她们所愿,却也是乱世中女子常见的命运。
车驾行至太师府门前,鼓乐声愈发震天动地。府门大开,张羽身着玄色婚服,金线绣蟒,腰系玉带,虽已三十有五,却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他站立高阶之上,望着渐行渐近的婚车,嘴角浮起一丝满意的微笑。
张羽身为当朝太师,权倾朝野,府中已有五十四位夫人,却仍对美色有着不减的渴求。听闻江东二乔美貌绝世,他便不惜以权势施压,终得如愿。
“新娘子到!”司仪高喊一声,全场顿时肃静。
婢女上前掀开车帘,先是大乔缓缓下车,她举止端庄,步步生莲;随后小乔轻盈跃下,活泼却不失礼数。姐妹二人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观者无不惊叹。
张羽眼中闪过惊艳之色,大步下阶相迎。他先向大乔伸出手,大乔微微颔首,将纤纤玉指轻搭在他掌中;继而他又向小乔伸手,小乔抬眼看了看这位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男子,眸中既有好奇也有怯意,终是将手放入他宽厚的掌心。
“二位夫人远道而来,辛苦了。”张羽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能侍奉太师,是我姐妹的福分。”大乔垂眸应答,声如莺啼。 小乔却忍不住抬眼仔细看了看张羽,却心中感慨,似乎对张羽的长相并不满意,但也只放在心里,并未放在脸上。
婚礼依汉家礼仪进行,繁琐而庄重。姐妹同嫁,仪式却丝毫不乱。大乔先与张羽交拜天地,而后小乔再行仪式。喜堂之上,红烛高烧,宾客满座,见证这非同寻常的婚典。
司仪高喊一声:礼成!拜堂仪式完毕,两位新娘被簇拥着送入洞房,而张羽则留在喜宴上招待宾客。
夜幕降临,喜宴渐散。张羽微醺地走向新布置的婚房,推门而入时,只见红烛高照,满室生辉,两位新娘并坐床沿,仍盖着红盖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张羽拿起金秤杆,微微一笑:让我看看,天公造化了怎样的两位佳人。盖头轻挑,先是大乔的面容显露出来。但见眉如远山,目似秋水,鼻梁挺直,唇若含丹,脸上微微泛着红晕,端庄中带着羞涩。紧接着小乔的盖头也被掀起,竟是与姐姐有八分相像,却更多了几分灵动俏皮,一双明眸顾盼生辉,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夫君。
果真名不虚传。张羽赞叹道,坐在两人中间,执起她们的手。
大乔低眉顺目:能侍奉太师,是妾身的福分。声音温婉如水。
小乔却眨着眼睛:听说太师府中有五十四位夫人,可是真的?话一出口便被姐姐轻扯衣袖。
张羽不以为忤,反觉有趣:确是如此。但你们可知,为何我纳了这许多夫人,朝廷上下却无人敢言我好色?
两女摇头。
因我对每位夫人都真心相待,一视同仁。张羽正色道,你们虽新来,亦不会例外。
小乔惊讶地睁大眼睛:那太师一个月才三十天,却有五十三位夫人,如何能做到?
张羽哈哈大笑:这便是我的本事了。况且不少夫人自愿结伴同寝,如你们姐妹这般。
话至此,气氛轻松了许多。张羽命人端来合卺酒,与二女共饮。酒过三巡,两女颊生红霞,更添娇媚。
听闻大乔擅音律,小乔工诗词,张羽道,今日良辰,可否让老夫一睹才艺?
大乔轻声道:妾身愿为太师抚琴一曲。说罢取过早已备好的古琴,纤指轻拨,琴音如潺潺流水,又似黄莺啼鸣,在寂静的房中回荡。那曲调婉转悠扬,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张羽闭目聆听,脸上露出陶醉之色。
一曲终了,张羽击掌称赞:“好琴艺!不愧是江东才女。”
小乔见姐姐得了夸赞,也不甘示弱,起身盈盈一拜,道:“妾身便以今日之事赋诗一首。”说罢,略作思索,便开口吟道:“春寒送嫁入侯门,姐妹同途命运存。红烛良辰虽有喜,未知此世几情温。”
张羽嘴角勾起一抹坏笑,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好,太好了,我就喜欢你们这般模样。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带着不容抗拒的诱惑。